摘要:2025年伊始,携程旅游在武汉举办了一场全球合作伙伴大会,集团高级副总裁、携程旅游事业群CEO陈瑞亮及各业务线负责人先后登台分享,详细阐述了旅游平台3.0模式的内涵与旨归。
作者:文雨,编辑:小市妹
2025年伊始,携程旅游在武汉举办了一场全球合作伙伴大会,集团高级副总裁、携程旅游事业群CEO陈瑞亮及各业务线负责人先后登台分享,详细阐述了旅游平台3.0模式的内涵与旨归。
这是一次全面的总结,更是一个全新的开始,不只是携程旅游自己,整个行业大生态都将自此完成转身。
【三箭齐发,共创共赢】
和几乎所有行业一样,OTA产业过去几十年也始终在不断进化和迭代。
1.0时代,平台的任务是在上下游之间架起一座连接的桥梁,撮合供需两端在线上完成交易;2.0时代,平台的价值和作用更进一步,从单纯的连接上升到赋能,通过资源赋能、营销赋能、工具赋能、数据赋能等一系列手段促进用户和合作伙伴的高效协同。
现在,面对情绪旅游、反向旅游、碎片化、自由行等层出不穷的新旅游样态,仅仅靠平台的力量已很难再适配行业发展要求,只有协同整个生态的所有攸关方共同发力,才能把行业继续做大、做强、做优,携程旅游“共赢生态3.0模式”就是在这一背景下应运而生的。
作为引领者,携程是OTA领域的风向标和灯塔,此次携程旅游在技术、业务、内容三个维度同时出击,可以说给行业接下来的实践提供了新的启示和指引。
技术层面的核心在AI。
2024年,携程旅游几乎将AI技术贯穿到了平台的每一个角落,包括借助AI录入商品信息、借助AI辅助内容生产、借助AI自助生成和美化营销广告、借助AI为用户咨询等等,全方位助力合作伙伴。
还有一点值得一提,就是携程针对景点玩乐领域内容、产品及服务“杂、散”的现状推出了Open API(开放接口)平台,在全球范围内率先遵循OCTO标准实现景点玩乐内容标准化落地。如此一来,国内外众多景点玩乐产品数据结构不统一、信息格式不规范、各供应商系统之间互联互通难等一系列长期困扰行业发展的难题就都被有效解决了。
业务层面同样有很多可圈可点的新变化。
比如携程APP首页“旅游”频道从之前的宫格视角改为用户视角,让用户能以更习惯的搜索动作来找产品;再比如新物种司导平台的建立,成功推动司导走向标准化的良性发展阶段,可以称得上是近几年旅游行业一个大动作。
内容层面最引人注目的创新是泛POI引流。
和传统的基于具体景点和地标的模式不同,泛POI聚焦热门玩法与活动,用户在搜索单景区时会收到主动推荐来的泛POI关键词,这样既能增加该景区详情页曝光量,还可以挖掘出单景区之外的热门玩法与活动。2024年,携程平台已打造1500多条泛POI产品,覆盖超800个城市。
基于行业变化迅速整合资源响应市场需求,技术、业务、内容三箭齐发,携程旅游的调整让整个生态上的所有伙伴都能各得其所,其转型效果已经开始显现。
【降本增效,提质拓量】
把自身定位于服务者,尽最大可能创造有利于提升商家和用户体验的条件,这是携程旅游此次战略调整的一个基本出发点。
2024年,携程旅游持续推动降低平台内商户成本负担,包括减少多个收费项并取消地域之间收费差异;打破组织地域边界,减少商家与携程平台区域间的重复无效交互;开通商家自服务流量,为商家开放更多服务用户的机会促进人货融合等一系列措施。
粗略算下来,去年携程旅游为商家提供技术支持、培训、减免费用等累计已超过1亿元。
降本的另一面是提效。
用AI帮助商家录入商品信息,平均可降低10%左右的行程录入时长;用AI辅助内容生产平均生产时间可从8.5分钟缩短至15秒,合格率达到98.9%以上;用AI生成和美化营销广告平均生产时长从30分钟缩短至3分钟。所有这些环节加在一起,商家的日常运营效率就能得到极大改善。
降本增效还在其次,关键是提升服务品质,典型代表是司导平台。
过去市面上的司导并没有统一的质量管控标准,导致这个领域鱼龙混杂、良莠不齐,严重影响用户的旅游体验。携程旅游搭建的司导平台覆盖入驻审核、履约监控、培训认证、成长体系等四大模块,通过科学标准的管理全面提升司导服务品质,优化市场供给质量。
经过一年的努力,携程旅游金牌导游带团率从4%提升至40%,金牌导游的用户满意度比普通导游高38%,带动2024年导游整体投诉率降低32%。
再比如,自驾游是近几年非常火的一种出行方式,但消费者在租车的过程中往往会因为线下推销、保障不全面、车损界定难度大等问题与商家产生争议,进而影响消费体验。携程旅游在发现痛点后对症下药,于2024年7月上线“无忧租一口价”产品,将这些问题一次性解决,目前该产品累计服务用户近6万人次,用户满意度领先普通产品21%,用户复购意愿高达98%。
商家和用户的体验都能够得到保障,平台自然能够得到发展。
举一个简单的例子,携程旅游将宫格视角改为用户视角后,原先大团、小团、私家团、自由行混在一起的格局被拆分为跟团游(大团、拼小团)和独立出行(私家团、定制游、自由行打包产品)两个板块,这样用户就可以更容易找到想要的产品。数据显示,频道改版使得单UV价值增长了43%,同时给到合作伙伴的GMV也提升了了2%。诸如此类的增量扩张,在其他细分领域还有很多。
把目光投向未来,只要携程旅游继续沿着这个方向做下去,更大的发展可能还在后面。
【黄金赛道,坡长雪厚】
2024年前三季度,国内旅游收入为4.32万亿元,同比增长17.1%,按照世界旅游及旅行理事会(WTTC)的预测,2024年中国国内旅游收入将较2019年增长11%,创下历史新高。
▲数据来源:国家统计局中国文旅产业成绩斐然,但相比发达国家依然还有很大进步空间。
以日本为例,其国内旅游业收入从2009年的125.37亿美元增长至2019年的492.09亿美元,CAGR达14.7%,远超GDP增速,到2024年旅游业产值占GDP的比重已达到7.5%。
对比之下,中国旅游业收入占GDP比重由2010年的3.0%逐年提升至2019年的5.8%,但较2019年全球6.8%的平均水平仍有差距,截至2024年前三季度,中国旅游业收入占GDP比重仅恢复至4.6%。
发达国家的经验表明,当一个国家的生活水平提高到一定层次,势必会变追求物质生活为追求精神生活,而文旅产业是一个绕不开的载体。
从2023年年初的“淄博烧烤”到年底的“尔滨”,再到2024年的“天水麻辣烫”以及被《黑神话:悟空》引爆的山西古建筑,从“寺庙游”,到“特种兵旅游”,再到“city不city”,所有这些都指向了一点,就是人们的旅游热情正与日俱增。
居民有这个意愿,也有这个能力。
根据国家统计局的数据,2020年至2024年,国内居民存款规模从93万亿增长到超151万亿,四年新增的存款总额相当于2009年-2019年十年的总和。相较于买房买车,年轻人更喜欢诗和远方,通过促进文旅发展来拉动经济已经成为内循环战略的一个重要支点。
根据中投产业研究院的预测,到2028年中国国内旅游收入将突破10万亿元,2024-2028年CAGR约13%。
OTA位于旅游业产业中游,上游有丰富长尾的旅游目的地资源,下游可触达高度分散化的平台消费者,双边规模效应,是受益于出行及旅游大盘增长的行业。还有一点值得注意,从1.0,到2.0,再到3.0,用户对服务体验和品质的要求越来越高,平台所发挥的作用和价值也越来越多,这就从根本上决定了像携程这种头部企业的护城河会越来越深,几十年对用户行为习惯的洞察与理解、强大的供应链管理和行业know-how的积累,这些都不是能在短时间内弯道超车的。
站在更加宏观的视角,携程旅游让消费者能得到更好的服务,让商家能得到更好的发展,让平台能持续成长壮大,本质上正在打造一个可进化的良性商业生态,在各个行业均陷入内卷陷阱的当下,这种积极探索和突破的发展姿态或许比企业前途本身更有价值和意义。
免责声明
本文涉及有关上市公司的内容,为作者依据上市公司根据其法定义务公开披露的信息(包括但不限于临时公告、定期报告和官方互动平台等)作出的个人分析与判断;文中的信息或意见不构成任何投资或其他商业建议,市值观察不对因采纳本文而产生的任何行动承担任何责任。
——END——
来源:市值观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