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1月20日,淘宝天猫集中公布了2025全面提升营商环境举措,通过完善异常“仅退款”处置机制、返还异常订单推广费、首创账号诚信体系等多种举措,集中治理“羊毛党”等政策,全面保护商家权益。
作者 | 韩思齐
编辑 | 文定
1月20日,淘宝天猫集中公布了2025全面提升营商环境举措,通过完善异常“仅退款”处置机制、返还异常订单推广费、首创账号诚信体系等多种举措,集中治理“羊毛党”等政策,全面保护商家权益。
在过去的一年间,电商营商环境恶化屡屡成为热点话题。平台间以低价和偏向买家的政策为手段的“内卷式竞争”,成为商家和上游产业链的重负。2024年11月22日举行的国务院常务会议提出,要健全常态化监管制度,推动平台企业规范经营、有序竞争、提升质量,促进各方主体互利共赢。12月11日召开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更是明确提出要整治“内卷式竞争”。
在国家的不点名批评之下,电商平台开始转向。去年年初雄心勃勃打响“价格力”大战的平台们,开始调整之前向用户和低价一边倒的政策,出台为商家“松绑”、改善营商环境的举措。试图解决积弊已久的消费者“仅退款”“薅羊毛”等痼疾,终结低价内卷。
淘宝天猫再次出手
本次淘天公布的全面提升营商环境举措主要集中在四个方向。
一是完善异常“仅退款”处置机制,加大异常行为拦截力度。
“仅退款”功能本意在于优化用户体验。但规则设计的不合理让商家苦不堪言。当买家与卖家沟通商品问题时,平台经常会以弹窗形式介入聊天,主动提供“仅退款”选项。而一旦弹窗出现,商家端的聊天就会被终止。这种规则设计认可甚至鼓励占小便宜的心理,也催生了一系列利用规则漏洞牟利的灰产。
调整后,针对评分较高的好服务商家,淘天平台不再主动介入“仅退款”,而是允许卖家先跟消费者协商;同时淘天还提供面向商家的快捷申诉通道,申诉通过后,平台会赔付损失给商家;此外“仅退款”识别模型也得到升级,升级后将加大全平台异常行为拦截力度,全面整治“羊毛党”。
二是升级了平台异常订单识别模型,返还异常订单推广费。
花钱买推广投放,引来的却全是“羊毛党”的现象,过去不少商家都遭遇过。商家真金白银的广告投入,既没有给自己带来利润,也没有给消费者带来实惠,平台声誉也因此受到损害,不少商家选择“避雷”公域投放。形成了罕见的“三输”局面。
此次调整后,淘天旗下的广告交易平台阿里妈妈,将升级平台异常订单识别模型,后续在全额退款、秒退款等场景中,识别出其中如“羊毛党”等异常订单,自动返还商家订单相应推广费,无需商家再申请操作。同时,阿里妈妈还将推出“优化净成交”能力,利用AI技术为商家提升推广投放效果。
三是设立账号诚信体系。
针对异常仅退款、退货调包、虚假退货、网图或P图等行为,商家可通过投诉反馈将其录入账号诚信体系,平台视情况对其驳回售后、单店或平台限购等;对于职业“羊毛党”,淘天将配合商家及相关部门,追究其法律责任。
在具体举措上,淘天还将推出一系列措施。包括优化商家投诉环节、升级全链路异常退款保障和全面提升异常行为处置能力。淘天表示,账号诚信体系是一项首创功能,将率先向部分好服务商家开始试点,并逐渐向全体商家开放。希望以此重建良好的电商生态。
四是优化平台规则,提升商家体验,系统性保障商家权益。
在淘天公布的举措中,主要包含以下三项新增内容。新的一年将在“退货宝”试点为部分用户提供退货包运费服务的功能,为商家提供更多样化选择;新增了淘宝天猫价格设错保障机制,平台将平衡各方主体利益,基于个案情况为商家提供多种处理方式;最后,针对纠纷处理中的突出问题,淘宝天猫今年将进一步明确各行业标准,以及纠纷处理指引等。
作为国内最大的电商平台,淘天转向改善营商环境、保护卖家,确实是顺应时势的举措。这是否预示着,2025年有望成为电商“反内卷”元年?
电商内卷,所有人都受够了
年前,歌手五条人组合,因为电商退货莫名其妙地火了一把。
“JUNBYYANGJUN”品牌方在社交平台上发文称:“乐队五条人在我们官方旗舰店买了两款西装外套,收到之后穿上了跨年晚会的舞台,劲歌热舞之后大汗淋漓,下台之后申请了退货退款。”随后五条人迅速被网友“骂上热搜”,涉事造型团队“BEEPINK_STUDIO”发表声明致歉。
回顾这一事件,对五条人来说多少有点无妄之灾的意思。网购商品七天无理由退货,法律依据是2014年新《消费者权益保护法》第二十五条,以及2017年工商总局颁布的《网络购买商品七日无理由退货暂行办法》。在消费者的认知中,一直是网络购物的基本权益之一。而“出完片就退”其实是不少造型、摄影团队的基本操作;品牌方获得曝光,通常也不会追究。
而此次公众舆情突然发酵,本质上是对电商平台不合理规则的积怨的爆发。在内卷式竞争的重压下,人们突然意识到,原本为了保护消费者权益、提升购物体验诞生的退货规则早已异化,成为成本转嫁的隐形战场。商家陷入“重流量、轻服务”的怪圈,消费者则被驯化为“规则博弈者”,恶意利用规则者获利,诚信守法的顾客,反而成为价格歧视的受害者。
在过去的“仅退款”规则下,一旦平台强制介入,商家即被剥夺与用户直接对话的权利,平台还会要求商家提供一系列材料,并强制限制处理时长,商家往往无法在这么短的时间内准备好所有材料,只能认栽了事。
不合理的规则激化了电商卖家和买家的矛盾。商家互助、上门维权、代理讨要退款的现象屡屡发生,抖音等短视频平台上甚至涌现了直播追击“羊毛党”的博主,本该和气生财的买卖双方,反倒成了如同婆媳、劳资一般的“天敌”关系。
电商在国家经济中扮演着重要角色,《中国新电商发展报告2024》显示,全国网上零售总额达到15.42万亿元,网上实物商品零售额占比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27.6%。当电商平台营商环境趋向恶化时,无序竞争外溢,部分行业或企业,陷入了片面依赖“规模-成本”竞争模式陷阱,与“高质量发展”的理念背道而驰。
这正是国家三令五申整治平台经济内卷化的原因。进入2025年,国家发改委、市监总局等有关部门在多个场合密集表态,要综合整治“内卷式”竞争,积极化解一些行业供大于求的阶段性矛盾。将解决行业竞争失序和“内卷”问题与产业提质升级结合起来。着力整治利用平台规则破坏公平竞争、侵害平台内商家和消费者合法权益的现象。
电商何时价值回归?
事实上,2024年下半年以来,各大电商平台都在表态扶持商家,改善营商环境。
京东联合保险公司,针对表现出色的商家,推出了低至1分钱的固定费率以及保费优惠等扶持政策;快手针对“退款不退货”服务,进行了规则和流程上的细化;抖音宣布整治价格违规行为,今年1月6日进一步推出了九条新政策,号称“史上最大”商家扶持计划,旨在降低商家经营成本,改善商家体验。
就连商家政策一向比较保守的拼多多,也于去年8月起在“仅退款”问题上做了一些松绑。当订单已发货的消费者申请“仅退款”时,商家可以在36小时内进行处理驳回,拼多多不再介入;如果36小时内未处理,系统则将自动退款给用户。
实践证明,互联网平台依靠不平衡的规则、不合理的低价换取规模增长是一种短视的逻辑。放任其发展,最终将导致商家、消费者、平台三方共输。重塑健康电商生态,需从源头打破“价格战依赖症”,建立分场景、分品类的精细化退货机制,同时为优质商家提供公平竞争环境,而非迫使其在成本与道德间艰难抉择。
电商本是市场经济的数字镜像,具有通过数字技术精准匹配供需,推动资源高效配置的经济学功能。但在过去的一两年间,各平台之间呈现出明显的"向下竞争"倾向,市场的价值发现机制开始失灵。国家出手调控、平台自我整改,皆属于势在必行。
最低价、仅退款难以带来持续的高质量增长。如何戒断对内卷式竞争的依赖,是2025年所有平台逃不开的“必修课”。对认真做好服务的商家而言,随着平台“反内卷”政策的密集出台,或许有机会带来新的红利窗口期。
未来电商平台会面临更大的增长压力,虽然国内市场的用户规模仍有一定潜力,但价格战等野蛮生长的手段已经开始边际效应递减。电商平台GMV增长的主线,也正在从用户扩容为主,转向客单价抬高、复购频次提升。只有为优质商家提供公平公正的营商环境,才能在高质量发展的竞争中做到“为有源头活水来”。
来源:派代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