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补习班绑架的中国童年:寒假不过是资本家的另一个教育刑场

B站影视 2025-02-08 15:16 3

摘要:☑数学刷题2小时(每天早晨6点起床)☑英语阅读1小时(午餐时间配合听力训练)☑奥数集训1小时(晚饭后家长监考,考试不达标不得睡觉)☑日记一篇,训练“高分作文思维”

某教育机构的《2024年寒假学霸计划》里,一位五年级孩子的寒假安排是这样的:

数学刷题2小时(每天早晨6点起床)
英语阅读1小时(午餐时间配合听力训练)
奥数集训1小时(晚饭后家长监考,考试不达标不得睡觉)
日记一篇,训练“高分作文思维”

寒假,从“假期”变成了“地狱式训练营”。

中国小学生近视率高达53.6%,寒假仍被要求长时间伏案学习。中国青少年抑郁检出率已达24.6%,补习班依然在榨干他们的情绪与精神。超80%的寒假作业,开学后从未被认真批改,但家长依旧乐此不疲地让孩子“完成任务”。

没有一只鸟生来属于笼子,孩子也不该被锁在习题册里。

为什么不会被认真批改的作业却要求每天都要重复的认真的去做呢?尊重孩子的人格吗??

家长们害怕:“孩子如果寒假不学,开学就落后!”

真相是,教育部数据显示:寒假补习的学生中,开学后成绩进步者仅占17%。

寒假补习更像是一种“心理安慰剂”——家长觉得孩子每天都在做题,就等于在“保持领先”。

但现实是,真正优秀的孩子不靠补课,靠的是思考力、探索精神和成长环境

2024年某机构推出“清北名师冬令营”:5天售价2.9万元,承诺让孩子“在游玩中学习”。

但所谓的“研学”安排是这样的:

在滑雪场排队时默背英语单词在动物园参观时背诵地理考点吃饭前朗读《小古文100篇》,以“激发文学素养”

表面上是“轻松学习”,实际上是彻头彻尾的“资本化洗脑”——连假期都不能放过孩子的家长,才是教育PUA的主力军。

家长总说:“孩子要学会自主学习,假期里自己安排时间。”

结果呢?

每天定时推送刷题任务,完不成不让玩家长在后台监控屏幕使用情况,孩子阅读非教辅书籍,立刻弹出警告甚至有家长设定“熬夜刷题惩罚”——如果白天玩得太久,晚上必须额外补作业

所谓的“自主学习”,其实是家长给孩子设定的奴隶契约——他们不是在学习,而是在讨好大人的掌控欲。

这些家长在朋友圈炫耀:
“孩子自觉学到凌晨,累但值得。”
“寒假一天不敢松懈,要和时间赛跑!”

可他们不会告诉你,深夜他们偷偷搜索“青少年抑郁如何干预”,或者在情绪失控时对孩子大喊:“我这么辛苦为你,你怎么不努力!”

家长真正害怕的,不是孩子“落后”,而是他们自己“跟不上”。

家长的恐惧,和孩子无关,而是自己在社会竞争中的不安全感

害怕自己收入跟不上,孩子未来会下滑到更低的阶层害怕孩子没有名校学历,未来难以获得社会认可害怕别人家的孩子都在努力,而自己的孩子“懒散无比”

但现实是:

清华北大毕业生也有送外卖的,职业竞争早已不是唯学历论。会考试的孩子,远远比不过会创新的孩子。童年从来不是赛场,逼孩子做题的家长,才是社会竞争的奴隶。

芬兰的寒假:

❌ 没有寒假作业
强制要求每天户外活动
鼓励孩子自己探索世界,而不是填充知识
学习编织雪屋、追踪野生动物、在夜空下数星星

云南一位乡村教师,拒绝让孩子写寒假作业,带他们去山里追踪野猪脚印,研究气候变化,采访村里的老艺人学习民歌。

开学后,这些孩子的语数外成绩甚至超越了城里的重点小学

这说明:孩子真正需要的,不是补习,而是生活的体验和认知的拓展。

家长们,请扪心自问:

你让孩子补习,到底是为了他,还是为了你自己的安全感?你真的相信,一个寒假不刷题,孩子就会废掉吗?你希望你的孩子,20年后回忆童年时,记得的是数不清的考卷,还是童年该有的欢乐?

有一位家长在寒假里拆开了孩子藏在床底的日记,看到上面写着:

“妈妈,如果做完1000张卷子能换一天自由,我的压岁钱够吗?”

从那天起,这位母亲烧掉了所有寒假练习册,让孩子真正过了一个属于他的假期。

童年,不能只剩下题海。请把孩子还给他们的自由,把冬天还给他们滚烫的灵魂。

来源:认知保持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