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这式就是让你,扎稳马步,像只发威的老虎,用尽吃奶的劲儿攥紧拳头,怒睁双眼,猛地一拳打出去(想象穿透一堵墙),同时“嘿!”地一声把气吼出来! 通过这一拳一眼一吼,把全身的气血和力量都激发出来,打通经络,让你由内而外更有劲儿!
这式就是让你,扎稳马步,像只发威的老虎,用尽吃奶的劲儿攥紧拳头,怒睁双眼,猛地一拳打出去(想象穿透一堵墙),同时“嘿!”地一声把气吼出来! 通过这一拳一眼一吼,把全身的气血和力量都激发出来,打通经络,让你由内而外更有劲儿!
网络图片
动作本质:
这式核心就是,一个用尽全力的出拳动作(配合独特的握拳“攒”)+ 使劲瞪眼(怒目) + 深长的呼吸和发力呼气。
关键在“瞬间爆发力”和“全身协调发力”,不是慢悠悠的。要把身体里那股“劲儿”通过拳头和眼神“吼”出来!
配合稳固有力的马步(半蹲姿势),下盘稳才能发力足。
一、 好处杠杠的!练它为啥能“增气力”?
可别小看这一拳一瞪眼!好处实实在在,专治“没劲儿”、“憋屈”、“气不顺”:
1. 【疏肝解郁,气顺力足】—— 肝气通了,浑身是劲儿!(核心!)
中医核心:肝主筋,开窍于目,主怒(调畅情志)。怒目”直接刺激眼睛(肝窍),瞬间调动肝气!“攒拳”时发力,尤其是,握拳时用力抓握的动作,强烈刺激手心劳宫穴(心包经)和手指上的井穴(肝经起点),强力疏通肝经!
效果:把平时憋在心里那股闷气、郁结(肝郁)给“吼”出去、打出去!肝气条达了,全身气机就顺畅。气顺了,推动血液运行就有力(气为血之帅),肌肉筋脉得到充足气血滋养,自然更有力量,精神头也足!
对爱生闷气、情绪低落、两肋胀痛的人特别好。
2. 【激发潜能,增长劲力】—— 练的是“整劲儿”,不是死力气!
全身协调发力: 这一拳打出去,看着是手臂发力,实则要求,脚抓地(力从地起)→ 蹬腿转腰(力传于腰)→ 送肩拧胯(力贯于肩)→ 最后达于拳面(力透于指)
练的是,全身筋骨协调配合发出的“整劲”或“寸劲”,比单纯练肌肉块更有用,更符合人体发力规律。
个人感受:经常练,能,显著提升身体的爆发力、协调性和反应速度。感觉手脚更有劲儿,干重活、搬东西没那么容易累。特别适合,久坐不动、感觉身体“锈住” 的人。
3. 【强筋壮骨,固护腰肾】—— 下盘稳,腰肾强!
稳固马步是基础: 整个动作在扎实的马步(半蹲)下完成。这要求,大腿肌肉(股四头肌)、臀部肌肉、腰背核心肌群,都要持续用力保持稳定。
拧转发力练腰肾:出拳时配合,腰部的拧转,能温和地活动,并强壮腰椎,刺激,肾脏区域(腰为肾之府)。
效果:强健下肢力量,预防跌倒,保护腰椎。对腰膝酸软、下肢无力有改善作用。
4. 【畅通气血,醒脑提神】—— 气血冲到头,脑子倍儿清醒!
怒目+发力=气血上头:瞪大眼睛+瞬间发力呼气(“嘿”声),能,瞬间调动大量气血涌向头部和上肢,特别是眼睛和大脑。
效果:做完感觉,头面发热,眼睛明亮,脑子像被“冲刷”过一样清爽!有助于提神醒脑,缓解困倦疲劳,改善用眼过度导致的干涩模糊。(注意:严重高血压、脑血管病急性期患者慎做或幅度减小)。
5. 【调节情志,释放压力】—— 吼一吼,烦恼丢!
大吼宣泄:配合出拳的那一声短促有力的“嘿!”(或“哈!”),是,非常好的情绪宣泄口!把胸中浊气、郁闷、压力随着这声吼叫和一拳打出去!
效果:感觉心胸一下子打开了,特别痛快!对缓解紧张、焦虑、抑郁等不良情绪有积极作用。练完心情舒畅。
二、 动作详解:细节决定效果!
预备式:扎好马步是根基!
接上一式或直接开始:两脚平行分开,距离约两倍肩宽(或更宽些,看身高和舒适度)。
缓缓屈膝下蹲成马步:膝盖弯曲方向与脚尖一致,大腿尽量蹲平或略高(不强求90度)。感觉像,稳稳坐在一个高凳子上。
腰背挺直,收腹敛臀(屁股别撅),头往上顶,下巴微收,全身重量均匀落在两脚。
双手握拳放在腰侧(腰眼附近),拳心向上。这叫“拳抱腰间”,像随时准备出击!
自然呼吸,目光平视前方,精神集中,蓄势待发!
动作开始!
1. 【右拳出击 - 攒拳!怒目!呼气!】
动作:
1. 吸气(预备):身体保持马步稳定,深深吸一口气(吸满),意念集中,蓄力。
2. 呼气发力出击!:猛地呼气同时:
右拳:用尽全身力气“攒”紧(五指死死抠进掌心!),拳心旋转向下(变拳心朝下),从腰间,像炮弹一样,沿着一条直线(或略带螺旋)快速、猛烈地向前方打出!想象拳头要,穿透前面的目标物!
怒目:双眼圆瞪!目光如电,死死盯住右拳打出去的方向(前方偏右一点),眼神充满力量和穿透力!想象用眼光“刺”穿目标!
发力与吼声: 出拳瞬间,配合呼气,从丹田(小腹)发力,短促有力地吼一声“嘿!”(或“哈!”)。声音不用太大,但要有力、短促、发自丹田!
身体配合:出拳时,身体可,微微右转(以腰带动),左肩稍向后牵拉(形成对争力),右肩顺拳势前送。但,下盘(马步)要稳如磐石,不能晃动或抬起!
核心细节 & 要点:
“攒”拳是灵魂:不是松松握着!是,五指用尽全力内抠、紧握,感觉小臂、手腕、拳头绷得像铁块!劳宫穴要有强烈的胀感!
“怒目”要到位:不是翻白眼!是,有意识地、用力地睁大双眼,目光炯炯有神,聚焦在目标上。感觉,眉梢眼角都带着劲儿!肝气随目光调动!
发力在“寸劲”:拳头打到位(手臂接近伸直)时,力量刚好达到顶点(不是软绵绵伸出去)。想象,拳头“钉”在目标上。
呼气吼声要配合:“嘿”声与出拳、发力同步!气呼尽了,力也发完了。这是泄浊气、增气势的关键!
马步稳如山:膝盖千万别超过脚尖!** 重心在两脚之间,**腰腹核心收紧**,保证发力时身体不前后左右摇晃。下盘不稳,拳就发飘!
2. 【右拳回收 - 放松!吸气!】
动作:
1. 出拳发力、呼气吼声完成后,瞬间放松拳头和手臂肌肉(但形态保持)。
2. 缓缓地、有控制地吸气(深长吸气)。
3. 同时,右拳(拳心先保持向下)沿着打出去的路线,原路缓慢收回到腰间,旋转拳心重新向上,放回原位(拳抱腰间)。
4. 怒目眼神也随着拳头回收,慢慢放松,恢复自然平视(或略带神采)。
核心细节 & 要点
回收要慢、要控制:不是“嗖”地弹回来!是,有意识地、匀速地收回,体会力量的回收和气息的纳入。
放松肌肉:回收时,手臂、肩膀、拳头都要放松,和出击时的极度紧张形成鲜明对比。一张一弛谓之道!
吸气要深长:把新鲜的氧气(清气)深深吸入体内,补充刚才消耗的能量。
3. 左拳出击 - 攒拳!怒目!呼气!
动作:与右拳出击完全相同
4. 【左拳回收 - 放松!吸气!】
动作:与右拳回收相同
(左右各打一次为一组,通常练习3-5组或更多)
收式:
打完最后一拳并收回后,保持马步,调整几次自然呼吸。
然后,缓缓伸直膝盖站起,两脚收回与肩同宽。
双手松开变掌,自然垂于体侧,全身放松。感受体内气血的奔涌和力量的充盈感。
三、 核心细节总结与易错点提醒
全程核心:松紧结合,快慢相间!
出击:极紧、极快、爆发、怒吼(呼气)!
回收:放松、缓慢、控制、纳气(吸气)!
成败关键细节:
1. “攒”拳要狠:五指死抠劳宫,拳如铁块!没这个“攒”,效果少一半!
2. “怒目”要真:瞪眼聚神,目光如炬!眼神涣散等于白练!
3. “嘿”声要吼: 丹田发力,短促有力!憋着不出声,浊气难排!
4. 发力要整:脚蹬地→腿发力→腰拧转→肩送→拳透!协调!协调!协调!光抡胳膊没用!
5. 马步要稳:下盘是根!膝盖别过脚尖!腰腹核心绷住!摇晃是大忌!
6. 呼吸配合:吸蓄力,呼发力吼!收拳吸气!绝不能憋气!
易错点及后果:
只出拳不攒拳/不怒目/不吼声:效果大打折扣,沦为广播操。
发力只用胳膊: 局部疲劳,练不出整劲,伤肩肘。
马步不稳/膝盖乱晃/超过脚尖:伤膝盖!腰也容易扭伤!
回收太快太随意:失去“一张一弛”的养生精髓,气血调节不充分。
屏住呼吸: 头晕脑胀,血压升高,危险!
禁忌与注意事项:
严重高血压、心脏病患者、脑血管病急性期、视网膜脱落或严重眼疾者、疝气患者、孕妇:禁止练习或极其谨慎!怒目和爆发力可能诱发风险。
腰椎间盘突出急性期、严重膝关节疾病者:慎做马步和拧转发力,或在专业人士指导下降低难度(如减小马步深度、减少发力强度)。
饭后一小时内不宜练习。
情绪极度激动时不宜练习。
初练者: 先求动作正确、协调,再逐步增加力度和速度。宁慢勿错,宁松勿僵!
总结:
「攒拳怒目增气力」,绝非让你去打架斗狠!它是几千年留下的智慧,通过,模拟猛虎出柙的瞬间爆发(攒拳怒目呼气发力),结合,沉稳如山的根基(马步)和,深长的呼吸吐纳(吸气回收),来达到:
疏肝解郁
增长气力
强筋壮骨,调和气血
一声怒吼,烦恼顿消
精髓在于“瞬间的极度紧张爆发”与“回收的彻底放松纳气”的强烈对比,以及“眼到、心到、气到、力到”的高度统一。
练对了,你会感觉由内而外涌出一股热流和力量,痛快淋漓!
反正就是一句话:“攒”要狠,“目”要怒,“吼”要响,“力”要整,“根”要稳,“气”要顺!慢慢体会,日日坚持
注:本文内容取材自网络公开资料及传统养生典籍,经整理后分享。练习请量力而行,身体不适者请遵医嘱。
#八段锦##养生##天天坚持锻炼有什么好处#
来源:哈珀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