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东冲进外卖市场,一块早有布局的“拼图”

B站影视 2025-02-08 13:29 1

摘要:说“突然冲进”,其实并不确切。事实上,京东在外卖领域的布局已悄然展开,2022年辛利军任公司零售CEO时就表示考虑进军外卖业。去年,京东APP全新推出“秒送”频道,设置了外卖功能入口,咖啡、奶茶、品牌连锁餐饮等陆续上线。

最近,“京东外卖以‘只抽5%佣金’的旗号突然冲进外卖市场”的消息,在多个社交平台上传播,引起了广泛关注和热议。

说“突然冲进”,其实并不确切。事实上,京东在外卖领域的布局已悄然展开,2022年辛利军任公司零售CEO时就表示考虑进军外卖业。去年,京东APP全新推出“秒送”频道,设置了外卖功能入口,咖啡、奶茶、品牌连锁餐饮等陆续上线。

值得注意的是,京东并非唯一的外卖“搅局者”,抖音等互联网平台也纷纷上线相应业务,甚至连传统饮料巨头娃哈哈,也宣布启动“娃哈哈到家计划”,正式进军外卖业。

这些商业动作的背后,折射出各方对即时零售领域的激烈争夺。商务部国际贸易经济合作研究院发布的《即时零售行业发展报告(2024)》指出,2023年我国即时零售规模达到6500亿元,同比增长28.89%,预计2030年将超过2万亿元。

想啃香饽饽的人很多,但要成为真正的胜者,却没有那么容易。

加码本地生活服务

与美团、饿了么等平台不同,京东外卖并非独立APP,而是嵌入在京东APP内。

进入主界面,“秒送”版块居于显眼的位置,涵盖外卖、咖啡奶茶、买药秒送、生鲜菜场、急用数码、水果果切等细分条目。记者注意到,外卖目前以品牌连锁商家为主,中小商家并不多。

进入主界面,“秒送”版块居于显眼的位置。

美团和饿了么已经占领了主要外卖市场,京东为何还要入局?这一动作的本质,是对即时零售战略地位的加码。

《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显示,截至2024年12月,我国网民规模达11.08亿人,互联网普及率达78.6%;网络支付用户规模达10.29亿人,网络购物用户规模达9.74亿人。当数据逐渐逼近天花板,意味着电商流量增长正在见顶。

流量焦虑如何释放?以本地生活服务为核心的即时零售,成为大厂们角逐的新赛道,即消费者通过线上交易平台下单,线下实体零售商线上接单,平台作为中间方执行配送。

京东很早就开始试水本地生活服务。2015年,平台推出“京东到家”,把超市便利、生鲜果蔬、医药健康等作为核心服务内容。与本地即时配送平台达达的关系转变,成为其外卖战略布局的重要一环。京东集团持续投资达达集团,2023年8月,达达集团全面接入京东小时购系统,实现全国4000个仓储网点与550万零售终端的数据贯通。这种“基建先行”的策略,为外卖业务打下关键地基。

2024年3月,京东APP首页上线全新“秒送”频道,打出“最快9分钟送到手”的标语,从“小时时代”升级到“秒时代”。起步于奶茶、咖啡做外卖,终于填上了京东即时零售的一块重要拼图。

“对于京东而言,外卖不仅是高频流量入口,更是撬动全品类即时零售的杠杆。高频外卖服务有助于提升APP日活,将流量延伸至生鲜、日用百货、3C等京东优势品类,反哺主站GMV(商品交易总额)增长。”有业内人士分析。

行业会否有“新王”

京东外卖入局,是否会撼动行业格局?目前来看,京东在发展初期采取了较为低调谨慎的策略,入驻的餐饮商家以品牌连锁为主,尚未大规模接入中小商家。

于商家而言,佣金无疑是他们关注的重点。在网传的消息里,“京东外卖打着‘只抽5%佣金’的旗号,冲进竞争激烈的外卖市场,美团则降低佣金加以应对。”

果真如此吗?记者向美团确认,美团方面称网传美团外卖30%的高佣金率数据不实,实际商户佣金率为6%—8%。美团官网2024年12月25日更新的资料显示,美团从商户收取的费用,主要包括平台佣金(涵盖商家在美团外卖平台经营所享受的信息展示服务、交易服务、商服及客服服务、IT运维服务、研发成本、客服成本等)和外卖订单履约配送服务费。技术服务费属于网传的佣金,美团外卖实际商户佣金率为6%—8%;履约服务费只在商家选择美团配送时才会产生。

不过,需要注意的是,现有头部平台的满减、红包等活动,往往由商家来承担成本,在出现更多平台可选项后,商家有一定的流出可能性。记者同步向京东求证外卖佣金是否为5%,截至发稿尚未得到回复。

从消费侧来看,产品丰富度和价格是核心。京东外卖起步时间不久,目前接入的商家不算多,且从价格上看,并不具备绝对优势。记者随机点开一家大米先生,西红柿炒蛋和经典三杯鸡两样菜,在京东外卖平台价格为34元,加上打包费及运费,总价42元。在美团平台上,餐品同样是34元,打包费为2元,免配送费,叠加可用的优惠券3元,最后顾客支付的价格为33元。

美团平台上点餐结算界面。

京东平台上点餐结算界面。

目前来看,尽管外部挑战不少,市场上还未出现真正撼动格局的“新王”。外卖看似门槛不高,实际上涉及基础设施、履约能力、市场竞争等多重因素,多家平台都曾遭受挫败。

早年的百度外卖,因资源投资相对不足,逐渐失去市场竞争力,最终将这块业务卖给饿了么;抖音外卖2022年正式布局,经过一系列变化后,原“团购配送”业务向“随心团”业务迁移,这一调整被视为抖音对外卖业务的“战略性放手”。

抓住增长逻辑

不论外卖试水成效如何,电商巨头们对于本地生活服务的介入不断加深,是不可阻挡的趋势。对当前的头部商家而言,意味着不确定性正在增加。由此产生的焦虑,倒逼企业强化即时零售的增长逻辑和生意基础。

“现在的消费者,不再容忍延迟满足。地点不再是消费的掣肘,消费者无需计划,随买随用,避免负担。”有业内人士指出,在这样的消费特征下,要抓住即时零售的核心驱动力,通过把握“场景切换”中的消费需求,以极速履约构建随着消费者快速移动的“移动货架”,为其提供“不多不少刚刚好”的选择,承接场景切换带来的更细分需求,创造生意新增量。

因此,头部平台都在极力防御外部挑战,稳固城池。美团打出了“零售+科技”牌,2023年全年在科技研发上投入212亿元,创历史新高,研发投入占收入的比重位居全国民营企业前列,2024年一季度研发投入也达到50亿元。

在整体城市末端三公里配送体系中,以骑手、自动配送车和配送无人机等多重运力,形成了地空一体的配送体系。“自动化设备存在的价值首先是补充运力,与骑手形成协同,其中无人机适合承担时效要求高的配送任务。”美团方面介绍,场景方面,目前无人机航线已在景区、写字楼、住宅区、产业园区等落地,新版无人机也能很好地适应以上场景的工作。

饿了么则在2024年正式宣布——做符合饿了么特色的即时零售,并推出“近场品牌官方旗舰店”,计划在未来3年内,开出10万家官方旗舰店。品牌商家将享有更大运营自主权和掌控权,“近场”快速响应并满足消费者在短时间内获取商品的需求,打破即时电商时间空间的交易限制,实现持续的结构性增长。

当即时零售愈发火热,未来行业格局将如何重塑,仍是未知数。流量竞争若能更多围绕场景密度、数据智能、生态韧性等维度展开,将有助于本地生活服务从流量驱动迈向价值驱动,这无疑是值得消费者期待的发展方向。

栏目主编:陈玺撼 题图来源:上观题图

来源:信息百宝囊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