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6年合作戛然而止,安踏这次还能压对吗?

B站影视 2025-02-08 12:03 1

摘要:然而,2025年1月,又一个龙年尾声,随着上海联合产权交易所的公告发布,安踏与中国奥委会长达16年的合作宣告结束。李宁取而代之,成为2025-2028年中国奥委会及中国体育代表团官方体育服装合作企业。这一变动在行业内引发强烈震动,安踏此次的战略调整究竟是否明智

超新星财经/原创

2012年,中国农历龙年,也是奥运之年,安踏为伦敦奥运会中国体育代表团设计的“冠军龙服”以“龙”元素与国旗色彩的融合惊艳全球。

它不仅助力中国运动员在赛场上屡获佳绩,更让安踏品牌知名度大幅提升。彼时,借助与中国奥委会的合作,安踏开启了品牌国际化的黄金时代。

然而,2025年1月,又一个龙年尾声,随着上海联合产权交易所的公告发布,安踏与中国奥委会长达16年的合作宣告结束。李宁取而代之,成为2025-2028年中国奥委会及中国体育代表团官方体育服装合作企业。这一变动在行业内引发强烈震动,安踏此次的战略调整究竟是否明智,备受各界关注。

01 从代工厂到行业龙头

安踏的发展堪称中国体育用品行业的传奇典范。

1991年,安踏(福建)鞋业有限公司在晋江市陈埭镇创立,创始人丁和木凭借敏锐的商业洞察力开启创业征程。起初,安踏主要承接国内外大品牌的运动鞋代工订单,在代工过程中积累了丰富的生产经验与技术实力。

1997年,安踏率先构建VI系统,规范商标识别使用,正式拉开品牌战略的大幕。1999年,安踏签约乒乓球世界冠军孔令辉,并以“我选择,我喜欢”为广告语开展大规模广告宣传。这一举措成效显著,安踏迅速在市场中崭露头角,销售额大幅增长,成为国内首家借助明星代言成功打造知名品牌的企业。

进入21世纪,安踏步入快速发展阶段。2001年,第一家安踏专卖店在北京开业,标志着其大规模全国性品牌推广计划启动。此后,安踏不断拓展产品线,从单一运动鞋类逐步延伸至服装、配件等综合运动产品领域。同时,积极开展体育营销,赞助众多国内外体育赛事与体育明星。

2004年,安踏全面赞助CBA联赛,成为联赛运动装备唯一指定合作伙伴。这一合作不仅提升了安踏在篮球领域的品牌知名度,更为产品研发和市场推广提供有力支持。在此期间,安踏市场份额持续扩大,品牌影响力与日俱增。

2007年,安踏体育用品有限公司在香港交易所主板上市,创造行业上市市盈率和融资金额双第一的佳绩。上市为安踏注入强大资金动力,为其国际化发展奠定坚实基础。其上市后的市场占有率逐年提升,从上市初期的不到10%,增长至2010年的近15%。

02 黄金16年

2009年,安踏与中国奥委会达成合作,成为中国奥委会及中国体育代表团官方体育服装合作企业,开启发展新篇章。

合作的16年间,安踏借助中国奥委会的平台与资源,实现品牌影响力和市场份额的飞速提升。在奥运会、亚运会等国际重大体育赛事中,中国体育健儿身着安踏运动装备屡创佳绩。这些精彩瞬间经媒体广泛传播,使安踏品牌形象深入人心。

市场调研机构益普索的调研数据显示,奥运营销推动下,安踏品牌美誉度提升17%。在国际大赛的频繁曝光,让全球消费者对安踏有了更深入的认识,极大地提升了其品牌知名度和国际影响力。

与中国奥委会的合作也为安踏带来广阔市场机遇。随着品牌知名度和美誉度的提高,产品销量迅速增长。在国内市场,安踏市场份额不断扩大,逐渐成为行业领军品牌。

欧睿国际数据表明,2014-2015年,安踏营收从89.23亿元增长至111.3亿元,首次突破百亿大关;2016-2019年,营收从133.5亿元增长至339.3亿元,复合增速达36.5%,股东应占溢利从17.3亿元增长至40.9亿元,复合增速33.5%。在国际市场,安踏借助合作逐步拓展海外业务,产品出口至多个国家和地区。

为满足中国体育代表团的赛场需求,安踏加大产品研发投入,不断推出创新高科技运动装备。2022年北京冬奥会期间,安踏全方位提升中国国家队比赛装备性能,助力中国体育代表团取得9金4银2铜的历史最好成绩。安踏自主设计的短道速滑比赛服,运用多项减阻技术,达到世界最轻、最透气水平,且采用360°全身防切割技术,保障运动员安全;自由式滑雪服具备卓越的防风、防水、透湿功能,立体剪裁助力运动员发挥最佳水平。

此外,安踏在合作期间积极履行社会责任。携手中华全国体育基金会成立“奥运领奖台公益基金”,计划5年内捐赠价值1亿元的现金和装备,用于激励运动员、救助伤病运动员以及支持奥运竞赛项目后备人才培养。同时开展“安踏茁壮成长公益计划”,截至2024年,累计投入现金及装备超8.3亿元,惠及31个省的576万名青少年,以体教融合助力乡村振兴。

可以说,2009-2024年是安踏发展的黄金时期。通过与中国奥委会的紧密合作,安踏在品牌形象、市场份额、产品研发和社会责任等多方面实现全面提升,稳固了在中国体育用品行业的领军地位。

03 多元化的机会与挑战

发展过程中,安踏不仅注重自身品牌建设,还积极通过并购实现多元化布局与国际化拓展。收购FILA中华区业务是其并购策略的经典案例。

2009年,安踏以6.5亿元收购FILA在中国内地、香港和澳门地区的商标运营权和业务经营权。FILA源自意大利,是具有深厚历史文化底蕴的高端运动时尚品牌。收购后,安踏将其定位为高端运动时尚品牌,与自身品牌形成差异化竞争。通过重新定位和市场推广,成功将FILA打造成中国市场极具影响力的高端运动时尚品牌。

安踏对FILA品牌形象进行全面升级,引入国际知名设计师团队,严格把控产品设计、款式和质量。加大营销和渠道建设投入,在全国各大城市核心商圈开设专卖店,提升品牌曝光度和市场覆盖率。在安踏的精心运营下,FILA业绩飞速增长。到2023年,FILA营收突破250亿元,占集团总营收的48%。

但波士顿咨询集团(BCG)分析指出,FILA增速已从2021年的55%放缓至2023年的16%,主要原因是市场竞争加剧以及消费者偏好转向小众设计品牌。

2019年,安踏集团联合投资者财团以46.6亿欧元完成对芬兰亚玛芬体育公司的收购。亚玛芬体育旗下拥有始祖鸟、萨洛蒙、威尔胜等多个知名品牌。此次收购是安踏国际化拓展的重要举措,使其成功进入高端户外、冰雪运动等领域,丰富了品牌矩阵和产品线。

收购后,安踏发挥自身运营管理经验和渠道资源优势,对亚玛芬体育旗下品牌进行整合优化。在品牌推广方面,加大对始祖鸟、萨洛蒙等品牌的营销投入,提升其在全球市场的知名度和影响力;在渠道建设方面,借助中国市场渠道优势,加速旗下品牌在中国市场的拓展。据亚玛芬2023年财报,其营收同比增长15%至33.2亿欧元,旗下品牌始祖鸟(Arc’teryx)和萨洛蒙(Salomon)在欧美市场表现强劲,营收分别增长22%和18%。然而,安踏对亚玛芬的整合成本高昂,2023年集团负债率升至45%。

通过一系列并购举措,安踏实现多元化布局和国际化拓展,构建起涵盖多个品牌、多个领域的体育用品产业集团。其并购策略虽提升了自身市场竞争力,但也伴随着风险与挑战。

04 放弃意味着战略转向?

失去中国奥委会及中国体育代表团官方体育服装合作企业资格的同时,安踏加码国际奥运业务。

2019年,安踏成为国际奥委会官方体育服装供应商,合作持续至2027年。国际奥委会发言人表示,安踏为2024年巴黎奥运会提供的装备“在功能性与环保性上达到顶尖水平”。

然而,国际市场竞争异常激烈。耐克、阿迪达斯等国际体育用品巨头占据主导地位,拥有强大的品牌影响力和庞大的市场份额。据国际体育用品市场研究机构的数据,耐克和阿迪达斯在全球体育用品市场的份额总和长期超过50%。摩根士丹利报告指出,国际奥委会合作对品牌的实际销售拉动有限,耐克和阿迪达斯仍占据全球奥运赞助权益的70%以上。并且,国际咨询公司麦肯锡指出,安踏海外业务仅占总营收的12%,远低于耐克(58%)和阿迪达斯(40%),国际化仍需突破渠道与品牌认知瓶颈。

在国内市场,失去与中国奥委会的合作资格,对安踏发展无疑会产生一定影响。根据欧睿国际(Euromonitor)2023年报告,中国运动服饰市场规模已达600亿美元,安踏以18.7%的市占率位居第一,李宁以15.3%紧随其后。但李宁在2023年营收同比增长28%,增速高于安踏的19%(数据来源:安踏、李宁2023年财报)。益普索(Ipsos)同期调研显示,李宁的品牌美誉度因“国潮”战略提升23%,而安踏因合作终止导致品牌关联度下降12%。

李宁成为新合作伙伴后,借助中国奥委会平台资源,进一步提升在国内市场的知名度和影响力。安踏的“多品牌矩阵”面临内耗风险。

欧睿国际分析师张凯认为:“安踏的国际化是必然选择,但需平衡资源分配。短期内失去国内奥委会合作将影响品牌曝光,长期则取决于其高端品牌(如始祖鸟)能否打开国际市场。”

结语:时间检验战略成色

安踏的抉择折射出中国品牌全球化的典型困境——是坚守本土优势,还是冒险开拓国际?尽管失去合作带来阵痛,但其在研发(2023年研发投入占比7.2%,高于行业平均5%)和高端化上的投入仍具潜力。然而,面对李宁的紧逼与国际巨头的压制,安踏需在战略定力与灵活应变中找到平衡。

答案或许如《经济学人》所言:“安踏的赌注不在今日的得失,而在能否成为下一个全球运动品牌‘第三种力量’。”时间终将揭晓答案。

来源:超新星财经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