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其实,在陇南我的家乡,虽处于北方,但由于处于大陆秦岭,淮河,白龙江重要地理分界线上,临温带到亚热带的过渡带和温带季风气候向亚热带季风气候分界线,初春来的格外早。
作者:张喜林
快进入腊月时节,家里栽种的几盆迎春花,枝杆上已显的墨绿,枝条上绿黄相间的小花苞早已鼓了起来,显示出勃勃生机,含苞待放。
其实,在陇南我的家乡,虽处于北方,但由于处于大陆秦岭,淮河,白龙江重要地理分界线上,临温带到亚热带的过渡带和温带季风气候向亚热带季风气候分界线,初春来的格外早。
冬春交替时节,大地仍与北方其他地方一样,雪花漫天,在高海拔的县区,凛冽的寒风呼啸着,忽晴忽阴的天气,阳光总是显的无力不灿。
然而,冬还在,春已来。临近腊月,阴霾的天空渐渐退去,温暖的春光不时透过厚厚的云层,投向和眷顾着陇南的青山绿水。也是在广袤无垠的陇原大地上,最先盛开的朵朵春花,就在陇南绽放,陇南之春已来临!
陇南的春天生动鲜活。其实,早在每年刚入腊月,春的脚步已在大地咚咚作响。
在甘肃陇南最南端的碧口镇及中庙,玉垒村镇一带,长流不息的白龙江、白水江水显的更清澈和暖和起来,两岸大片大片的冬播油菜花急不可耐,一株株含苞盛开,生长的茶树墨绿发亮,微风吹过,花的清香和泥土的芳香扑鼻而来,置身此地,令人惊叹,让人格外的悦目和舒心!
如果说,陇南川坝盛开的金黄色油菜花是初春上天给大地披上的“黄马甲”,那么,争相竞放,生机盎然的迎春花,就预示着春天着上了喜庆的盛装!
正月初,温暖如春的陇南,满山遍野,在山坡上,高崖处,田野上,村民的房前屋后,迎春花一簇簇,一丛丛的盛开着,它尽情地展示着自己亮丽的容颜和不凡的气质,为春天的到来奏响了欢快的乐章,向人们传递着新年的希望和奋进的勇气!
迎春花属落叶灌木植物,耐旱喜阳,枝条披垂,先于叶生,经过一个冬天,在还是光秃秃的枝条上,静静开放,六个圆润的花瓣,小巧对称,舒展开来时,光泽鲜亮,恰似金黄色的小喇叭,在叶丛翠绿中,显的格外美丽高贵。迎春花朴实而低调,它会散发出一股清香味,不像其他花卉那么香浓,不仔细贴近它,很难闻到它的芳香气!
迎春花、梅花、水仙花、山茶花,常被人们称为“雪中四友”,然而,真正的报春花应迎春花莫属了,它比梅花花期长,每年腊月初绽开,至三月底才凋谢;又比水仙花,山茶花不畏严寒,即便在最寒冷的季节也能顽强的生长,开花!它对其他的花说,你有你的风韵媚姿,我更有我的风骨和执着!迎春花是活力的象征,是家庭团聚、幸福的象征,更是坚韧与勇气的代表,也寓意着人们面对挑战和困难,应勇于面对,努力绽放自己绚丽的光彩!
此时,让我想起了唐代大诗人白居易《玩迎春花赠杨郎中》的诗来,“金莫翠萼带春寒,黄色花中有几般。凭君语向流人道,莫作蔓青花眼看。”这里,诗人盛赞迎春花“不随桃李一时开”,并告诫人们要尊重它和另眼相看它。北宋政治家、词人,战功赫赫的名将韩琦的《迎春花》诗,更是高度赞美了迎春花的坚韧不拔的品质,“覆阑纤弱绿条长,带雪冲寒折嫩黄。迎得春来非自足,百花千卉共芬芳”。诗中迎春花虽“纤弱条长”,但不畏严冬,“带雪冲寒”,表现出迎春花不畏寒冬,坚韧不拔的精神,迎得春来非自娱自乐,而是与“百花千卉共芬芳”,它不仅英勇顽强生长,而且还低调谦虚,与百花齐放,共迎春天的到来,这是何等的品格呀!历代文人,寻常百姓也都喜爱它,种植它,更把它视为宝物。明人王世懋在《学圃杂疏花疏》中曾记曰“迎春花虽草木,但最先点缀春,亦不可废,余得一盆景,结屈老干天然,得之嘉定唐少谷,人以为宝”。
陇南人勤劳朴实,热爱生活,大自然更垂青这块富饶而神奇大地。对于迎春花这吉祥如意的树种,陇南人交口称赞,很是喜爱。2020年12月10日,这是一个非常特殊的日子,代表着陇南人民坚韧不拔,奋发向上和勤劳纯朴精神的迎春花被确定为陇南市“市花”,成为陇南对外形象的重要标志和名片!
今年春节初五,我受朋友盛邀,来到位于武都城北48公里外的鱼龙镇柏家沟村做客,一路上,马街镇,安化镇微风吹拂,绿树成荫,路边不时看到一簇簇金黄色的迎春花盛开,村民新修的3层或4层混凝土结构的楼房鳞次栉比,张灯结彩,村民个个喜气洋洋;回家过年的大学生,在外务工的年轻人,脱下厚重的棉衣,在空旷的广场正排练以跑旱船、耍狮子、踩高跷、扭秧歌为主的传统社火节目。在鱼龙镇,已有六百多年历史,已列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以祈福迎春为内容的高山戏,正在热闹演出,锣鼓喧天,人声鼎沸,字正腔圆的唱腔和反映百姓生活的剧情,夸张扭摆舞步动作,幽默诙谐的当地方言,不时获得人们的阵阵掌声,喝彩声!
猛然间抬头发现,舞台四周的房舍和近处的大山山坡上,悬崖处的残雪间,挂满了许多盛开的迎春花,金黄的花朵与眼前喜庆的村民和穿着浅色时尚衣着,正嬉笑打闹的年轻人构成了一幅生机盎然和谐的图画!
我喜爱山区的迎春花,更喜爱陇南绚丽多姿的春天!
张喜林,男,60年代生人,甘肃省作家协会会员,甘肃省评论家协会会员,甘肃省书协会员。有多篇散文随笔,艺术评论在《散文》《飞天》杂志,《甘肃日报》《中国财经报》《书法报》及《新陇南》客户端、《陇南日报》《天水日报》《陇南文艺》《陇南文学》等报刊发表。
来源:陇南发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