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全球半导体收入同比增长18.1%;DeepSeek的低成本AI模型将催生光通信需求 | 每周产业数据汇总

B站影视 2025-02-08 10:12 2

摘要:根据Gartner报告,2024年全球半导体收入总额达6260亿美元(当前约合4.56万亿元人民币),较2023年同比增长18.1%。预计2025年将达到7050亿美元。

本周有哪些值得关注的数据及榜单呢?

Gartner:2024年全球半导体收入同比增长18.1%

根据Gartner报告,2024年全球半导体收入总额达6260亿美元(当前约合4.56万亿元人民币),较2023年同比增长18.1%。预计2025年将达到7050亿美元。

按厂商来看,有11家厂商实现了两位数增长,TOP 25中只有8家在2024年的收入出现下滑。由于前10大半导体厂商中有9家在2024年实现了收入增长,因此前10大半导体供应商的排名同比发生了较大变化。

三星电子超越英特尔,重新夺回全球最大半导体厂商的宝座,并扩大了其在2024年的领先优势,这主要得益于存储设备价格的强劲反弹。2024年,三星电子的收入总额达到665.24亿美元(当前约合4842.05亿元人民币)。

英特尔跌至第二位,原因是其产品组合——AI PC和酷睿Ultra芯片优势不明显,或者说其增长不足以抵消其AI加速器产品以及x86业务的颓势。

英伟达表现异常出色,2024年半导体收入增长了84%,达到460亿美元(当前约合3348.18亿元人民币)。由于其AI业务的强劲表现,其排名上升两位,稳居第三位。

工信部:2024年规模以上电子信息制造业实现营业收入16.19万亿元,同比增长7.3%

工信部公布了2024年电子信息制造业运行情况。2024年,规模以上电子信息制造业增加值同比增长11.8%,增速分别比同期工业、高技术制造业高6个和2.9个百分点。12月份,规模以上电子信息制造业增加值同比增长8.7%。

2024年,主要产品中手机产量16.7亿台,同比增长7.8%,其中智能手机产量12.5亿台,同比增长8.2%;微型计算机设备产量3.4亿台,同比增长2.7%;集成电路产量4514亿块,同比增长22.2%。

2024年,规模以上电子信息制造业出口交货值同比增长2.2%,较1-11月提高0.9个百分点。据海关统计,2024年,我国出口笔记本电脑1.43亿台,同比增长1.7%;出口手机8.14亿台,同比增长1.5%;出口集成电路2981亿块,同比增长11.6%。

2024年,规模以上电子信息制造业实现营业收入16.19万亿元,同比增长7.3%;营业成本14.11万亿元,同比增长7.5%;实现利润总额6408亿元,同比增长3.4%;营业收入利润率为4.0%,较1-11月提高0.04个百分点。12月份,规模以上电子信息制造业营业收入1.74万亿元,同比增长8.4%。

Canalys:2024年全球平板电脑出货量增长9%

根据Canalys发布的报告,2024年第四季度,全球平板电脑出货量同比增长5.6%,达到3990万台。这使得2024年全年总出货量达到1.476亿台,同比增长9.2%,相比2023年呈现出稳健复苏态势。除北美外,所有地区均实现增长。

苹果在2024年第四季度实现14%的增长,并在全年取得5.3%的增长,单季度iPad出货量达到1690万台。这一增长主要受新款iPad Mini和iPad Air的推动。三星位居全球第二,出货量710万台,年增长率为3.9%。

2024年,中国厂商在平板市场表现强劲。华为同样实现29%的增长,攀升至全球第三。联想位列第四,出货量达1000万台,同比增长12%。小米增长尤为亮眼,年增长率高达73%,超过亚马逊,跃居全球第五。

TrendForce:春节后DDR4内存价格持续下跌,NAND闪存减产效果未显现

根据TrendForce的内存现货价格趋势报告,DRAM和NAND闪存市场近期表现各异。

DRAM方面,消费者需求在春节后依然疲软,导致DDR4现货价格下跌;而NAND闪存市场交易低迷,供应商减产的效果尚未在市场端显现。

春节假期后,消费者对DRAM的需求依然低迷,现货价格持续低位徘徊。不过,由于部分买家的特殊需求,DDR5产品出现了临时价格上涨。相比之下,DDR4产品的现货价格因CXMT供应充足而继续下滑,本周主流芯片(如DDR4 1Gx8 3200MT/s)的平均现货价格维持在1.458美元。

过去一周,由于中国春节长假的影响,NAND闪存市场交易极为低迷。尽管供应商陆续宣布减产,但这一措施的效果尚未在市场端显现,买家仍持观望态度。现货市场的交易情况无明显变化,512Gb TLC的现货价格本周维持在2.400美元。

Canalys:2024全球手机出货量苹果蝉联冠军、三星稳居第二、小米强势增长

市场调查机构Canalys发布报告称,2024年全球智能手机市场强势反弹,出货量达12.2亿部,同比增长7%。

苹果出货量为2.259亿部,同比下降1%,但仍保持市场领先地位。新兴市场增长以及北美和欧洲市场的稳定表现抵消了其在中国大陆市场面临的挑战。

三星出货量为2.229亿部,同比下降1%,位居第二。

小米出货量1.686亿部,同比增长15%,排名第三,成为2024年行业销量增长的最大贡献者,中国大陆市场的强劲势头和在新兴市场的持续战略扩张是其增长的主要动力。

传音首次跻身第四,出货量1.067亿部,同比增长15%;OPPO(包括一加)以1.036亿部出货量和3%的同比增长率位列第五。

TechInsights:2024年全球智能手机出货量同比增长5.7%

TechInsights发布报告,2024年第四季度,全球智能手机出货量同比增长2.6%,达到3.253亿,连续五个季度保持复苏态势。然而,增长率已连续两个季度放缓至低个位数。全球智能手机批发收入达到1200亿美元(当前约合8728.23亿元人民币),同比增长0.8%。智能手机批发平均售价(ASP)同比下降1.7%,为369美元(当前约合2684元人民币)。

2024年全年,全球智能手机出货量同比增长5.7%,达到12.178亿部,智能手机批发收入同比增长2.6%,达到4080亿美元(当前约合2.97万亿元人民币)。智能手机批发ASP同比下降3.0%,略降至335美元(当前约合2437元人民币)。

报告称,非洲中东地区、中拉丁美洲和亚太地区取得了坚实成果,在很大程度上引领了市场的复苏。相比之下,由于地缘政治紧张局势,中东欧地区则呈现下滑趋势。本季度,北美和西欧地区因换机周期延长而出现了个位数的下滑。

TrendForce:DeepSeek的低成本AI模型将催生光通信需求

TrendForce近日发布的研报指出,DeepSeek模型虽降低AI训练成本,但AI模型的低成本化有望扩大应用场景,进而增加全球数据中心建置量。

光收发模块作为数据中心互连的关键组件,将受惠于高速数据传输的需求。未来AI服务器之间的数据传输,都需要大量的高速光收发模块,这些模块负责将电信号转换为光信号并通过光纤传输,再将接收到的光信号转换回电信号。

相较于传统的电信号传输,光纤通信具有更高的频宽、更低的延迟和更低的信号衰减,能够满足AI服务器对高效能数据传输的严苛要求,这使得光通信技术成为AI服务器不可或缺的关键环节,AI服务器的需求持续推升光收发模块800Gbps以及1.6Tbps的增长动力。

TrendForce统计,2023年400Gbps以上的光收发模块全球出货量为640万个,2024年约2040万个,预估至2025年将超过3190万个,年增长率达56.5%。

洛图科技:2024年中国智能盒子销量249万台,同比下降20.4%

根据洛图科技发布的数据显示,2024年,中国智能盒子市场全渠道销量为249万台,较2023年下降20.4%。相比5年前的2019年,市场规模惨遭腰斩;相比10年前2014年的1300万台,则还不到当时的五分之一。

2024年,中国智能盒子线上市场的销量为129.4万台,同比2023年下降18.8%;销售额为2.5亿,同比2023年下降24.9%。线上市场的TOP3品牌为腾讯、天猫魔盒和小米,合并市占率(CR3)为52.1%,较2023年上涨2.4个百分点。

洛图科技预测,2025年,在现有的市场存量和策略下,中国智能盒子市场的整体销量将继续下滑至不到230万台,同比降幅约为10%。

Gartner:2025年全球半导体营收预计将增长12.6%

根据Gartner数据显示,2025年全球半导体营收预计将增长12.6%,达到7050亿美元。

据Gartner市场分析师称,这一增长将由人工智能(AI)需求驱动。2024年半导体行业表现强劲,营收达6260亿美元,较2023年增长18.1% 。

Gartner对2025年的预测低于富瑞斯特研究公司(Future Horizons)预计的15%,但高于世界半导体贸易统计组织(World Semiconductor Trade Statistics)最新预测的11.2%。而Semiconductor Intelligence则认为2025年芯片市场增长率仅为6%。

机构:全球数据中心数量美国占据近半,德英并列第二

根据Voronoi应用程式的调查,全球数据中心的总数已达到11,800座。其中,美国占据全球总数的45.6%,成为拥有数据中心最多的国家,德国和英国紧随其后,各占据4.4%。这一数据显示,美国在全球运算领域处于领先地位,而微软和亚马逊等大型科技集团已在数位基础设施和人工智慧方面投资数十亿美元。

然而,运算能力的提升也带来了能源消耗的增加。据高盛研究预测,到2030年,数据中心将占据美国电力总需求的8%,高于2022年的3%,成为美国电力需求的最大驱动力。

来源:王树一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