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色算力的发展趋势分析与建议

B站影视 2025-02-08 09:55 2

摘要:算力是激活新质生产力、推动数字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核心力量,同时也是能源消耗增长较快的领域之一。在AI爆发增长情景下,2030年我国算力中心用电或超过7000亿kWh,占全社会用电量将达到5.3%。2024年7月和8月,国家发改委、网信办等部门先后发布《数据中心绿

算力是激活新质生产力、推动数字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核心力量,同时也是能源消耗增长较快的领域之一。在AI爆发增长情景下,2030年我国算力中心用电或超过7000亿kWh,占全社会用电量将达到5.3%。2024年7月和8月,国家发改委、网信办等部门先后发布《数据中心绿色低碳发展专项行动计划》和《数字化绿色化协同转型发展实施指南》,旨在推动数字产业绿色低碳发展,加快绿色数据中心建设。发展绿色算力成为支撑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的必然选择。

发展绿色算力是大势所趋

1.绿色算力内涵

绿色算力是指面向算力全生命周期,对算力生产、供给、运营和应用的全过程,实现算力现代化高质量绿色化发展。包括算力设备绿色高效、算力设施节能运行、算能协同布局和算用普惠四个方面。

表1 绿色算力内涵

2.新形式推动绿色算力快速发展

AI算力爆发使节能降碳面临更大挑战。ChatGPT每天需处理约2亿次请求,电力消耗超50万kWh,约为1.7万美国家庭的日用电量。英伟达H100峰值功耗为700W,远超普通家庭平均功耗。预计至2025年,全球GPU产能将达600多万片,年复合增速不低于30%,能源短缺或将随之而来。相关数据显示,2023年我国算力中心能耗总量1500亿kWh,同比增长15.4%,约占全社会用电量的1.6%,预计到2030年,或超过7000亿kWh,对算力用电规模、能源结构转型提出更高要求。

国家和地方政策引领算力绿色低碳发展。国家层面,《算力基础设施高质量发展行动计划》、《关于深入实施“东数西算”工程加快构建全国一体化算力网的实施意见》等政策,推动绿色算力进入算力算效提升、绿色能源利用和数智赋能阶段。地方层面,北京提出提升智算中心绿色低碳水平,广东到2025年要建成全国第一、全球领先的算力枢纽中心,贵州支持数据中心企业采购绿色能源,因地制宜积极推动算力绿色化发展。

算力企业和科技巨头积极践行绿色算力。中国电信开展“1248”双碳行动,十四五期间实现大型、超大型绿色数据中心占比超80%。‌中国移动发布“C2三能一碳达峰碳中和行动计划”,创新构建“三能六绿”发展模式。中国联通通过《“碳达峰、碳中和”十四五行动计划》明确“3+5+1+1”碳达峰碳中和行动方案。谷歌自2010年起总计购买约10GW清洁能源发电能力(图1),亚马逊连续第四年成为全球最大的清洁能源买家(图2),目前已实现数据中心100%可再生能源使用。

图1 谷歌可再生能源采购量与总用电量的比较

图2 全球企业可再生能源购电协议(PPA)亚马逊位居榜首

绿色算力发展趋势

2024年我国绿色算力在生产、供给、运营和应用等环节取得了相关进展,算力设备和设施、算能协同和算用普惠方面实现绿色化发展。

1.技术创新推动算力设备绿色高效发展,打造绿色算力源头

从产业链看算力设备包括芯片、服务器、存储设备、网络设备、算法和模型等。当前,算力设备的绿色技术围绕芯片、服务器等方面进行。

芯片方面,先进工艺和架构优化促进高效节能。英伟达BlacKWell GPU,结合最新Transformer引擎、 NVLink、RAS引擎和解压缩引擎等技术,支持10万亿参数模型进行训练和实时LLM推理,性能提升30倍,能耗降低25倍。阿里倚天710内含128核CPU,与飞天操作系统及CIPU 融合,性能提升30%以上,单位算力功耗降低 60%以上。

建设高密度服务器和优化整机结构提升计算效率和降低能耗。浪潮高密度服务器支持X86、ARM等多种计算平台,性能提升60%—107%,支持CXL技术,有效数据带宽提升达87%至125%。

2.多样制冷技术、供配电和资源回收方案,助力算力设施绿色化

算力设施集信息计算力、网络运载力、数据存储力于一体,主要指算力中心基础设施,涉及制冷、供配电、资源回收利用等方面。

液冷制冷技术优势明显。采用冷板式液冷系统单机柜的功率密度从8-10kw提升至33kw,单机柜最大支持66kw供电。2023年6月,中国移动、中国电信、中国联通三大运营商联合发布《电信运营商液冷技术白皮书》。全国多地正加快建设液冷智算中心,大湾区、长三角、京津冀均有落地。

“源网荷储”有机融合是数据中心能源结构革新的突破点。其原理是通过精确控制社会电力系统中用电负荷和储能资源,实现电力系统的平衡。厦门ABB 工业中心将光储充、暖通空调、气象预报、生产管理等系统接入管理平台,实现对“源-网-荷-储”的柔性精准调控。实施后,用电成本整体下降约22.98%。

余热和水资源回收助力绿色算力变碳为零。中国移动哈尔滨数据中心将园区机房内IT设备产生的余热重复利用,作为办公采暖和热水的热源。一期共提供余热利用量10327kw,可供冬季采暖面积87117m²,每年节约供暖成本209万元。

3.绿电绿证交易护航可再生能源使用,算能协同助力算力绿色高效利用

‌算能协同指通过算力和电力之间的协同作用,实现信息与能源的高效利用和优化配置。2024年8月发布的《数字化绿色化协同转型发展实施指南》落实国家战略,有效推动新能源与算力的匹配布局。

可再生能源利用是算力绿色发展的重要手段。各国都在统筹可再生能源供应与算力低碳发展。《欧洲气候中立数据中心公约》提出,2025年数据中心使用可再生能源电力要达75%,2030年达到100%。根据我国《绿色数据中心政府采购需求标准(试行)》,2025年可再生能源使用率达30%,2027年50%、2030年75%、2032年达到100%。

绿电绿证交易为可再生能源利用保驾护航。该交易即满足清洁用能的需求,也是企业低碳转型的重要措施。2024年4月,国家能源局印发《可再生能源绿色电力证书核发和交易规则》,为推动可再生能源高质量发展提供指导。截至2024年7月,全国累计核发绿证8.89亿个,全国累计交易绿证2.91亿个。

算能协同实现算力资源有效动态调度,提升资源利用率。国家层面,2024年8月,“东数西算”六大集群算力调度平台实现互联互通;企业层面,电信运营商及云服务商联合产业链上下游建设算力调度平台,基于能源调度系统,实现算能协同,推动按需、动态用能。

4.算用普惠推动绿色算力赋能千行百业

算力已经融入经济社会发展各领域全过程,改变了人们的生产生活方式和社会治理方式,带动了产业绿色低碳转型。

算用普惠助力交通运输行业降碳减排。交通运输行业的碳排量约占全国总排放量的10%。2024年5月,国务院印发《2024—2025年节能降碳行动方案》要求,2025年底交通运输领域碳排放强度较2020年降低5%。绿色算力赋能交通运输场景,通过将城市交通中相关对象的数据传递给交通“智慧大脑”,实现公共交通的整体优化、精细运营和降碳减排。早在2022年,北京智能交通系统就通过采集五环路内1535个路口的交通流量信息,实现路口信号协调控制,路网通行能力提升15%,有效减少机动车排放。

算用普惠赋能园区绿色运营。我国园区耗能约占全社会总耗能的69%,碳排放约占全国总排放的40%。零碳园区的建设对落实“双碳”政策至关重要。绿色算力助力园区实现安全生产管控、环境质量检测、能源管理等,全面提高园区的智能化水平和运营效率。海宁泛半导体产业园通过数字化园区平台,统筹管理能耗数据,通过“碳大脑+多能协同+绿电基建”运行模式,科学客观反映园内企业的碳排放状况和碳中和进程,为双碳目标提供数据支撑。

算用普惠赋能工业领域节能降碳。我国工业领域碳排放量占全国总排放量的约40%,算力与新一代信息技术结合,从能源消费、利用和生产过程等方面,助力工业节能减排。宝钢股份数字化碳管理平台,基于云边协同大数据中心,集成各生产单元生产、能源、排放、运输、等实时数据,进行实时碳管理模型运算,动态跟踪各单元碳排放。投运后,排放强度从2.16左右下降到1.98以下。

运营商绿色算力发展的建议

大力推动算力绿色化发展,是实现我国建设数字化基础设施、展现大国担当的重要命题。运营商作为国资央企,应当积极响应国家双碳目标,通过切实可行的举措积极推动算力“向绿而行”。

扎实推进数据中心节能降碳。依托高效加速芯片、开源计算框架、MOE模型等协同优化,降低GPU集群用能成本。优化数据中心设计,可利用自然冷源、热回收技术以及高效率的电源管理系统,降低能耗。密切跟踪氢能、先进储能电池等新能源技术发展,完善自研绿色低碳解决方案,推进AI算法和大数据赋能数据中心节能降碳。

加强算力和电力的协同发展。推进运营商与电力主导企业的深度合作,开展绿电长期直购电协议、算力+能源融合建设等创新模式,加强超万卡GPU集群附近的新型电力基础设施合作建设等。

汇聚社会算力,推进算力普惠。依托运营商在算力并网、算网调度平台等方面有优势基础,持续优化算力网络建设,接入和纳管社会算力,强化多元算力互联互通,为中小企业提供绿色、普惠和易用算力。

来源:飞象网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