胃功能三项:胃部健康的“侦察兵”,三招揪出早期胃癌

B站影视 韩国电影 2025-05-12 19:25 2

摘要:把胃比作一个“老实巴交”的工人,真的一点都不夸张。它不争不抢,不吵不闹,每天默默接收你吃下肚的五花八门,然后一口气全消化了。

把胃比作一个“老实巴交”的工人,真的一点都不夸张。它不争不抢,不吵不闹,每天默默接收你吃下肚的五花八门,然后一口气全消化了。

可就是这么一个“劳模”,一旦熬不住了,出问题了,往往比谁都沉默。

你以为它只是“闹点小脾气”?殊不知,它也可能在偷偷酝酿一场大病——比如胃癌。

胃癌不是“突然袭击”,它早就有“前哨信号”。

很多人以为胃癌是“突然”的,其实不然。它的脚步非常慢,甚至可以慢到几年、十几年。但问题是——它悄无声息。

你不会“突然”胃癌,就像你不会“突然”发胖。胖之前你已经吃了无数顿夜宵;癌变之前,胃已经给你发过无数“求救信号”。只不过你没看懂,或者根本没当回事。

而“胃功能三项”这套检查,就是解码这些信号的“密码本”。它不是高调的明星检查,却是最早能看出问题的“隐形功臣”。它像三个经验丰富的侦察兵,在你毫不察觉的时候,替你打听胃的“风吹草动”。

胃功能三项到底查什么?它是怎么发现早期胃癌的蛛丝马迹的?我们能怎么用好它,把胃癌扼杀在“摇篮”?

答案,我们一个个来拆。

别被名字骗了,“三项”不是三个数据,而是从三个方向去看胃的“脾气”:

胃蛋白酶原Ⅰ(PGⅠ)

胃蛋白酶原Ⅱ(PGⅡ)

胃泌素-17(G-17)

你可以把它们理解成一个“组合侦察小队”:一个负责打探胃的“战斗力”,一个看有没有“敌军入侵”,一个则像情报员,专门盯着胃酸的动静。

PGⅠ:胃的“战斗力”有没有下降?

PGⅠ来源于胃底腺,是胃里分泌消化酶的“主力军”。如果它低了,说明这些“士兵”变少了,胃的功能在下滑,甚至可能有萎缩。

而胃萎缩,正是胃癌发展的温床。它就像一块荒废的田地,土壤一旦变坏了,更容易“长出毒草”。

PGⅡ:有没有“敌军”混进来了?

PGⅡ在胃和十二指肠都能分泌。它升高,往往提示胃黏膜有炎症或者感染——尤其是幽门螺杆菌(HP)这个“老赖”。

HP感染是胃癌的头号元凶。它不是直接把你“搞死”,而是像个“慢性毒瘤”,年复一年地制造胃黏膜的慢性损伤,最后一步步走向癌变。

G-17:胃酸的“晴雨表”

胃泌素-17是刺激胃酸分泌的“开关”。它高了,说明胃酸分泌可能太旺;低了,则可能是胃黏膜退化,胃酸都懒得分泌了。

它像个“温度计”,能反映出胃的活跃程度。胃酸少不是好事,很多人以为“胃酸少就不会烧心”,其实恰恰相反:胃酸少代表胃已经懒得动了,很可能是功能已经退化。

因为它查的不是癌,而是“癌的温床”。

很多检查是等你身体长出“问题”再去找它,比如胃镜、CT。但胃功能三项不同,它是在你还没出现实质病变之前,就能发现“土壤变质”的早期信号。

想象一下,你家花盆的土开始发霉了,你还看不出问题,但园艺师(胃功能三项)一看就知道:这盆土很可能要“长虫”了。

1.提前发现胃黏膜萎缩

低PGⅠ+低G-17=胃黏膜功能退化。这种状态,就是“慢性萎缩性胃炎”,被称为胃癌的“前奏”。

2.揪出幽门螺杆菌感染的蛛丝马迹

PGⅡ升高,PGⅠ/Ⅱ比值下降,往往伴随着HP感染。这种感染不疼不痒,但长期存在,就像胃的一颗“定时炸弹”。

3.识破“假性健康”的胃酸异常

有些人总觉得自己“能吃能喝”,但一查G-17,发现低得离谱。这种“假性健康”背后,可能已经是胃酸丧失、胃功能衰退的表现。

别等胃痛才查,很多胃癌患者在发病前根本没明显症状。这项检查的意义,在于“防患未然”。

以下这些人群,该主动查胃功能三项:

有胃癌家族史的人长期吃腌制、烧烤、辛辣食物的人生活作息紊乱、经常熬夜的人经常胃胀、食欲不振,却“查不出毛病”的人年龄超过40岁,没做过胃镜的人

查出来异常不是“判死刑”,而是提醒你该“修修补补”了。

1.胃萎缩怎么办?

首先要排查HP感染,如果有,必须彻底根除。根据萎缩程度,医生会给出是否需要定期胃镜随访的频次。

2.HP感染阳性怎么办?

规范的“根除疗程”,一般为两周的抗生素联合治疗。但注意,一定要复查确认是否“清除干净”,别中途放弃。

3.G-17过低怎么办?

这说明胃酸不足,建议少吃难消化的食物,适当吃些促进胃动的食材,比如山楂、陈皮。严重者需在医生指导下进行药物干预。

很多人惧怕胃镜,觉得“难受”“恐怖”。胃功能三项的出现,正是为了在一定程度上筛查高风险人群,不是替代胃镜,而是帮助医生判断是否“有必要做胃镜”。

它像是筛网,先把高风险的人“筛”出来,再决定是否进一步检查。

别再说“适量运动”“健康饮食”这种虚词套话了,下面这些建议,才是真正“落地”的:

1.改掉“饭后立刻躺下”的坏习惯

胃刚工作完,你就“躺平”,等于让胃酸倒流去“洗脸”。时间一长,容易反流性胃炎,甚至食管癌。

建议:饭后至少坐着30分钟再躺。

2.用“分餐制”对抗幽门螺杆菌

HP传播途径之一是共餐、共用筷子。特别是家庭成员之间,容易“你有我也有”。

建议:哪怕在家,也要做到“专筷专勺”,尤其是有孩子的家庭。

3.早晨第一口别吃冷食

很多人早餐牛奶+水果冰冰凉凉,吃得爽快,其实对胃是一次“突袭”。

建议:第一口吃点温热的,比如温水、温粥,再吃其他。

“懒得查”“没事就拖”“不疼就不理”,才是胃癌最终找上门的根本原因。

胃功能三项,不贵,不疼,不复杂,却能在你还没意识到的时候,帮你提前发现风险。它不是万能钥匙,但绝对是你守住胃健康的一道“防火墙”。

别等胃“喊疼”你才重视它。那个默默辛苦的“老工人”,其实一直在用沉默告诉你:

我不说话,不代表没问题。

以上内容仅供参考,如有身体不适,请咨询专业医生。喜欢的朋友可以关注一下,每天分享健康小知识,做您的线上专属医师。

参考文献:

[1]陈颖,陈洁,陈琼.胃功能三项检测在胃癌早期筛查中的价值分析[J].中国实用内科杂志,2023,43(10):805-809.

[2]李明,陈志华.幽门螺杆菌感染与胃癌发生的关系研究进展[J].胃肠病学,2022,27(05):312-316.

[3]朱丽华,许明.胃泌素-17与胃黏膜病变相关性的临床研究[J].中国临床医学,2024,31(02):145-149.

来源:玉娇的健康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