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普|皮肤又干又痒! 如何拯救我——特应性皮炎

B站影视 2025-02-07 21:32 3

摘要:每年的春秋季节,我们常常会碰到这类患者来就医,“我的湿疹又发了,痒的我都想把皮肤剥下来了”,“好多个晚上我都没有睡觉了,医生快救救我”,“一年这样的情况发生好多次,希望能够根治……”。其实这类患者患的不是普通湿疹,而是特应性皮炎。

每年的春秋季节,我们常常会碰到这类患者来就医,“我的湿疹又发了,痒的我都想把皮肤剥下来了”,“好多个晚上我都没有睡觉了,医生快救救我”,“一年这样的情况发生好多次,希望能够根治……”。其实这类患者患的不是普通湿疹,而是特应性皮炎。

一、什么是特应性皮炎?

特应性皮炎,又称“异位性皮炎”或“特应性湿疹”,它是一种常见的慢性、复发性、炎症性皮肤病。

特应性皮炎的典型症状表现为皮肤干燥、瘙痒、反复湿疹样皮疹,不仅如此,部分患者还合并过敏性鼻炎、哮喘等其他系统的过敏性疾病。难以忍受的瘙痒不仅给患者的生活质量造成严重负面影响,也给家庭和社会带来沉重负担。特应性皮炎的发病原因尚不明确,目前研究普遍认为:免疫异常、皮肤屏障功能障碍等均因素是本病发病的重要环节。

过去30年,全球范围内特应性皮炎的患病率逐年上升,我国也不例外,我国成人特应性皮炎的患病率约为2%-8%,我国约有7000万特应性皮炎患者,轻度约占2/3,中重度约占1/3。

二、特应性皮炎可分为哪几个时期?

按照2020版中国特应性皮炎(AD)诊疗指南,特应性皮炎分为四个时期,分别是:婴儿期(出生至2岁)、儿童期(>2-12岁)、青少年与成人期(>12-60岁)及老年期(>60岁)。

婴儿期皮损多分布于两颊、额部和头皮,皮疹以急性湿疹表现为主,往往有渗出、结痂,也称"奶癣",严重者可蔓延至四肢伸侧;

儿童期多由婴儿期演变而来,也可不经过婴儿期而发生,多发生于面颈、肘窝、腋窝、颈前和小腿伸侧,以亚急性和慢性皮损为主,皮疹往往干燥肥厚,有明显苔藓样变,常常可见抓痕;

青少年与成人期皮损与儿童期类似,也以亚急性和慢性皮炎为主,主要发生在肘窝、腋窝、颈前等部位,也可发生于躯干、四肢、面部、手足,大部分呈干燥、肥厚性皮炎损害,部分患者也可表现为痒疹样;

老年期是指60岁以上的特应性皮炎,男性多于女性,皮疹通常严重而泛发,甚至出现红皮病。

三、特应性皮炎有哪些治疗方法

特应性皮炎的治疗方法很多,治疗策略通常为"阶梯式"分级治疗。

1)基础治疗:包括合适洗浴、恢复和保持皮肤屏障功能、避免接触各种机械和化学物质刺激、避免接触或服用可疑致敏物质。需要长期坚持;

2)药物治疗:

(1)轻度患者,根据皮损及部位选择外用的糖皮质激素、钙调神经磷酸酶抑制剂或磷酸二酯酶抑制剂对症治疗,必要时口服抗组胺药治疗合并过敏症(荨麻疹、过敏性鼻炎)或止痒。

(2)中度患者:除了外用药物之外,可根据情况进行湿包治疗控制急性症状;光疗如NB-UVB或UVA1治疗也可使用。

(3)对于重度患者,需要系统应用生物制剂或免疫抑制剂或JAK抑制剂,糖皮质激素只用于短期控制急性严重皮损。如果有感染要使用抗感染药物。

四、特应性皮炎的衣食住行要注意什么?

衣:

在日常生活中尽量选择穿纯棉材质的贴身衣物,避免羊毛、合成纤维织物(如聚酯纤维)等。尽量避免紧身衣裤,减少衣物摩擦对皮肤的刺激。根据气温增减衣物,尽量选择透气、吸汗的材质,以减少汗液刺激皮肤引起的瘙痒。选择浅色的衣物,以避免染色剂、荧光剂对皮肤的刺激。在外出活动时,尽量穿着长袖长裤遮蔽,避免阳光直射和蚊虫叮咬。换季的衣服清洗后再穿,平常经常将贴身衣物进行烫洗和晾晒。

食:

特应性皮炎患者属于过敏体质,常合并食物过敏,儿童患者食物过敏较为常见,应避免摄入明确导致皮疹加重的过敏食物,但不主张随意忌口或过度忌口。成人食物过敏少见。常见的致敏食物有牛奶、鸡蛋、小麦、花生、大豆、贝壳、鱼类等。建议患者做好饮食记录,并观察特应性皮炎每次发病的时间,从而合理地分析食物与皮疹的关系。如果吃了某种食物后皮疹加重,建议避食4~6周,观察皮疹改善情况。如患者既往无严重过敏反应史,必要时进行食物激发试验。总之,忌口一定要有证据,不能随意忌口、过度忌口、盲目忌口,过度忌口可导致营养不良。

住:

特应性皮炎患者居家环境需要保持通风透气,避免入住刚刚装修不久的房屋,空调滤网要勤洗。环境温度适宜,不可过冷或过热。避免室内环境过于干燥,可适当使用加湿器。保持清洁,尽量减少灰尘,尽量不养宠物,不养易散播花粉的植物。家里尽量不用地毯,小朋友尽量不要接触毛绒玩具。定期清洗晾晒床单被罩、沙发垫等居家用品,也可使用除螨仪进行清洁。

行:

在花粉、柳絮和杨絮较多的春夏季出门时,明确存在对空气吸入物过敏,如尘螨、花粉等,出门时应佩戴口罩,避免去过敏原较多的场所;花粉季节尽量呆在室内,关好门窗,减少过敏原接触。冬季出行建议做好保暖,避免过冷。日常做好防晒,避免阳光直身有呼吸道症状或面部皮疹明显者尽量少去过敏原多的场所。可适当体育锻炼,避免剧烈运动,运动后及时淋浴冲掉汗液,但洗浴时间不宜过长,建议5-10分钟,水温在32℃~37℃;推荐使用低敏无刺激的洁肤用品,其pH值最好接近正常表皮pH值(约为6);如皮损有感染倾向,可在盆浴时加入次氯酸钠(0.005%漂白粉浴)以抑制细菌活性,有助于病情缓解。洗浴频率以每日或隔日1次为宜。

五、特应性皮炎日常护理原则

1. 保持皮肤清洁与湿润:每日清洁皮肤,特应性皮炎患者应选择温和、无刺激、低敏感的清洁产品,避免使用含皂基、香料、酒精等成分的沐浴露。洗澡后及时涂抹保湿霜,维持皮肤湿润。长期涂抹保湿润肤剂不仅能阻止皮肤水分丢失,还能修复受损的皮肤屏障,减少外源性不良因素的刺激,从而减少疾病的发作次数和严重程度。建议患者选用适合自己的保湿润肤剂,不同季节可根据皮肤干燥情况进行调整。保持每天足量多次使用,沐浴后3分钟内全身使用。剂量上建议儿童每周用量至少100克,成人每周用量大于250克。

2.避免刺激因素:尽量避免接触可能导致皮炎加重的因素,如碱性洗涤剂、粗糙衣物等。避免接触过敏原:了解并远离引发皮炎的过敏原,如尘螨、花粉、霉菌等,降低皮炎发作风险。 减少环境刺激:保持室内温度适中,避免过热或过冷;降低空气湿度,避免汗液和水分过多刺激皮肤。选择合适的衣物和床上用品:选用宽松、柔软、透气的棉质衣物,避免粗糙、紧绷的衣物刺激皮肤;床上用品同样选择棉质、低过敏性的材质,保持清洁干燥。

3.适当使用药物:药物治疗在特应性皮炎的管理中扮演重要角色,在医生指导下,合理使用药物能有效缓解症状、控制炎症和减轻瘙痒。合理使用药物,可提高生活质量。常用药物包括外用皮质类固醇、非皮质类固醇类抗炎药、保湿剂、抗生素及免疫调节剂等。使用药物时,应注意以下几点:遵循医嘱,避免自行增减剂量;注意药物过敏反应;不宜长期大面积使用高浓度外用皮质类固醇;孕妇及哺乳期妇女需谨慎使用。

4. 调整饮食和生活习惯:保持良好的作息,避免过度疲劳,合理搭配饮食,减少辛辣、油腻等刺激性食物摄入。

既往对特应性皮炎的治疗方法比较单一,随着新药的不断上市,目前,特应性皮炎已进入靶向治疗和综合治疗的时代。通过合理治疗和疾病长期管理,特应性皮炎患者能够实现对疾病的长期控制,最终回归正常生活。

作者:上海市皮肤病医院 皮肤内科 鲁茜雅 主治医师

来源:新浪财经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