黔东南春节文旅市场“开门红”:文化自信绘就乡村振兴新图景

B站影视 2025-02-07 20:45 3

摘要:2025年春节假日期间,黔东南州以436万人次游客接待量、44亿元旅游综合收入的亮眼成绩单,在贵州文旅版图上勾勒出令人振奋的发展曲线。这场文旅盛宴不仅展现了少数民族地区文旅融合的蓬勃生机,更以文化自信为笔触,绘就了乡村振兴的新图景。

2025年春节假日期间,黔东南州以436万人次游客接待量、44亿元旅游综合收入的亮眼成绩单,在贵州文旅版图上勾勒出令人振奋的发展曲线。这场文旅盛宴不仅展现了少数民族地区文旅融合的蓬勃生机,更以文化自信为笔触,绘就了乡村振兴的新图景。

数据背后,是民族文化资源的创造性转化。从"村超"赛场的激情呐喊到侗族大歌的天籁之音,从苗绣技艺的匠心传承到非遗千灯会的现代演绎,黔东南用"135真善美新玩法"证明:传统文化不是沉睡的遗产,而是可以激活的创新基因。当雷山苗绣玩偶跨越山海亮相澳门,当侗族大歌登上国风动画电影,民族文化在守正创新中实现了跨地域传播、跨世代传承。

市场繁荣,折射出基层治理的智慧升级。全州建立的"1+10+16+24+N"应急叫应机制,700余人次的联合执法行动,将旅游安全网织密到每个景区角落。这种既放得开又管得住的治理模式,让榕江斗牛场的欢腾与下司古镇的静谧和谐共生,让台江篮球赛的热烈与剑河温泉的惬意相得益彰。文旅市场"零事故""零投诉"的背后,是现代化治理能力在民族地区的生动实践。

活动创新,彰显着文旅融合的深层价值。凯里苗侗风情园的"村T芦笙节"、雷山的"姑妈年货"、台江的蛇文化主题展,这些既传统又时尚的文旅产品,打破了"文化展示"的单一模式,构建起沉浸式体验新场景。数据显示,省外游客占比达44.2%,旅游消费金额提升20.46%,印证了民族文化IP的市场号召力。当银饰叮当与移动支付同频,当围炉煮茶邂逅战舞酒吧,传统与现代的碰撞正催生新的消费增长点。

这场春节文旅热潮,本质上是文化自信的胜利。黔东南用实践证明:乡村振兴不是简单的产业移植,而是根植于文化土壤的生态重构。当"村晚"成为新民俗,当非遗变成新时尚,文化自信正在转化为发展自信。这种转变,既保留了苗乡侗寨的烟火气,又打开了通向现代文明的新窗口。

站在新的起点,黔东南的探索给予我们深刻启示:在高质量发展征程中,民族文化不是包袱而是财富,不是背景而是主角。当每个村寨都能讲好自己的故事,当每种技艺都能找到现代表达,乡村振兴就有了永不枯竭的内生动力。这或许就是黔东南春节文旅"开门红"带给我们的最大启示——文化自信,才是最美的风景。

文/通讯员 陈桂 图/黔东南文旅

编辑 欧阳章杰

二审 安通

三审 熊诚

来源:天眼新闻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