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我以为以色列这次空袭伊朗也就是吓一吓,没想到以色列试图以14天的强攻,撬动伊朗的政权大厦。
小了,我的格局小了。
我以为以色列这次空袭伊朗也就是吓一吓,没想到以色列试图以14天的强攻,撬动伊朗的政权大厦。
说大胆,其实是保守了。
这一次,以色列打的不是核设施,不是报复袭击,而是政权,哈梅内伊的执政根基。
以色列要的,不只是胜利,而是彻底改变中东权力地图。
头几天,很多人还以为老剧本又来了,但很快,大家发现不对劲。
纳坦兹、福尔多这些“老目标”还在名单上,可这次打得更狠、更深。
设拉子、德黑兰……伊朗心脏地带也被卷进来了。
这不是“精确打击”,这是“拆楼”行动。
CNN和《华尔街日报》很快放出消息,说这是一场14天时间表的全面政权打击行动。
不是削弱伊朗,而是推翻哈梅内伊。
以前外界总觉得革命卫队神秘、强大、不可动摇,但这几天,被打得有点惨。
第一天刚打完,德黑兰就出现了多个军官葬礼的画面。
虽然伊朗官方嘴很硬,但社交媒体上都在聊:“怎么高层一下少了这么多?”
别说群众了,连中层军官都开始神经紧绷。
以色列用的不是传统轰炸,而是组合拳:无人机+远程导弹+电子干扰。
精准到什么程度?某个指挥中心刚换完岗,导弹就来了。
斩首行动已不是传说,而是现实。
以前以色列的风格大家都知道:打完就跑,绝不恋战。
但这次不一样,内塔尼亚胡6月13日的讲话:“行动还没结束。”
而情报界透露得更清楚:这是一个至少14天的节奏,甚至可能打到7月初。
前7天打基础设施,后7天清人事系统。
不是盲打,而是精准分布,打掉哪个电站、哪个通信塔、哪个指挥部,几乎都有章可循。
这不是展示武力,这是翻盘剧本。
军事打击是外在,心理战才是内核。
内塔尼亚胡公开说:“我们不是对伊朗人民动手,而是对哈梅内伊政权。”
听起来像是外交辞令,但背后的盘算不简单。
以色列媒体开始疯狂推送伊朗国内的反对声音。
视频、标题、字幕,全是“你们不是敌人,我们理解你们”的调调。
还用波斯语放广播,社交媒体上号称“伊朗青年之声”的账号突然多了好几个。
这是在制造裂痕,让内部的不满和外部压力形成共振。
而且说实话,伊朗人民对现政权的怨气也不是一天两天了。
如果这时候有人点火……很可能就炸了锅。
6月13日晚,伊朗终于出手了。
几波导弹飞向以色列的北部城市,结果整场反击下来,没有造成实质性破坏。
伊朗国内媒体一开始欢呼“反击成功”,但几小时后就开始低调了。
关键问题不在导弹,而在指挥系统。
据说多个目标没能及时转移,导弹发射指令还出现延误。
电子战被干扰,防空反应慢,这让伊朗的还手更像“象征性动作”,而不是反攻。
更让人意外的是,周边国家的反应。
按理说,以色列打伊朗,这些阿拉伯国家应该站出来反对啊。
可现在呢?沙特、阿联酋,连个声明都没发。
不是支持,但也不反对,典型的“你打你的,我看我的”。
情报圈传出消息,说以色列在行动前已经跟这些国家“打过招呼”,飞行路径还特意绕开敏感空域。
这是默认,不是沉默。
说到底,这些国家对伊朗早就有怨气,这次以色列动手,对他们来说就像有人替他们“剪草”了。
打仗不能只看导弹,还得看话术,以色列这波,不光打人,还讲故事。
分清“伊朗人民”与“哈梅内伊政权”,是为了让自己站在“正义的一边”。
内塔尼亚胡说:“我们是在帮助伊朗人民,摆脱50年的压迫。”
听着像老美以前的口号:“我们来解放你们。”
西方国家的反应也很有看头。
美国说:以色列有权自卫;欧盟说:呼吁克制,但没有谴责。
这就是“默许”的高级表达。
这场以色列策动的行动,不只是军事打击,更像是一次大胆的政权试验。
核设施是幌子,革命卫队是跳板,真正的目标,是哈梅内伊的执政结构。
中东的局,已经被拨动。
沙特、阿联酋、美国、欧盟,甚至是伊朗人民,都成了这场博弈里的棋子。
未来几周,局势还会继续发酵。
哈梅内伊能不能稳住?内塔尼亚胡愿不愿收手?没人能下定论。
但有一点可以肯定:这不是战术冲突,而是一次地缘政治的深水炸弹。
参考资料:
木春山谈天下2025-06-14以色列大胆计划:空袭14天,尽力推翻哈梅内伊,实现伊朗改朝换代
免责声明:本文国际新闻均来自公开信息整理,文中观点分析仅代表个人,无任何不良引导。因国际局势动态多变,信息会有时效性差异,本人已尽力核实,如有虚假或存疑部分,请立即联系进行删除或修改。如涉及版权和配图问题,侵删。请读者理性判断,风险自担。
来源:医生郭主任一点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