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所以,一位高人说得很直接:现在买车,不懂这3条规则,就等于闭眼跳坑。
很多人以为,买车只要看品牌、看口碑就行。
但到了2025年,这种逻辑,很可能已经彻底过时了…
比如:
你以为电车是未来?但不少人,已开始转向“增程/插混”;
你以为油车是保值的?现实是,连BBA都开始跌成“白菜价”;
你以为混动车是两全其美?很多车主却在用车1年后大喊后悔……
说白了,很多老观点,放在现在来看,早就不适用。
所以,一位高人说得很直接:现在买车,不懂这3条规则,就等于闭眼跳坑。
听着可能有点夸张,但等你看完下面的内容,可能就不会这么想了。
虽然不少人“并不认可这一点”,觉得电车麻烦、续航焦虑,不适合自己。
但问题是——现在的“电车”,早就不只是纯电那一类了。
插混和增程这样的车型,同样有油箱,不仅没有续航焦虑,综合表现甚至远超纯油车。
最典型的例子,就是续航。
传统燃油车满油的情况下,能跑个六七百公里就算不错了;
但像比亚迪秦L DM-i,实测满油满电竟能跑到1977公里,直接翻倍都不止!
这不是虚标数据。
在2024年5月底到6月初,博主“向北不断电”全程直播实测这款车,最终续航1977公里,综合油耗仅3.37L/100km。
再看用车成本,差距就更明显了。
能充电的情况下,每公里几分钱;
即便不能充电,亏电油耗也只有3-5升,连很多油混都比不上。
更意外的是配置。
现在很多带电车型,起售价不过7万多——智驾系统、全景天窗、360全景影像,全都给你配上了。
而同价位的燃油车,可能连倒车影像都还在“选配”列表里。
就这种表现:
价格更低、续航更长、配置更高、用车更省——
面对这种全面领先,为什么还要坚持选一辆“只会烧油”的车呢?
当然,就算你选对了动力形式,下一步也千万别忽视一个关键点——销量!
尤其是从2025年开始,整个汽车市场都在加速洗牌,“买车看销量”就更重要了。
虽然这过于武断,因为销量低的车型里,也有“好车、好价”。
但就算如此,我还是那句话:别碰。
原因很简单:这些年“暴雷”的品牌,实在太多了。
譬如2018年时,全国还有48家新势力;
现在呢?连一半都不到了,很多还在危险边缘。
参考极越、高合、哪吒这些品牌,其实就很典型——
没暴雷之前,都在吹吹自己的现金流有多少,背后的背景有多大。
可真出问题的时候,后台再硬也保不住。
而且,不要认为,自己不买新势力就没问题。
很多老牌车企,也面临着岌岌可危的情况。
拿捷豹汽车来说,今年5月份的销量,只剩下759辆;
雪铁龙汽车,也就刚刚过1000辆的样子…
诸如类似情况的汽车品牌,其实很多,且背后都有巨头的支持。
它们的车就完全没有问题,没有风险吗?只能说未必!
因为地主家也没有余粮了,大家现在都在艰难求生——
那些不赚钱,甚至巨亏的项目,可能暂时会撑着,但指不定会撑多久。
参考广汽菲克、讴歌、雷诺,哪个当年不是响当当的大厂?
但说退出中国就退出,连招呼都不打。
“智能配置”就是车机大不大、语音灵不灵,顶多就是个“娱乐功能”。
但如果你买的是新能源车,这种理解就太危险了。
因为新能源车和油车不同。
油车是机械驱动的,靠软件控制的部件很少,看机械素质就够了;
但新能源车是电子控制的,几乎所有部件,都依赖软件协同。
包括但不限于刹车系统、动力系统、车窗系统、电池管理系统等等。
一旦智能配置不高,后续使用很可能会非常麻烦:
要么车机频繁卡顿,影响体验;要么出现各种 bug,直接影响行车安全。
更严重的情况,是车辆在行驶中突然失控,比如制动能力下降、助力系统失效。
这不是危言耸听。
参考某汽车品牌,就曾出现“制动助力降级”问题,引发了巨大争议。
幸运的是,还好很多车主,并不是在高速行驶——
这要是在高速公路上,制动助力不给力,想想都知道多危险。
所以,买新能源车,千万别无视这点,觉得机械素质好就行了!
来源:乌鸦君的急救职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