虽然春节已过,但电商行业的送礼大战才刚刚开始

B站影视 2025-02-07 19:02 2

摘要:互联网行业似乎永远不缺热闹可看,就在“仅退款”风潮还未彻底退去之时,又兴起了一场“送礼大战”。在过去的一个多月时间里,以微信为先锋,淘宝天猫、京东、拼多多、抖音电商、快手电商等平台陆续上线送礼物功能,甚至就连美团、抖音团购等本地生活服务平台也纷纷跟进。

互联网行业似乎永远不缺热闹可看,就在“仅退款”风潮还未彻底退去之时,又兴起了一场“送礼大战”。在过去的一个多月时间里,以微信为先锋,淘宝天猫、京东、拼多多、抖音电商、快手电商等平台陆续上线送礼物功能,甚至就连美团、抖音团购等本地生活服务平台也纷纷跟进。

虽然动作类似,但不同平台跟进、加码送礼功能的原因与目标却可能不尽相同,或为拉新、或为促活,还有的是为了拓展新的交易场景,以及谋求社交业务的可能性,也有可能是兼而有之。

以微信为例,在不久前在2025微信公开课PRO上,其对于送礼物功能的解读,是一方面该功能利用社交关系的传播和背书,形成了一种链式反应,将礼物和商品推广出去,从而降低商家的冷启动成本,给了更多小商家生存的机会。另一方面该功能通过社交化的消费模式,创新了购物的驱动力,预计会产生不可估量的市场影响。

简而言之,之所以推出送礼功能功能,微信是希望将自身庞大的社交流量转化为电商增量。而且从现在的局面也不难发现,尽管并非这个功能的首创者,但作为拉开这场送礼大战序幕的始作俑者,微信送礼功能已经成功拿下第一战、即助力微信电商“出圈”,受到了广泛的关注,从而完成拉新。

在刚刚结束的春节假期,微信的送礼物功能也交出了一份不错的成绩单。相关数据显示,即便是在相对偏远的新疆维吾尔自治区、西藏自治区等地,也都有人收到礼物祝福。具体到送礼品类,书籍则成为了许多人的首选,包含经典著作、育儿百科在内的多个书籍品类送礼订单量环比增长10000%+。

要知道,送礼行为天然就更依赖真实的社交关系,而微信作为如今国内互联网行业的“基建”,无疑牢牢掌握着大量用户的社交关系。这一点反映在送礼场景中,就是淘宝、京东等电商平台的这个功能除了可以在自家App内完成,还“不得不”支持通过微信送出。例如淘宝用户在微信端内点开淘口令,就可以直接唤起H5界面,并在微信内收下礼物。这也就意味着从某种程度来说,在这一轮的送礼大战中,微信不仅能配合自家电商业务,还可坐享他人之利。

当然,对于淘宝天猫、京东、抖音电商、快手电商等“前辈级”的电商平台,拉新和促活同样十分重要。事实上,越是体量庞大的电商平台,如今越是珍惜每一次拉新和促活的机会。所以争先恐后加入送礼大战这件事,本身就足以反映各大电商平台对流量的渴求。君不见为了吸引用户,淘宝天猫甚至拿出了“送礼立享折扣”等活动。

同时对于这些头部电商平台而言,未尝没有借送礼功能谋求社交业务可能性的打算。再者即使抛开这些“战略性目的”不谈,礼赠市场本就是一块肥肉。根据iiMedia Research公布相关统计数据显示,2018年至2022年中国礼物经济市场规模从8000亿元增至12262亿元,预计2024年市场规模将达13777亿元,2027年有望达到16197亿元。如果电商平台能够趁机分得一块蛋糕,无疑就是实打实的利益。

退一步来说,即使是为了跟风,显然也没有谁愿意落伍,有枣没枣总要打几杆子才知道。而且有心也好、无心也罢,对于当下的整个电商行业而言,送礼功能的兴起也有望解决春节消费淡季的窘迫,进一步向“全年旺季”这个目标靠拢。

不可否认的是,送礼功能在电商行业掀起的风浪,与当年的微信红包之于移动支付不可谓不相似。但送礼功能能否真正成为下一个“红包”,目前还犹未可知。

毕竟相比于红包,送礼功能涉及的交易链路更长、也更复杂,想要吃下用户的送礼需求并不是张张嘴就能够做到的事情。例如对商家而言,销售单品和礼盒就是两种完全不同的产品。而且单论送礼场景,不同场合、不同时节的用户需求也不尽相同。对于物流服务商来说,如何在节假日确保履约时效和服务体验也同样是一大挑战。

对于电商平台而言,也需要考虑自身的“八字”是否与送礼二字相合,并不是所有平台上线送礼物功能就会得到用户的认可。毕竟对于送礼场景来说,礼物价格可以不透明,但“体面”要有。例如天猫的送礼物功能就会比淘宝更有优势,因为前者在用户端会有更好的品牌心智。大家不妨再假设一下,如果把一个拼多多的链接给到送礼对象,没准对方会以为你是让他来帮忙砍两刀。

而且送什么礼物从来都是一门学问。在大多数情况下,送礼之所以是件耗时耗力的事情,并不是因为难以将礼物送到对方手中,而是如何挑选合适的礼物。可是至今对于这个难题,当下这一众平台并没有给出太多的回应。

以微信电商为例,其商品推荐的逻辑是“朋友送过”。且不提跟风送礼难讨欢心,如果都送“朋友送过”的礼物,那势必就会是部分商家吃饱、绝大部分商家只能望眼欲穿。

此外由于在送礼场景中,除了买方、商家、平台三方外,还涉及收礼方这一角色,就使得交易、售后流程变得更为复杂。这也就意味着,平台的治理难度将会进一步加大。例如收礼的一方往往没有动力像购物者那样对于商品进行评价,而实际购买的消费者作为送礼的一方,往往又看不到商品的真实状况,自然也无法评价。

可话又说回来,在直播电商颓势已现的当下,电商行业似乎也没有更多的选择了。

【本文图片来自网络】

来源:三易生活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