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三年清知府,十万雪花银!”这句话,我想很多朋友都是再熟悉不过的一句俗语了!
“三年清知府,十万雪花银!”这句话,我想很多朋友都是再熟悉不过的一句俗语了!
尤其是喜欢历史正剧的朋友,对这句话更是滚瓜烂熟。因为对于里面那些贪官,都会用这句话来形容。
可是您知道这句话里面“清知府”三个字的真正意思吗?
其实我一直以来,都把“清知府”这三个字当成是清朝的一种官职。
朋友们听到我说这句话,是不是以为我清宫剧看多了。
说真的,我还就是比较喜欢有关清朝的历史正剧。
比如陈道明老师主演的电视剧《康熙王朝》,唐国强老师主演的电视剧《雍正王朝》,我认为都是百看不厌的好作品!
然而当我有一次突然邂逅陈宝国老师主演的《大明王朝1566》之后,就明白我对于这句话的理解简直就是南辕北辙!
因为在这部剧里,这句话就多次出现在倪大红等老戏骨的嘴里。
您别忘了!
这可是大明王朝,这个时候清帝国还没有建立。
而且我再一次重温其他历史正剧的时候,也发现过这句话的影子。
由此可见,我需要重新认识一下这句话了!
于是我从网上查了一下关于这句话的资料,明白了一个道理!
那就是要弄清“清知府”这三个字的确切含义,关键在于两点:
其一、知府的官职源于那个朝代?
大家都知道,“知府”是中国古代地方重要的行政长官。
“知府”这个职位,我查了一下,大概相当于现代的省长。
由此可见,这个官职的权力真是不可估量!
古代正史的《职官志》中,对于“知府”有过明确的记载。
唐朝时期,出现了类似于知府的“知府事”这一职务。但此时的它,却并非正式官职。
后来到了宋朝,“知府事”才开始成为正式官职,称为“知某府事”,简称“知府”。其主要职责是负责管理府一级的行政事务,品级在从四品或正五品之间。
此后,知府这一官职在元、明、清等朝代得到了延续和发展,其职责和权力范围也有所变化。
在明清时期,知府成为省以下、县以上的一级行政长官,管理辖区内的政务、税收、司法等事务。
由此看来,“清知府”里的知府,并不仅仅限于清朝。
其二、“三年清知府,十万雪花银!”这句话出自哪里?
知道这句话出自哪里,我们也许就能从中得到这个“清”字代表的是清朝,还是另有它意!
“三年清知府,十万雪花银”这句俗语的真正出处,到现在尚无确凿的定论。但大家普遍认为,是出自清代吴敬梓的小说《儒林外史》。
小说中,曾经出现过这样一句话:
王太守笑道:可见“三年清知府,十万雪花银”的话,而今也不甚确了。
按照当时作者的意思,这里的“清”并非指的是清廉。而是讽刺那些表面廉洁的官员,实际上通过合法手段榨取民脂民膏的恶劣行径。
综上所述,我感觉以前对这句话的理解,真是有点不啻天渊了!
而且从这句话本身来讲,和人家大清帝国没有半毛钱的关系。
这样子看来,似乎我有点给大清帝国的官场抹黑了!
来源:花中看人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