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有的商家卖课,教人“如何用DeepSeek赚到100万”;有的打着“本地部署”的概念兜售DeepSeek接入教程,价格最高可达10万元;有的号称可以分析股票;有的更加恶劣,直接做出山寨DeepSeek的网站,窃取个人信息或骗取订阅费用,目前已经出现了2000多
博主在直播间宣传用DeepSeek炒股
今年春节,国产AI公司深度求索开发的大模型DeepSeek成为爆款,作为一款开源、免费的大模型,尽管还未实现盈利,但第一批用它“搞钱”的人已经出现了。
有的商家卖课,教人“如何用DeepSeek赚到100万”;有的打着“本地部署”的概念兜售DeepSeek接入教程,价格最高可达10万元;有的号称可以分析股票;有的更加恶劣,直接做出山寨DeepSeek的网站,窃取个人信息或骗取订阅费用,目前已经出现了2000多个山寨网站。
DeepSeek官方也认识到了这些问题,目前已经发布声明,公布了其全部的官方账号,宣布此外皆为仿冒。这也透着某种无奈——蹭热点的太多,“本人”也应对不暇。
这种现象并非第一次出现,以往每每有新的技术热点出现,比如ChatGpt或Sora登场时,总有闻风而动的“创业者”一拥而上。他们试图将技术热点的红利吃干榨净,而这当中有不少都是唬人的幌子。
比如有商家销售39元的DeepSeek软件,当记者询问“这不是免费的吗?那卖的是什么”,商家直言“信息差”。这个回复可谓“实话实说”,就是利用一些人对技术还不太了解,割一波韭菜就走。
可以想见,这些利用DeepSeek“搞钱”的商业模式必然良莠不齐、乱象横生。一个新的技术热点尚在试水阶段,没想到却让许多剑走偏锋的人抢占了先机,利用用户的信息壁垒,开发出种种灰色生意。对此必须警惕,也需要从多方面加以规制。
一是,相关互联网平台应当有所反应。对于那些天花乱坠、动辄“赚大钱”“财富自由”的虚假宣传,平台应当严格审查,及时阻断信息传播。而对于投诉密集的店铺,平台也要及时对账号做出处理,不给这些钻空子的商家提供生存土壤。
二是,监管部门不妨及时介入。对市场上这些打着AI旗号的生意进行摸排。如果其中存在虚假宣传、误导消费等情形,就应当依据《反不正当竞争法》《消费者权益保护法》等法律法规,进行相应的市场规范。此外,对于一些有欺诈嫌疑的仿冒网站,不妨考虑运用技术手段予以屏蔽。
三是,消费者自身也应擦亮双眼。在利益驱动下,这些蹭热点的生意终究会无孔不入。大众面对这些信息,也应当从既往经验中吸取教训、产生“抗体”——这熟悉的配方、相似的套路,在哪一次的技术爆款中曾缺席呢?
当然话说回来,DeepSeek确实太热了,它不仅拿下了美国和中国区App Store免费榜的双料第一,还成为首个超越OpenAI ChatGPT的AI助手类应用,被业界称为“人工智能的微信时刻”。对于新技术、新应用,确实应该早些学起来用起来,因为机会和红利总是留给那些勇于尝鲜者。
保持对新技术的敏感和开放心态,与警惕被无良商家忽悠并不矛盾,相反,越是愿意尝试新技术、新应用,越不容易产生“信息差”,也越不会轻易被人套路。
如今,我们生活在一个庞大的技术语境之下:新技术层出不穷地涌现,也会给各行各业带来巨大冲击,很容易让人眼花缭乱,产生“技术焦虑”。在这个背景下,如何识别有效信息,戳破名不副实的商业套路,也当成了一堂必修课。
澎湃特约评论员 江城
来源:米西说剧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