向“实”发力、向“融”提效、向“新”进军,余杭人工智能产业蛇年涌春潮

B站影视 2025-02-07 10:26 2

摘要:进入乙巳蛇年,余杭人工智能产业春潮涌动,各个科技企业第一时间复工复产,早早蓄力开启新程。向“实”发力、向“融”提效、向“新”进军,余杭人工智能产业正迎来新变革。

进入乙巳蛇年,余杭人工智能产业春潮涌动,各个科技企业第一时间复工复产,早早蓄力开启新程。向“实”发力、向“融”提效、向“新”进军,余杭人工智能产业正迎来新变革。

在杭州申昊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一批新的列车车底检测机器人、轨道巡检机器人正在排产,进入最新一个批次的交货周期。该公司正聚焦“人工智能+机器人”,在电力电网、轨道交通、石油化工、海洋环境等领域稳步发展,同时拓展储能和智算等新兴板块,巩固自身在“泛工业”系统健康监测技术领域的领先地位。在杭州灵伴科技有限公司,研发人员正在深化AR实训平台灵犀(X-Training)关键技术,迭代优化Rokid AR Lite、Rokid Glasses等科技产品,完善“虚实结合”、“边学边练”的创新AR实训模式,进一步提升产品实用性与用户体验。

申昊科技电力巡检机器人

像申昊科技、灵伴科技一样,当前众多余杭人工智能企业正持续强化创新驱动,打造更多标杆性产品,深度融入行业核心场景,助力各行业迎接前景广阔的数字化新时代。正如杭城人工智能新晋“顶流”DeepSeek在《算法里的江南》诗中所说:“算力如潮漫过未来科技城,每一帧光影都是创新的平仄。”

灵伴科技公司展厅

记者从有关部门获悉,2025年余杭区将继续大力推进“人工智能+”行动,加快培育“大数据+高算力+强算法”产业生态。在算力保障上,余杭将推动强化浙江新型算力中心对本区域大模型训练算力的服务供给。结合“黄金68条”产业政策修订契机,余杭将做好人工智能政策兑现落实和“算力券”优化落地,持续打造算力综合成本洼地。

在人工智能垂直领域应用培育上,余杭将支持企业面向金融、医疗、安防、物联网等行业开展垂直大模型研发应用,鼓励跨界融合典型案例落地,特别是加强与制造企业合作,围绕工业信息生成、工业指标优化等,大力研发适应制造业复杂任务环境、具备跨模态数据处理能力的工业领域垂直大模型。

而在产业布局建设上,余杭将大力推动类脑智能、智能网联汽车、低空经济等未来产业技术创新,加快培育创建类脑智能未来产业先导区块。同时,强化企业创新主体地位,和中电海康集团、阿里达摩院、天目山实验室、南湖脑机交叉研究院、海创人形机器人创新中心等重点企业和平台深度联动,引领产业上下游系统集成、协同配合,推动人工智能产业创新和科技创新融合发展。

天目山实验室自旋芯片与技术重点实验室内

过去这一年,余杭人工智能产业成绩斐然,余杭成功入选2024年浙江省未来产业(人工智能)财政专项激励名单,多家企业入选杭州市多模态通用大模型、标杆型应用场景示范项目奖补名单。以浙江新型算力中心建设和“算力券”政策出台为标志,余杭新型算力服务保障体系成功构建,人工智能优质项目扶持力度得到加强。

来源:余杭晨报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