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海钩沉】福清私立文光中学第二任校长俞慎初

B站影视 2025-02-07 09:23 2

摘要:1924年至1930年,先后在福清县立第一小学、县立初中和私立福建学院附中(今福州二中)就读。1930年赴上海中医专业学校,师从一代名医秦伯未。1933年学成返乡,开始中医职业生涯,曾任《现代医药》月刊主编。1941年毕业于上海诚明文学院,先后任教于上海中医专

青青凤凰山,悠悠龙江水。福清这片沃土,素有“海滨邹鲁,文献名邦”美誉。

1925年秋,融城凤凰山南侧,高巷陈氏祠堂内,福清县立中学创建,叩开了福清公办现代中等教育的大门。这就是福建省福清第一中学的前身之一。

百年长河,桃李芬芳;俊采星驰,凤翔寰宇。厚重的传统,优良的校风,勤勉的教师,卓越的学生,铸就了福清一中这所百年名校不同凡响的历史风采。

一所优秀的学校,就是一座文明与智慧的殿堂,就是一段奋斗与奉献的征程。让我们走进福清一中,倾听这所百年名校的前尘往事。

(一)

俞慎初(1915-2002),原名建镳,字谨,号静修,祖籍福建福清海口里美村。

俞慎初之父俞介庵,系当时邑之名医。俞慎初幼承庭训,兼之天资聪慧、才思敏捷,5岁即进入私塾启蒙,师从清末秀才何若溪、邑之廪生詹伯涵、举人唐璇波诸名师。

1924年至1930年,先后在福清县立第一小学、县立初中和私立福建学院附中(今福州二中)就读。1930年赴上海中医专业学校,师从一代名医秦伯未。1933年学成返乡,开始中医职业生涯,曾任《现代医药》月刊主编。1941年毕业于上海诚明文学院,先后任教于上海中医专业学校、上海复兴中医专科学校和存德中学。

(二)

1943年8月,福清县私立文光中学创建,初以“职业学校”挂牌。当时俞慎初在福清办报,并从事中医研究,为了服务桑梓,培养青年英才,他欣然接受董事长郑忾辰先生聘请,出任总务主任。

到职后,他不辞劳苦与首任校长陈霖苍一起四处奔波,争取社会各界贤达捐助。经过多方筹措,募得15万元资金,精打细算用于配置课桌椅等教学设施。他动员同工踊跃献出凤凰山麓的万寿寺(俗称“三官堂”)作为校址,又借用龚厝祠、杨厝祠为教工学生宿舍。开学前的准备工作十分紧张,身为总务主任的俞慎初尤为忙碌,或亲自购买用物,或临场指挥工匠,或挽袖子卷裤筒顶替杂工。他和几个创校的同工一条心,在八、九两个月的日子里,出主意,流大汗,废寝忘食,不取分毫薪金。

1945年8月,校董事会聘任俞慎初为教务主任、代理校长。次年聘任为第二任校长。任职期间,学校设高农1个班,高商5个班,初农2个班,初商1个班,学生总数达340名;专任教员25名,兼职教员5名。因办学成绩显著、声名远播,1947年福建省教育厅批准改变原职业学校性质,成为正式的普通高中。

(三)

俞慎初任职期间,正值蒋介石穷兵黩武、发动内战,货币贬值、物价暴涨,办学经费筹措异常艰难。他与全体同仁一起咬紧牙根苦渡难关,本县教师每月只发白米100斤,外县老师发给白米200斤。最困难的时期,俞慎初本人不领薪水,还动员妻子褪下玉手镯,掏出金戒指,变卖后补发薪水给部分同工。

1946年,郑忾辰先生70大寿,将海外亲友、团体馈赠的贺仪悉数捐给文光中学,用以改善办学条件。俞慎初动议将其用于增盖一栋5间排新教室,后命名为“慨尘斋”。全校师生闻讯莫不皆大欢喜,拍手称善。

俞慎初为人清高,不屑与反动势力同流合污,不搞“秘密报告”卑劣勾当。他不满国民党政府的腐败无能,希望早日见到新生的政权。他默许、掩护本校同工和学生参加中共地下活动,上面派员来了解本校师生“心态”,他多是褒奖,说同工肯教,说学生勤学。有一次,4名学生被警察局以“涉嫌地下党活动”罪名拘留。俞慎初得到消息,立即赶赴郑忾辰先生处,商量出面营救措施,最后让进步师生获得保释。

俞慎初积极探求革命真理,曾研读《资本论》一书。有一次与前来搜查的反动党团分子就这本书的题目展开辩论。他以机智的言词驳得搜查者无言以对,一时传为佳话。

俞慎初关心爱护学生是出了名的。据文光校友池振光回忆,1948年春,其家庭发生变故。为减轻家里经济压力,幼稚而冲动的他未经校方同意,擅自离校前往福州报考宪兵。俞慎初获悉后,派出专人与家长联系,父亲惊悉十分恼火,亲自赶到福州宪兵接待站将其追回。班主任洪德望和科任老师吴端升、王允铨也亲自写信,婉言奉劝池振光不可意气用事,要珍惜难得的学习机会。回到学校,感到欣慰的是,俞慎初校长不但没有批评处分,还耐心地指点迷津,使其免于一失足成千古恨。从此,池振光发奋专心读书,并主动与进步同学接近,参加反迫害、反饥饿、求民主、反腐败等学生运动。

(四)

1950年7月,俞慎初辞去私立福清文光中学校长职务,潜心研究中医学。

1950年后,他连续被推举为福清县第一、第二届人大常委,中医学会会长。1953年6月,奉调福建省中医进修学校任教,1956年1月担任该校教务主任,兼任福建省中医药学术研究委员会常委及《福建中医药》杂志主编。1958年福建中医学院成立,他先后承担医经、各家学说、中药学、医学史等课程教学任务。尽管此后遭受长达22年的不公正待遇,他仍对中医事业怀着拳拳之心,只要条件许可,他都要抓住一切机会,见缝插针,潜心做他的中医学问。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和全国科学大会的和煦春风吹拂神州大地,知识分子政策逐步得到落实,年逾花甲的俞慎初欣慰无比,希望让有限的余生发出更强的光和热。

他先后担任福建中医学院学术委员会副主任委员、医史教研室主任、硕士研究生导师、教授。在繁忙的医、教、科研工作之余,还兼任福建省政协第五、第六届委员,中国农工民主党第九届、第十届中央委员,中华医学会医史学分会第七、第八届委员;福建省医史学会第一届主任委员、第二届顾问。1988年被评为全国优秀教师。1990年被授予“国家级中医药专家”称号。1991年,为表彰对发展高等教育所作的卓越贡献,批准其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1992年,其业迹被英国剑桥国际传记中心、美国国际传记学院编入《世界名人录》。

1986年5月,俞慎初以71岁的高龄光荣加入中国共产党。

(五)

俞慎初一生忠诚于人民的教育事业,他倾囊兴学,热心助教,扶掖后进;循循善诱,诲人不倦,桃李满园;教书育人,为人师表,堪称楷模;治学严谨,一丝不苟,备受推崇;无私无畏,响应号召,摒弃门第观念,传授技术专长,尽心培养高足,造就中医后备人才,体现一代名医的宽阔襟怀。

俞慎初一生勤于笔耕,著述宏富。共撰写医学专著20多部,发表学术论文160余篇,近400万字,其中《中国医学简史》曾获卫生部1985年重大科技成果乙级奖,《俞慎初论医集》获评1996年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中医药基础研究二等奖,《中国药学史纲》获得国家教委科技进步成果三等奖。

2002年,俞慎初逝世,走完了他不平凡的一生。

首发:知福清

作者:何华龙,福清一中副校长、中学高级教师,福清市社科专家

来源:看福清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