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这个蛇年春节,零下20℃的哈尔滨,“热”度不减:冰雪大世界里的大滑梯项目前,游客排起了长龙;中央大街亚冬会特许店内,商品琳琅满目;亚冬会吉祥物“滨滨”“妮妮”随处可见……
【新春走基层】
这个蛇年春节,零下20℃的哈尔滨,“热”度不减:冰雪大世界里的大滑梯项目前,游客排起了长龙;中央大街亚冬会特许店内,商品琳琅满目;亚冬会吉祥物“滨滨”“妮妮”随处可见……
这两年,随着“冰雪+”旅游模式兴起,哈尔滨作为冰雪文化发源地之一,经历了从昔日的工业重镇到新晋的网红旅游城市的蜕变。与其他短期爆红的城市不同,哈尔滨在2023年冬季意外“走红”之后,持续以“冰雪+文旅+赛事”组合拳破局。
数据显示,2023至2024年冰雪季,哈尔滨接待游客超8700万人次,同比增长300%。随着亚冬会开幕,“国际滨”正在让“冷资源”持续释放“热效应”。
正月初二,游客在哈尔滨冰雪大世界园区内的第九届亚冬会吉祥物雪雕旁游玩。
正月初三,哈尔滨百年老街中央大街人头攒动。
■冰雪经济热起来,带动全城设施升级
讲述人:哈尔滨出租车司机曲茂才
“师傅,哈尔滨除了冰雕还有啥?”几年前,乘客总这么问。如今,我的接单区域从中央大街扩展到冰雪大世界、中华巴洛克,乘客的话题也从“冷”变成了“值”——“物价合理”“服务贴心”成了高频词。
就拿前几天搭载的一对年轻情侣来说,一上车就很兴奋。男生说:“师傅,可算打到车了,这里人太多了!”女生接着问:“师傅,我们大冷天来哈尔滨,值不值呀?”我笑着回答他们:“那肯定值!”一路上,他们聊得最多的就是哈尔滨的各种新鲜事儿。
好多乘客都跟我聊对哈尔滨印象的变化。以前不少人觉得哈尔滨就是个工业城市,没啥好玩的。这两年,冰雪旅游火了,大家都被哈尔滨的冰雕、雪雕吸引过来。
哈尔滨在交通管理上也下了大功夫。以前冰雪大世界周边一到晚上就堵得水泄不通,现在交警增加了人手,合理规划了交通路线。而且,路上的指示牌也更清晰了,游客们找路也方便了许多。
正月初一,哈尔滨街道上来往的车辆。
正月初三,游客在第七届哈尔滨松花江冰雪嘉年华园区门前拍照。
■老城焕新颜,感受细节里的“冰城温度”
讲述人:哈尔滨工业大学2016届毕业生林娜
好多年没回哈尔滨了。去年冬天,我在社交平台上刷到哈尔滨爆火的消息,那心情,就像是久违的亲人突然成了网红,既骄傲又好奇。所以,今年春节,我买了回哈尔滨的机票,就想亲眼看看这座我曾经熟悉的城市变成了啥样。
走在中央大街上,最直观的感受就是“冷并热闹着”。我跟旁边同样来自外地的游客聊起来,他兴奋地说:“哈尔滨这地方,真不愧是冰雪之都,这氛围太绝了!”我笑着回应:“是啊,我也是特意回来看这变化的。”
这次回来,好多变化都让我意外。就说文旅服务细节,在冰雪大世界,排队的时候有工作人员热情地引导。还有那些网红打卡点,像索菲亚教堂,现在周围布置得更漂亮了,各种灯光装饰,吸引了众多游客拍照打卡。
我在国外工作,相比之下,哈尔滨的文旅产业优势很明显。独特的冰雪资源是无可替代的,冬季旅游项目丰富多彩。我觉得哈尔滨的爆火从来不是偶然,那些深藏在冰层下的温暖,终会在某个冬天破茧成蝶。
正月初三,游客在哈尔滨圣·索菲亚教堂广场拍照留念。
正月初二,游客在哈尔滨冰雪大世界园区游览。
■冰雪项目“四季常青”,带动周边产业发展
讲述人:哈尔滨当地滑雪教练韩涛
我在哈尔滨做滑雪教练好些年了,以前夏天就去做轮滑教练,毕竟冰雪项目受季节限制大。可这两年不一样,特别是随着亚冬会临近,冰雪项目也跟着火了起来,成了四季常青的产业,夏天都能在室内滑雪场接着干我的老本行。
这两年游客类型也有了大变化,以前主要是本地人和周边城市的游客,现在南方游客特别多。前几天,我就带了一家从广东来的游客,孩子一看到雪就十分兴奋,一直喊:“哇,这就是真雪啊,太好玩啦!”
除了滑雪教学,游客们对冰雪项目的需求也越来越多样化。以前就单纯滑雪、滑冰,现在雪地露营特别受欢迎。好多游客问我,附近有没有安全又好玩的雪地露营地。
冰雪经济给我们带来的实际收益是实实在在的。以就业为例,现在每个滑雪场到处都在招人,教练、安全员、设备维护人员。周边产业也跟着火了起来,雪具店的生意好得不得了,就连路边卖烤红薯、冰糖葫芦的小摊,生意都比以前红火多了。
正月初三,游客在哈尔滨松花江冰雪嘉年华游玩。
正月初三,游客在哈尔滨街边选购冰糖葫芦。
■我在哈尔滨煮一杯“东北文艺复兴”
讲述人:哈尔滨城区街边咖啡店老板梁嘉峰
为什么选择在哈尔滨开咖啡店呢?这其实是个挺长的故事。我上大学的时候,就和几个志同道合的朋友一起开了家油画工作室。那时候,我们不仅仅展览油画作品,还卖起了咖啡。毕业之后,我去了上海,一忙就是好几年。
2024年春节回家,我看到了家乡翻天覆地的变化,尤其是冰雪旅游的火爆,让我特别震撼。在朋友们和之前老顾客的劝说下,决定回到哈尔滨,重新把咖啡店做起来。
以前,我们店主要是本地的熟客光顾,现在每天都有来自外地的游客。有一次,一位南方来的游客过来说:“我在网上刷到你们店,特意找过来的,没想到哈尔滨还有这么有格调的咖啡店。”这让我特别有成就感。
在我看来,冰雪经济和城市其他产业的联动太重要了。这其实是个相辅相成的过程。冰雪旅游带动了餐饮、住宿等产业的发展,而这些产业的发展又进一步推动了冰雪旅游的繁荣。
正月初二,游客在哈尔滨冰雪大世界园区梦想大舞台观看室外演出。
顾客在哈尔滨一家第九届亚冬会特许商品零售店内选购商品。
■在这股旅游热潮里,互联网传播扮演了重要角色
讲述人:哈尔滨师范大学传媒学院副教授曲玮婷
哈尔滨冬季旅游能连续火爆,我认为是自然景观、历史人文资源、政府及服务行业的周到服务,与居民的热情、网络媒体的广泛宣传,以及较高的消费性价比等因素,使其成为国内外游客冬日度假的热门选择。
哈尔滨被誉为“冰城”,冬季丰富的冰雪资源不仅可以让各地游客体验滑冰、滑雪等冰雪活动,还有利于打造各种冰雪景观。此外,哈尔滨的历史人文资源和东北特色美食当然也是吸引游客的关键因素。
地方政府的创新举措也至关重要。2024至2025年黑龙江省冬季冰雪旅游“百日行动”,实施“宠客龙江”“舒享龙江”“护游龙江”等旅游环境提升行动,紧紧围绕“以人为本”“游客至上”的理念。推动有为政府和有效市场双向发力,擦亮“冰雪之冠·大美龙江”冬季旅游品牌。
在这股旅游热潮里,互联网传播也扮演了重要角色。社交媒体的高频传播,让哈尔滨冰雪旅游迅速成为网络热点。将哈尔滨拟人化为“尔滨”,赋予其“讨好型市格”,还有“小土豆”“小砂糖橘”等萌称指代游客,兼具趣味性和互动性,引发大量网民关注和讨论。
那哈尔滨该如何利用互联网持续吸引流量,保持旅游热度?我觉得可以借助本地自媒体力量,让当地人在媒体上宣传哈尔滨,不但真实可信,更重要的是能够保证内容输出的周期性。
哈尔滨还应继续深挖冰雪资源,创新冰雪旅游产品和活动形式,挖掘历史文化资源,融入旅游产品。若能以冬季冰雪旅游为核心,兼顾打造四季旅游,开发新项目,定能为哈尔滨带来持续性的流量。(记者 刘昊)
正月初二,游客在哈尔滨冰雪大世界园区雪花摩天轮附近游玩。
正月初三,在哈尔滨圣·索菲亚教堂广场,游客拍摄写真。
来源:光明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