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当时,孩子意识不清,对外界的刺激没有任何反应,心率到了近200次/分。大面积头皮撕脱,不断有活动性脑脊液的漏出,伴有严重脑损伤。”神经外科主治医师宋建建回忆,当时他将患儿病情上传至神经外科医生工作群,团队进行了充分的讨论。
1月11日下午4时,一阵急促的救护车鸣笛声打破了淄博市中心医院西院区急救中心中心的平静。
一名5岁女童,意外挤压伤,头皮撕脱、颅底骨折、脑脊液外漏、失血性休克、意识丧失……
淄博市中心医院西院急救中心接诊的医护人员立刻对患儿进行完善血检、CT检查,建立静脉通路补液。同时,急救中心立刻联系了神经外科值班医生紧急会诊。
“当时,孩子意识不清,对外界的刺激没有任何反应,心率到了近200次/分。大面积头皮撕脱,不断有活动性脑脊液的漏出,伴有严重脑损伤。”神经外科主治医师宋建建回忆,当时他将患儿病情上传至神经外科医生工作群,团队进行了充分的讨论。
孩子颅脑损伤严重,目前各项指标都在持续恶化,生命体征下降,情况危急,需要神经外科与整形美容科联合同台进行急症手术,由于存在休克情况,手术麻醉科也要尽快立刻做好手术准备。
经过急救处理,休克得到纠正,而后神经外科团队紧急评估患儿病情,将孩子急需手术的情况与家属说明并征得同意后,决定立刻为患儿安排急症手术。
做好一切准备工作后,经绿色通道,将孩子由急诊转入手术室。
下午5时30分左右,手术开始——
术中发现,患儿的颅脑损伤情况远比预期严重,“孩子是一个完全开放性的颅脑损伤,伤口污染严重。而且头部的碎骨片已经刺破硬脑膜,挫裂伤导致脑组织部分漏出,还有脑脊液在不断外漏,外耳道也不断有血性脑脊液流出……”见此,宋建建以及现场医护人员们都皱紧了眉头。
神经外科主任顾英豪表示,此台手术的主要难点时要将多发颅骨骨折、颅底骨折、脑脊液漏的部分尽可能修补,否则会出现脑脊液漏,导致手术失败,以及增加后期的颅内感染发生风险。
“考虑到孩子年龄小,只有5岁,我们尽可能不用人工材料,而是用自身的筋膜进行代替修补,这就增加手难度及手术时间。”顾英豪说,第二个手术难点在于,头皮撕脱会损伤头皮的神经血管,术后容易出现头皮坏死,皮下积液及感染,导致手术失败。
此外还有一需要注意的是,本次事故中孩子的面部皮肤多处裂伤,为了减少面部瘢痕的发生,启动了中心医院的多学科会诊及救治机制,请整形美容科医生同台手术。
顾英豪强调,上述种种“难关”就意味着,在这场“补脑”手术中,主刀医生的手术操作必须精细,再精细!
这台手术是一个多学科联合的手术,有9位医护人员并肩作战。包括2名神经外科医生、1名整形美容外科医生、麻醉师3人以及手术护士3人。
一方面,神经外科医生在为患儿耐心精准地进行颅脑手术,清创,为多发性开放性颅骨骨折颅底骨折进行重建修复,再进行头皮撕脱的清创缝合;另一方面,麻醉团队在纠正患儿休克的生命体征,时刻观察其术中的各项指标;最后,整形美容科医生韩璇上台对患儿的额面部皮肤裂伤进行美容缝合……
手术共持续了5小时左右的时间,术后,患儿转入了神经外科重症监护室。但急症手术只是第一步,手术之后能否顺利拔管,安全度过感染期才是关键。
这时,又一难题出现了,术后的指标发现,患儿有严重应激肝损伤,“气管插管下使用的镇定药物会加重肝损伤,所以我们要在孩子生命体征允许的状况下,尽快拔管,减少镇定药的用量。”顾英豪说。
1月26日记者采访了解到,经过术后两天的观察,患儿的脑脊液耳漏、鼻漏逐渐减少,并于1月13日已顺利拔除气管插管。1月16日已转入神经外科普通病房继续治疗。目前,患儿度过了最为担心的感染期,并撤除抗生素,现在各项生命体征趋于平稳,正在有序康复中。
这是一场多学科紧密协同、高效联动的紧急抢救,也是一次与时间赛跑的生命救援。淄博市中心医院神经外科、麻醉手术科、整形美容科、血液科等各科之间相互配合、环环相扣,为患儿争取到了高效、便捷、最佳的治疗路径及方案。
及时的抢救和手术的成功也为患者的愈后康复创造了先决条件,如此复杂的“生死之争”,紧张的“争分夺秒”,再一次见证了淄博市中心医院畅通便捷的绿色通道,快速高效的应急机制以及医护人员们精湛的手术技术与团队协作能力。
来源:山东省淄博市中心医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