康科德,小镇不小

B站影视 2025-02-07 05:53 3

摘要:从美国马萨诸塞州首府波士顿坐小火车往西北约30公里,半个多小时就可抵达美国历史发祥地之一的小镇康科德。康科德现为波士顿的住宅卫星城,人口只万余,素以自然、人文景观著称。

蒋 童

从美国马萨诸塞州首府波士顿坐小火车往西北约30公里,半个多小时就可抵达美国历史发祥地之一的小镇康科德。康科德现为波士顿的住宅卫星城,人口只万余,素以自然、人文景观著称。

康科德站只有一个简单的月台,供列车停靠。从月台下来,就是小镇的街道。沿梭罗街向北,走一会儿就到窄桥。

窄桥横跨一条寂静流淌的小河。窄桥南望,是梭罗街,蜿蜒伸展;西望,近处是静静的河水,远处是蓊郁的大树;东望,是一片湿地。窄桥周围的树木、土地,连同桥下的小河及荒草,见证过曾经在河两岸发生的激烈战役。那是在美国独立战争时期,当地民兵在此遭遇了英军。故此地受到特别保护,不得开发使用,完全保留了当年遭遇战时的样子。

康科德从1635年始建小镇,至1776年7月4日美利坚合众国诞生,美国历史的开端与它紧密相连。如果没有康科德和距其10公里的莱克星顿的第一声枪响,美国独立战争不会发端。19、20世纪,康科德逐渐转型为美国人文中心,焕发出别样的生机。从19世纪30年代到70年代,众多文人先后聚居于此,对国民性的改造和影响,堪比美国独立战争:一个是人格的独立,一个是国家的独立。

美国超验主义的鼎盛时期,爱默生、梭罗、霍桑、玛格丽特·富勒、路易莎·梅·奥尔科特先后在这里工作、生活,往来于此的还有诗人惠特曼,小说家麦尔维尔、亨利·詹姆斯和哲学家皮尔士等等。一大批美国文学经典在这里诞生:《论自然》《瓦尔登湖》《红字》《小妇人》《白鲸》《草叶集》等,还有难以计数的随笔、演讲稿、回忆录和日记。亨利·詹姆斯说,康科德是“美国最大的一个小地方”。

复向东行不远,是康科德的中心,这里显然热闹了许多,车辆穿行,也有了人气。虽然人口只有万余,小镇却很富生机:各种风情的商店鳞次栉比,依次排开;康科德的植被绝佳,每幢房子前后都簇拥着各种花草树木,连同悠久的历史,真让人感到自然与人文交相辉映,魅力无限。

从镇中心继续向东行约1公里,就是爱默生的故居(见图,蒋童摄)了。

华盛顿·欧文开创的浪漫主义由爱默生推向顶峰,其中蕴含的超验主义思想在他笔下发扬光大。北美的超验主义,可以称为美国的文艺复兴。爱默生出生在波士顿,毕业于哈佛大学,1834年起就住在康科德。其父本想让他在波士顿做牧师,但已过而立之年的爱默生人生观、世界观早已定型,无法接受宗教束缚,很快就从波士顿退出,用微薄的收入买下康科德河畔的一座小房子,后来成为他的住所。

故居周围是松树和冷杉,树下是康科德河,河畔就是花园。故居书房西窗前摆放着一架竖琴,琴声与林间小鸟和声歌唱。在这样的环境中,爱默生于1836年、1837年写出了被誉为美国超验主义宣言的《论自然》及美国知识分子独立宣言的《美国学者》。美国自此有了自己的文学。他继承了亡妻财产,摆脱生计的劳碌,可以自由自在地思考关于人生和宇宙的大问题,也能用这笔财产帮助霍桑、奥尔科特、梭罗这样的朋友。从此,新英格兰以其秋天的颜色和深厚的历史,孕育出一个文学的、人文的美国。

爱默生写散文,写随笔,写诗。他心怀远大理想,却没有野心。他生来就对一切怪癖和极端都报以宽厚仁慈的理解,这让他成为新英格兰乃至全美的精神领袖。

爱默生常去波士顿讲学。他身形消瘦,脸庞清癯。在别人眼里,爱默生放弃了目标,割舍了名利。但是,他有自己的追求,追求世间一切美好的东西。

原路返回月台,向南迤逦行进约3公里,便是大名鼎鼎的瓦尔登湖。这里名扬天下,得益于散文集《瓦尔登湖》(初版名为《瓦尔登湖,或林中生活》),作者是与爱默生情同父子的梭罗。可以这样概括梭罗短暂的一生:屋一椽,足矣;衣避寒,可也;学问饱,无涯。

梭罗家境贫寒,由于刻苦努力,20岁就从哈佛毕业。之后,他做过一段时间的中学教师,因不满僵化的教学模式和体罚学生的制度,愤而辞职。学生时代,梭罗就与爱默生相识,一见如故。受其影响,梭罗阅读英国诗人柯勒律治、苏格兰哲学家卡莱尔,研究东方哲学思想,并以爱默生倡导的“自助”精神进行思考,形成一套独立见解。爱默生是温和的长者,预言梭罗只要持之以恒,一定能有所成,并建议他记日记。果然,200余万字的《梭罗日记》也成为美国文学的瑰宝。

1845年7月4日,28岁的梭罗独自来到瓦尔登湖畔,搭建一个小木屋住了下来。在此之后的2年里,他根据自己在瓦尔登湖的生活、观察与思考,整理出版了《瓦尔登湖》,这是美国文学与思想史上的不朽名篇。可惜的是,梭罗因肺病发作,在穷困潦倒中去世,年仅45岁。爱默生在他的追悼会上说,要等到很多年后,美国人才会意识到失去的是一个何等优秀的儿子。更可惜的是,梭罗的小屋,现已无处可觅,只剩下一堆乱石。人们在一处公路旁复原了一个小屋,以纪念这位英年早逝的天才。

离开瓦尔登湖后,梭罗曾一再反对别人的模仿:在瓦尔登湖的生活经历完全是他个人的志趣爱好。若一个人向往简朴的生活,身处哪里都能实现。“简化,简化,再简化!”这是梭罗的座右铭。对他来说,生活再艰难不易,也要追寻简朴,这样的生活,才会更安稳、更恬静。

(作者为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翻译学院教授)

《 人民日报 》( 2025年02月07日 17 版)

来源:人民网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