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麻省理工又整了大的,这次是史上第一次测到了电子的几何形状。人类终于完成了一件"不可能的任务",揭开了困扰物理学界近百年的谜题。这项堪称革命性的突破已发表在2024年11月25日全球顶尖学术期刊《自然-物理学》杂志上,标志着量子物理研究进入了一个全新的时代。
MIT首次曝光电子真实形状。
麻省理工又整了大的,这次是史上第一次测到了电子的几何形状。人类终于完成了一件"不可能的任务",揭开了困扰物理学界近百年的谜题。这项堪称革命性的突破已发表在2024年11月25日全球顶尖学术期刊《自然-物理学》杂志上,标志着量子物理研究进入了一个全新的时代。
我想问一下,如果要你给一个永远看不见的"隐形人"拍照,你要怎么做?这也正是物理学家们长期以来面临的困境。电子构成物质世界的基本粒子,就像一个永远捉摸不定的"隐形人"。科学家们知道它存在,可以测量它的能量、速度,却始终无法准确描述它的"样子"。而现在麻省理工终于让这个"隐形人"露出了真容。
故事要从一个看似简单却又极其深奥的问题说起:电子到底是什么?在日常认知中,物体要么是粒子(比如沙粒),要么是波(比如水波)。但在量子世界里,电子却打破了这个常识。它既是粒子,也是波。这种双重身份让科学家们一直难以准确描述它的形态,就像无法用"圆形"或"方形"来描述海浪的形状一样。电子的"波函数"形状同样复杂得超出想象。
MIT的科学家们是如何做到这个"不可能的任务"的?答案是一项名为"角分辨光电子能谱"(ARPES)的神奇技术。可以想象在黑暗中用手电筒照射一个隐形人,虽然看不到它的本体,但能从光线的反射中推测出它的轮廓。ARPES技术就是这样工作的。
科学家们用光子轰击材料,观察电子被弹出时的角度和自旋,从而重建电子在材料中的运动轨迹和形状。是不是和发现黑洞相似?黑洞也看不见,但通过扭曲的引力波或与吸积物质的相互作用,同样能看到黑洞是什么样子。
但是等等,你可能会问,ARPES这个"神奇相机"又不是新发明的,为什么以前都没人拍到电子的几何形状?原来电子运动很快,可以想象给一只超音速飞行的蜜蜂拍照。在开阔的空气中,这只蜜蜂飞得又快又自由,你怎么可能拍得到?但如果你有一个特制的玻璃箱,能让蜜蜂只在固定的空间里飞,拍照就容易多了!
这就是为什么科学家们选择了kagome金属这个"特制玻璃箱",它的原子排列方式像日本传统竹编一样,形成了无数相连的三角形网格。这些网格就像给电子设计的"指定跑道",限制了电子的运动路径。所以这项突破的准确描述是:麻省理工首次成功测量了电子在固体中运动时的几何形状。
那么这项突破究竟有什么意义?会带来什么实际应用?我只能说,如果我们能够完全理解和控制电子的形状,将可能带来一系列的技术革命,比如让量子计算机变得更加稳定可靠,超导体性能得到质的飞跃,电子设备能耗大幅降低,并可能催生全新的量子信息技术。
然而在现阶段,这可能还是像1903年的人们问"莱特兄弟的飞机能不能从纽约飞到北京"一样,梦想很伟大,照进现实还需时日。但这项研究已经打开了一扇通向未知世界的大门。科学家们已经规划了下一步的研究方向,包括探索更多奇特材料中的电子行为,研究如何操控电子的量子几何特性,以及开发全新的电子器件。
参考文献:"Measurements of the quantum geometric tensor in solids"by Mingu Kang,Sunje Kim,Yuting Qian,Paul M. Neves,Linda Ye,Junseo Jung,Denny Puntel,Federico Mazzola,Shiang Fang,Chris Jozwiak,Aaron Bostwick,Eli Rotenberg,Jun Fuji,Ivana Vobornik,Jae-Hoon Park,Joseph G.Checkelsky,Bohm-Jung Yang and Riccardo Comin,25 November 2024,Nature Physics.DOI:10.1038/s41567-024-02678-8。
徐德文科学频道。
来源:南风北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