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玫瑰痤疮是一种常见的慢性皮肤病,主要在面部中心,以前曾被分为不同的亚型,其形态特征与其他炎症性皮肤重叠。最近,人们开始对临床表型进行诊断,这主要是由于人们对玫瑰痤疮的病理生理学和临床试验终点有了更深入的了解。尽管如此,治疗仍然是一个挑战。
*仅供医学专业人士阅读参考
澳大利亚/新西兰玫瑰痤疮药物管理共识发布~
撰文:晨晨
玫瑰痤疮是一种常见的慢性皮肤病,主要在面部中心,以前曾被分为不同的亚型,其形态特征与其他炎症性皮肤重叠。最近,人们开始对临床表型进行诊断,这主要是由于人们对玫瑰痤疮的病理生理学和临床试验终点有了更深入的了解。尽管如此,治疗仍然是一个挑战。
近期,Dermatologic Therapy上发布了澳大利亚/新西兰玫瑰痤疮药物管理的最新专家共识[1],题为“Pharmaceutical Management of Rosacea—An Australian/New Zealand Medical Dermatology Consensus Narrative”。图1.文献截图
来自澳大利亚和新西兰的12名高级医学皮肤科医生,通过对检索到的347份单个玫瑰痤疮治疗药物、国际有关玫瑰痤疮的指南和系统评价文献进行深入讨论,使用改进的eDelphi流程制定了18项建议,其中包括玫瑰痤疮的治疗。本文即提取共识要点,以飨读者~
三个要点:
1. 玫瑰痤疮的流行病学及诱因
2. 玫瑰痤疮的诊断及鉴别诊断
3. 玫瑰痤疮的药物管理
全球患病率5.1%,皮肤微生物组极易诱发
近年来,玫瑰痤疮的流行病学调查取得了诸多新进展。瑞士日内瓦大学医学院Jean-Hilaire Saurat教授对全球20个国家50552名≥16岁个体进行调查[2],发现全球痤疮总患病率20.5%,玫瑰痤疮患病率5.1%。玫瑰痤疮的病理生理学很复杂,涉及许多触发因素、细胞类型和炎症途径。最近的研究表明,皮肤微生物组在玫瑰痤疮的病理生理学中具有潜在作用。
表1.在玫瑰痤疮中具有潜在作用的微生物组参与者
一表总结玫瑰痤疮的鉴别诊断
玫瑰痤疮的诊断基于临床病史和检查。主要诊断特征包括持续性面部中央红斑,伴有强度增加和赘肉变化。主要特征(体征),当至少有两个时具有诊断意义,包括潮红/短暂性红斑、炎性丘疹和脓疱、面部中央毛细血管扩张和眼部表现。
虽然玫瑰痤疮通常可以与寻常痤疮、口周皮炎和/或脂溢性皮炎相鉴别,但它们可以同时发生在同一患者身上。较不常见的鉴别诊断还包括银屑病/皮脂银屑病、刺激性和过敏性接触性皮炎、面部肉芽肿和红斑狼疮。(表2)
表2.玫瑰痤疮的鉴别诊断
如何管理玫瑰痤疮
护肤品
普通护肤品可能是药物和能量治疗最重要的辅助手段。一般的皮肤护理,包括使用防晒霜(特别是物理阻挡防晒霜)、保湿霜、温和的非处方清洁剂和避免已知的触发因素的建议,是必不可少的。
药妆也可能是药物和激光疗法的有用辅助手段,尽管获益的证据基础通常较低。从机制上讲,这些可以分为四大类:
最大限度地减少表皮屏障功能障碍的药物
具有抗炎特性的药物
影响血管直径、通透性和生长的药物
调节TLR-2受体表达的药物
局部疗法
局部治疗是很重要的治疗环节,适用于红斑毛细血管扩张型玫瑰痤疮、轻中度丘疹脓疱型玫瑰痤疮,亦可与其他治疗联合用于重度或难治性玫瑰痤疮。(表3)
表3.玫瑰痤疮局部治疗药物及适应症
研究发现,1%伊维菌素乳膏和0.33%溴莫尼定凝胶、1%伊维菌素乳膏和脉冲染料激光(PDL)以及羟甲唑啉和PDL的组合具有协同作用。
系统治疗
系统治疗已成为中度/重度玫瑰痤疮和局部治疗无效的轻度玫瑰痤疮的主要治疗方法。(表4)
表4.玫瑰痤疮系统治疗药物及适应症
较新的潜在治疗方法包括靶向IL-17、CGRP受体或针对SIBO的单克隆抗体,以及通过微生物组修饰,但目前缺乏相应的证据。JAK抑制剂也可能在未来的玫瑰痤疮治疗中发挥作用,特别是对于同时患有其他皮肤病(包括特应性皮炎和斑秃)的患者。
小结
玫瑰痤疮的治疗很复杂,需要根据患者情况进行个体化。对于轻度疾病,进行良好护肤和避免刺激物加重症状可能就足够了;但随着玫瑰痤疮的症状越来越严重,则需要进行局部治疗。选择的治疗应针对患者的特定症状(潮红、瘙痒/疼痛)和体征(红斑、丘疹/脓疱)。
如果患者的症状不能通过良好的护肤和局部治疗得到充分控制,或者他们在停止治疗后很快复发,应考虑尽早加入全身治疗。由于抗生素的耐药性以及对皮肤和肠道微生物组的潜在负面影响,正在重新考虑抗生素的常规一线全身治疗。目前的替代疗法是低剂量或极低剂量的异维A酸(例如,5毫克/天-10毫克/天甚至更低)。
更多皮肤前沿内容
快来“医生站网页版”瞧一瞧👇
精彩资讯等你来
参考文献:
[1]M. Rademaker,et al. Pharmaceutical Management of Rosacea—An Australian/New Zealand Medical Dermatology Consensus Narrative[J]. Dermatologic Therapy. Volume 2024.Article ID 9678447, 12 pages.https://doi.org/10.1155/dth/9678447.
[2]Jean-Hilaire Saurat , Bruno Halioua , Catherine Baissac,et al.Epidemiology of acne and rosacea: A worldwide global study[J].J Am Acad Dermatol. 2024 May;90(5):1016-1018.责任编辑:大晨
*"医学界"力求所发表内容专业、可靠,但不对内容的准确性做出承诺;请相关各方在采用或以此作为决策依据时另行核查。
来源:医学界皮肤频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