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作为曾经亲历过高考的人,每当这一天,总是能触发我很多联想与思考。尤其是高考语文考试中的作文题目,常常会激发我极大的兴趣。我时常想假如我是一名考生,我又是如何来写这篇文章?
6月7日,2025年普通高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拉开了帷幕。
作为曾经亲历过高考的人,每当这一天,总是能触发我很多联想与思考。尤其是高考语文考试中的作文题目,常常会激发我极大的兴趣。我时常想假如我是一名考生,我又是如何来写这篇文章?
2025年这个高考作文题出来后,很多考生都说题目很有创意,但是,确实有点难。就连很多语言学家也对此持相同的观点。作文给了三段著名作家作品中的一段话,但是,如何在很短的时间里把这三段话串联起来,形成一个完整的主题,的确很不容易!如果作文的主题是叙述爱国情怀,那么,从“开不了口”“用嘶哑的喉咙歌唱”,再到“以带血的手拥抱”,把一个在日本侵略者铁蹄下颠破流离,饱经列强侵辱的游子那种心系祖国母亲的赤子之心活灵活现的展示给大众。作者笔下苦难的历史,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的凄凉,以及民族的觉醒,展示了中华民族不畏强权,英勇不屈的高贵品德!如果是我来写今年的高考作文,我想我可能会这样串联起这三段话,并以此形成这样的主题思想的。如果考生曾经读过这三篇诗文,那就很容易把三者串联起来,写出一篇好文章。
记得著名作家柳青,有一段话:“人生的道路虽然漫长,但紧要处常常只有几步,特别是当人年轻的时候。没有一个人的生活道路是笔直的、没有岔道的。有些岔道口,你走错一步,可以影响人生的一个时期,也可以影响一生。”
高考,对于十年寒窗苦读的莘莘学子,可谓是决定人生命运的第一个十字路口。
在当今就业形势严峻的社会,这个十字口就比任何时候都显得重要!
有时,我很羡慕现在的高中毕业生,因为他们中的90%以上都有机会走进高等学府的大门,100%都能走进高考的考场,迎接自己成年后的第一大考。无论最后的结果怎么样,最起码他们有机会经历这个人生最难忘的时刻!
从上个世纪八十年代走过来的人,应该都清楚的记得,当时参加高考前,还要进行一次高考“预考”!我不清楚这个高考“预考”是国家统一组织的,还是各个省地市为了片面追求升学率而“自创”发明的。总之,有了这个“预考”,就可以提前把很大一部分平时学习不好的学生拒之高考的门外,让很多人梦断高考的考场外,遗憾终身。
我记得当时我参加的高考“预考”是陕西省组织的,考题也是模拟全国普通高校招生考试的试卷出题的,考卷也分为A卷,和B卷。在预考考试中,我的政治科目考试得了99分,名列整个渭南地区第一名,我也因此成为父亲单位当年参加高考预考的几名职工子女里唯一一个通过预考参加正式高考的人。
当时的高考录取比率很低,基本都在20%以下,不要说考上大学,能考上中专和技校也不容易。通过高考跳出“农门”,通过高考获得一份稳定的工作,是当时城市和农村人的最基本生存出路!
高考,也牵动了每一个家庭,每一位父母的心。在我参加高考的那几天,父亲专门请假从几百公里的澄城县渭南石堡川水库工程指挥部到我考试的蒲城县蒲城中学,来为我打气加油!当第一门语文考试结束后,父亲买了好吃的走进学校带给我。那时的高考周边没有像现在管理的这么严格,只要考试结束,考生家长都可以进入校园看望自己的孩子。
我那年高考就在我们学校考试,所以考完试还可以回到寝室休息一会!
父亲给我送吃的时候,并没有问我考的怎么样,而是对我说每一门科目考完,不管考的怎么样,考过去了就不要去想,好好休息,准备下一科目考试。
为了不影响我下午的考试,父亲给我送完吃的,又给我留了十几元钱,并叮嘱我进入考场一定要沉着冷静,先答会的,最后再答难的。随后,父亲说他还要赶回单位,就匆匆走了!
望着父亲离去的背影,我的眼泪在眼眶里打转。我知道父亲对我给予了很大的期望,后来想想仅考取三类学校没有考上理想大学,还是对不起父母!
现在很多家庭就一个孩子,所有家长都很重视自己孩子的高考。在高考这几天,很多孩子家长特意穿上旗袍,手持葵花迎送参加高考的孩子。全社会方方面面也为高考保驾护航!
满载理想的帆船,终会靠岸,一路风雨兼程,只为今朝绽放。
尽管高考只是人生的一道门,但愿每一位莘莘学子,以梦为马,不负韶华,超常发挥,旗开得胜,金榜题名!
来源:惩恶扬善看人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