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南京传媒学院摄影学院副教授邢江将带领我们穿越回20世纪初,从头探索、梳理美食摄影从早期的静态展示到现代艺术表现的演变过程。
封面:蒙德里安的便当盒 汤雅清 摄
专题|饕餮图集
本期专题,为大家呈现的是美食摄影的历史与魅力。
南京传媒学院摄影学院副教授邢江将带领我们穿越回20世纪初,从头探索、梳理美食摄影从早期的静态展示到现代艺术表现的演变过程。
美食摄影,不仅仅是对食物的简单记录和重现,更是一种通过镜头讲述故事、传递情感的艺术形式。
因为,美食摄影,除了技巧——包括光线的运用、构图的安排以及色彩的搭配等对最终作品的视觉效果有着至关重要影响的要素——之外,还承担着对食物的质感的表达,让观众在视觉上得到满足的同时,联想到食物的温度和味道,甚至激发味蕾的想象。
我们希望邢江的讲述,能为读者呈现对美食摄影的一个全面认识,了解全球的摄影大家们如何用各自的独门技巧捕捉食物最诱人的瞬间,又如何将这些瞬间转化为令人垂涎欲滴的经典画面,又如何最终被我们的编辑部纳入本册饕餮图集。
翻开本期杂志,让我们一起跟随各位摄影家的镜头,开始一场视觉与味觉的双重体验。
风味
出生于瑞士,在欧洲开始摄影生涯,但最终在纽约获得商业认可的摄影师亨利·路特威勒(Henry Leutwyler)的作品,通过独特的视角和构图,把食物的神态描摹得出神入化,但他更想传达的,是食物背后的故事和情感。
亨利的美食摄影作品不仅在知名杂志发表,集结成册出版后更是深受全球读者的喜爱,并且激励了无数追梦人勇往直前。
蒙德里安的便当盒
进入现代语境后,摄影不可避免地与其他艺术形式产生了融合。
摄影师汤雅清通过将荷兰艺术家蒙德里安的几何抽象艺术风格融入摄影创作,将食材的自然色彩和形态拼接,构建出具有现代感和艺术感的便当盒。
这一系列作品不仅表现了摄影对其他现代艺术形式的融合和借鉴,也是摄影艺术和食物美学相结合中的创新探索。
菜市场里的诗和远方
本期我们重现了桔多淇的《蔬菜博物馆》系列,是因为她以令人意想不到的方式重塑了历史上艺术大师们的一些杰作,展现了摄影艺术的戏仿功能和幽默的轻松趣味,值得反复玩味。
在她的画面中,国人日常餐桌上常见的蔬菜、粮食,如豆腐、白菜、姜、莲藕、胡椒、白薯等,被精心混杂排列后,构成一幅幅令人胃口和笑口都略微张开的画面。
光影下的“食”尚
《摄影世界》杂志鼓励您把生活中的“食”尚光影呈现出来,本期汇集了各地读者拍摄的部分美食照片。
通过镜头,影友们不仅捕捉到了美食的诱人色彩,还试图展现食物背后的故事和文化。
让我们一起在光影中品味美食,感受生活的美好,并把这一刻用摄影记录下来。
爱摄影,爱生活。
新华视觉
新华社贵州分社摄影记者杨文斌通过镜头捕捉贵州的自然美景与人文风情,他的作品不仅展现了多彩贵州的独特魅力,还传递了深厚的情感和故事。
杨文斌认为,摄影不仅是记录,更是情感与思想的传递,通过每一个画面讲述一个故事,让观者感受到真实与美好。
域外别裁
透过镜头:克里斯蒂娜·米特迈尔拯救海洋的探索
美籍墨西哥裔摄影师克里斯蒂娜·米特迈尔(Cristina Mittermeier),同时也是一名海洋生物学家、电影制片人和环保活动家。
她的摄影作品和努力获得了国际认可,包括《国家地理》年度冒险家等荣誉。
她创立了国际保护摄影师联盟和海洋保护组织“海洋传奇”,致力于通过摄影的力量促进环境保护。
在专访中,她分享了她对摄影、环境和职业生涯的见解。
实战
遇见·心境
摄影师周杰祥自上世纪80年代初迷上摄影,他用镜头记录祖国山川的壮丽,追求内心的宁静与力量。
让我们一起跟随他的镜头来了解他对摄影的热爱、创作思路及难忘经历。
瞬间的魅力:手机摄影中的抓拍技巧
手机以其便捷性和几乎百分之百的出勤率成为抓拍利器,可以让我们不错过记录那些打动我们的瞬间。
在这篇文章中,摄影师陈勇与大家分享一些我使用手机摄影凝固瞬间之美的抓拍经验。
从计算机到鸟类摄影
支进骅因于近年接连斩获三大世界级鸟类摄影大赛冠军而备受业界瞩目。
本文将带您了解他的拍摄技巧与心得、包括野鸟野拍原则在内的拍摄建议以及作品背后的故事。
在现场
本期《在现场》栏目精选湖北省新闻摄影学会推荐的摄影师作品。
摄影师们用手记分享了拍摄时的心得体会,更深入地介绍了照片背后的故事。
这些作品不仅展示了摄影师的技巧,也传递了新闻摄影的温度和力量。
黄文说
微博账号@黄文 会为大家带来专业的点评,帮助你提升摄影技巧。无论是初学者还是资深摄影师,都能在这里找到灵感和学习的机会。
让我们一起探索摄影的魅力,记录生活的美好瞬间!
来源:摄影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