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生再三提醒:耳朵背了,宁可大点声,都不要乱做这5件事情

B站影视 2025-02-06 16:13 2

摘要:声明:本文内容均是根据权威医学资料结合个人观点撰写的原创内容,意在科普健康知识请知悉。

声明:本文内容均是根据权威医学资料结合个人观点撰写的原创内容,意在科普健康知识请知悉。

“医生,我耳朵最近老是嗡嗡响,是不是上火了?”

“我家爷爷最近听力下降得厉害,这是不是老年痴呆的前兆?”

“戴耳机听歌真的会把耳朵听坏吗?”

你有没有发现,耳朵这个小小的器官,似乎总是被我们忽略?直到它“罢工”了,我们才开始慌张。

听力损伤不像摔伤、割伤那样立竿见影,它往往是日积月累的“慢性自残”。

耳朵的问题是“听不清”那么简单,它还可能影响平衡、血压,甚至引发认知衰退!

医生再三提醒:耳朵背了,宁可大点声,都不要乱做这 5 件事,否则后悔莫及!

很多人都有掏耳朵的习惯,甚至觉得掏耳朵是一种享受。但你知道吗?过度掏耳朵,可能让你变成“耳聋 VIP”!

❌ 误区:耳屎是脏东西,必须定期清理

✔ 真相:耳屎其实是“天然保护膜”!

耳屎(医学上称作“耵聍”)不是“废物”,还是耳朵的“保镖”——它能防止灰尘、细菌进入耳道,还能保持耳道湿润。

频繁掏耳朵,反而可能引发以下问题:

弄破耳道皮肤:耳道皮肤薄如蝉翼,一旦受损,细菌就能趁虚而入,引发感染。

推耳屎越掏越深:棉签掏耳朵,就像“推土机”,耳屎反而被推进耳道深处,久而久之形成耳屎栓塞,影响听力。

引发外耳道炎:耳朵痒就掏?小心越掏越痒!反复刺激耳道,会让皮肤发生炎症,导致外耳道炎,甚至耳鸣。

医生建议:

耳屎一般不需要清理,它会自己脱落。如果感觉耳朵堵塞,可以去医院用专业仪器清理。

千万别用发夹、火柴棒、指甲等掏耳朵,否则一不小心就可能戳破耳膜!

你是不是经常戴着耳机刷视频、听歌、开会?你有注意过音量吗?小心你的耳朵正在“加速报废”!

❌ 误区:音量不大,应该没问题吧?

✔ 真相:80 分贝以上的声音,长期接触都会损伤听力!

世界卫生组织(WHO)警告:全球超过 11 亿年轻人因过度使用耳机,面临听力损失的风险!

长时间戴耳机可能导致:

噪音性听力损伤:耳蜗里的毛细胞非常脆弱,长时间暴露在高分贝环境下,它们会逐渐死亡,而这些细胞是不会再生的!

耳鸣:如果你经常在安静环境下听到“嗡嗡”声,可能是耳朵在“报警”!

听力下降:一开始可能只是听不清别人说话,后来会变成“耳背”,甚至出现永久性听损。

医生建议:“60-60-60”法则保护听力!

音量不超过最大音量的 60%

连续听耳机不超过 60 分钟

一天累计使用耳机不超过 60 分钟

尽量选择降噪耳机,降低外界噪音干扰,这样就不用把音量开得太大!

你有没有过这种经历:感冒后耳朵闷闷的,像被棉花堵住一样?有些人甚至突然听不见了!

❌ 误区:耳朵闷一下,过几天就好了

✔ 真相:这可能是耳咽管堵塞,甚至“突发性耳聋”!

耳朵和鼻子、喉咙是“连通”的,感冒、鼻炎、过敏等都会影响耳朵。当耳咽管(连接鼻腔和中耳的通道)堵塞时,耳朵就会闷闷的,听力下降。如果病毒或细菌侵入内耳,甚至可能导致突发性耳聋!

医生建议:

感冒时避免擤鼻涕太用力,否则可能把鼻涕“挤”进耳朵,引发中耳炎。

鼻炎患者应积极治疗,否则长期炎症可能会影响听力。

✅ 如果耳朵突然听不见,一定要 72 小时内就医!突发性耳聋的黄金治疗时间非常短,拖久了可能恢复不了!

夏天游泳最爽,但如果你每次游完泳耳朵都会进水,那你要小心了!

❌ 误区:耳朵进水,甩一甩就行了

✔ 真相:耳朵进水可能引发“游泳耳病”!

池水、海水、湖水里藏着大量细菌,如果它们进入耳朵,可能导致外耳道炎,俗称“游泳耳病”。症状包括耳朵痒、痛、流脓,甚至听力下降!

医生建议:

游泳时戴防水耳塞,减少耳朵进水风险。

耳朵进水后,轻轻侧头,让水自然流出,不要用棉签硬塞进去!

如果耳朵进水后出现疼痛、耳鸣或听力下降,尽快就医!

你有没有试过在 KTV 里高歌一曲,结果出来耳朵嗡嗡响?或者突然被人吓了一跳,耳朵瞬间“嗡”的一声?

❌ 误区:鼓膜破了还能长回来,不用担心

✔ 真相:鼓膜破裂可能导致永久性听力损伤!

鼓膜是耳朵的“屏障”,如果受到剧烈声波冲击(比如爆炸、大声尖叫、飞机起飞),可能会破裂!鼓膜破裂后,听力会下降,甚至可能引发感染!

医生建议:

避免长时间暴露在高噪音环境,比如 KTV、音乐节、烟花爆炸现场。

如果耳朵突然剧烈疼痛、耳鸣或听力下降,尽快就医!

结语

耳朵虽小,但它的健康影响深远。如果你不想年纪轻轻就变成“耳背一族”,这 5 件事可千万别做!

听力一旦受损,无法逆转,所以从今天开始,好好爱护你的耳朵吧!

你有没有做过这些“坑耳朵”的事?快来留言说说吧!

以上内容仅供参考,如有身体不适,请咨询专业医生。喜欢的朋友可以关注一下,每天分享健康小知识,做您的线上专属医师。

参考文献:

中华医学会耳鼻咽喉头颈外科学分会. 《突发性耳聋诊治指南(2022 年修订版)》. 中华耳鼻咽喉头颈外科杂志, 2022, 57(3): 161-168.

世界卫生组织(WHO). 《世界听力报告 2021》. World Health Organization, 2021.

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 《噪声性听力损失的预防与控制》. 中国 CDC 健康科普, 2020.

来源:健康科普王医生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