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马头琴声与扫码提示音交织在塞上老街,冰雕流光与直播间呐喊共振在马鬃山滑雪场,非遗香囊的香气与智能家电物流车并行在城市街道......2025年新春,瑞雪突降,塞外青城呼和浩特却在凛冽寒风中燃起消费热浪,补贴扶持、文化赋能与场景重构的三重协奏,正为青城消费市场注
马头琴声与扫码提示音交织在塞上老街,冰雕流光与直播间呐喊共振在马鬃山滑雪场,非遗香囊的香气与智能家电物流车并行在城市街道......2025年新春,瑞雪突降,塞外青城呼和浩特却在凛冽寒风中燃起消费热浪,补贴扶持、文化赋能与场景重构的三重协奏,正为青城消费市场注入澎湃动能。蛇年春节期间,呼和浩特市坚定贯彻落实全区推动经济社会发展动员部署会精神,数码家电、冰雪文旅、非遗文创等赛道消费额增长势头强劲有力,消费券核销率、非遗产品购买率、省外客群占比等多项指标创新高,首府春节期间经济活力充分释放。
消费能级跃迁:文化溢价+健康溢价+品质溢价让选择升级
腊月二十九,上午5点的美通批发市场,装载着锡林郭勒羊肉的冷链车鱼贯而入。商户刘先生掀开保温帘,寒气裹挟着羊肉特有的膻香扑面而来。“今年有机羊肉礼盒卖得很好,288元/盒的规格日均出货120箱左右。”与此同时,他手机里不断跳出社区团购平台和门店的加单信息。“从我送货的情况来看,‘90后’顾客占比超六成,并且他们往往要附带的检测报告和烹饪教程。”
美通农产品批发市场内的繁荣景象
市民在挑选新鲜的肉类
与往年不同的是,今年首府市民在消费时除了关注价格,更加关注品质,消费目光正在由传统端转向新兴端,且更加追求春节消费的附加值。这种消费偏好的转变在非遗文创方面体现得更为显著。
在塞上老街某家非遗技艺制作工坊,主理人手持银掐丝工具,正在为顾客定制马头琴造型书签。“从腊月二十三开始,每天都不断有顾客前来预约体验课。”她的收银系统后端统计显示:非遗产品销售额同比提升42%,人均消费金额从2024年的58元跃升至78元。
马头琴等样式的特色文创
“这款融合民族风纹样的香囊,单日最高卖出25个。”大年初六,另一家店手工坊,王师傅向记者展示了春节前后的销售记录。“现在的人们不喜欢直接买成品,更愿意花45元体验整个制作过程。”在其他商户,非遗漆扇、非遗古法扎染饰品等传统手工非遗项目也颇受欢迎。“因为高铁很方便,所以我们全家今年来呼和浩特过年,想体验一下别样的风情,听说塞上老街这边有比较多的手工非遗体验坊,所以特地带着孩子来看看。”来自北京的游客沈女士一家刚刚做完漆扇,正朝着呼和浩特博物馆出发。
游客正在呼和浩特博物馆参观春节特展
今年,呼和浩特博物馆、将军衙署博物院、丰州故城博物馆等多家博物馆,在春节期间举办了铜镜寻宝之旅、国潮游戏体验、真人古装秀展演、非遗手工制作等40余项活动,吸引了众多市民和游客前来打卡消费。市民张女士刚刚在丰州故城博物馆和孩子玩完投壶,今年她的消费清单颇具代表性:来自南京博物院的非遗文创礼盒、智能扫地机器人、有机牛羊肉礼包。“这两天带着孩子转了好几个博物馆,买了很多非遗文创产品,以前年货就是瓜子糖果,现在我们在消费时更看重文化内涵和健康属性。”张女士说。春节期间,呼和浩特博物馆推出“灵蛇献瑞——乙巳蛇年生肖文物大联展”,整合了50余家博物馆的特色馆藏资源,展出近1000种精品文创、50余种爆款文创,部分热门文创产品在开展一周后便已售罄。
另一边,某家电卖场的数据揭示更深层趋势:智能门锁销售额增长118%,洗碗机、烘干机等“解放双手”类产品销量近乎翻倍。“消费者不再单纯比价,而是为生活品质买单。”该卖场店长指出。与此同时,春节期间该门店的健康智能手表、体脂秤等健康设备销量同比增长56%,折射出首府市民对健康消费的需求。
市民在消费时的种种偏好反映了首府年货消费的结构性转变——文化体验、智能家居、健康食品等新品类强势崛起。首府春节消费正在从简单的“购年货”转向“买文化”“买健康”“买品质”。
政策工具创新:“消费券×创新蓝包”激活乘数效应
近日,国家在智能设备领域推出了极具吸引力的补贴政策,涵盖手机、平板、智能手表手环等三大类数码产品。消费者购买单件销售价格不超过 6000 元的指定智能设备,可获得销售价格 15% 的补贴。得益于补贴政策,呼和浩特各数码门店迎来消费热潮。
华为专卖店内随处可见宣传的补贴优惠
大年初二,位于中山路的华为手机专卖店早早开门。一上午,顾客源源不断。“得益于消费券的发放,今年春节的销售额比我们预想高很多,比同期大概增加了40%。”晚上门店歇业后,店长统计出当天共接待顾客120人次,销售了19台手机。在另一家大型电子商城,春节前后,每天手机的销量增长到了30 部左右,平板的销量增长到了 12 部左右,智能手表手环的销量增长到了 20部左右。该商城负责人表示:“补贴政策的效果非常明显,现在商场里客流量显著增加,销售额也比同期有很大增长,消费者的消费欲望很强。”
除了数码设备的补贴之外,家电补贴也让春节期间的装修市场火热起来,政策红利的释放路径清晰可见。在兴安北路某大型家电集合销售店,收银系统记录显示,满5000元减800元的家电消费券拉动客单价提升至1.2万元。“消费者不再满足于单一产品,而是构建智能家居生态链。”负责人指着销售数据说:“这两天智能门锁、洗碗机、扫地机器人组成的“品质三件套”,占整体销售额的55%。”
市民正在向店员了解国补优惠
消费券同样强力拉动着首府消费市场。1月25日,大量用户涌入青橙融媒APP、银联云闪付APP,开始抢领百货零售券。本次活动共设置单笔消费“满500元减80元”“满300元减50元”“满100元减20元”三种券。领券成功后当日内有效,在参与活动的实体店购物付款时直接抵用。美团APP还设置了“呼和浩特惠民消费券”活动专区。
大年初五晚上,呼和浩特市某大型连锁餐饮店人声鼎沸,店长正在忙着帮助食客核销消费券,他发现,核销满399元减100元的顾客,平均会额外消费190元。“他们用省下的钱点招牌菜或熟食礼盒,带动客单价从110元左右提升到210元左右。”这有效拉动了首府春节假日的餐饮市场,成为激活夜间经济的秘密武器。大年初六晚上的海亮广场,金宝街附近某网红餐厅创始人透露:“初六当天翻台率突破6次,是平时的三倍。”
而在传统消费之外,新型社交消费模式也在提升首府消费市场的活力。
近日,微信蓝包正式上线。微信蓝包是腾讯推出的一项社交电商功能,旨在通过“送礼”形式连接用户与商家,重构社交消费场景。其核心逻辑是通过微信小店购买商品后,以类似红包的形式赠送给好友或群成员,接收方填写地址即可完成交易,微信蓝包的入口与微信红包并列。
搜索蓝包商城中发现,呼和浩特多家特产店已经上线了烧卖皮、牛肉干、冰鲜羊肉等众多特产。春节前夕,市民刘先生就通过蓝包给远在广西的同学买了一份烧卖皮、三包牛肉干。“就像发红包一样,只不过发的是我付款后的商品,感觉很有意思,而且我同学通过微信就能直接填写地址接收。”付款完毕发送蓝包后,刘先生笑着说。走进锡林郭勒南路某特产店,商家正在打包着用户通过蓝包下单送给别人的商品。“去年12月这个功能测试的时候我们就关注到了,正式上线后我们立即申请了入驻,主要是可以为我们多增加一个销售渠道,春节前很多人通过蓝包下单送外地朋友,顾客和我们都省心。”
回望春节首府消费市场,百货零售券、餐饮美食券等基础消费券聚焦具体民生领域,数码消费券、家电换新券定向瞄准电子消费市场,而本地商家则借用“微信蓝包”开辟社交消费新战场。在“基础券+定向券+创新蓝包”的消费促进体系下,传统年俗与数字浪潮共舞,青城消费市场春潮澎湃......
冰雪+经济崛起:文旅商三位一体协同释放消费新势能
正月清晨的马鬃山滑雪场,造雪机喷出的冰晶在朝阳下折射出虹彩。工作人员的对讲机里不断传来调度指令:“初级道魔毯排队过长,请有序引导!”“夜场灯光调试务必在17点前完成!”春节期间,马鬃山滑雪场游客不断,夜场同样火爆——身着发光雪板的游客在星空下滑行,结束后涌入民宿,端起刚刚冲煮的咖啡,再品尝热乎乎的火锅、烧卖、羊杂......这种“冰雪+经济+文旅”的融合消费模式,使得客单价节节攀升。春节假期前三天,来自北京、天津、上海、四川等地游客共聚马鬃山滑雪场,雪场日均接待游客3000人次,较 2024 年同期增长30%。
马鬃山滑雪场市民游客滑雪正酣
“春节假期根本不够用!节前我从朋友圈看到呼市推出了‘冰雪奇缘’系列活动,就带着全家人来体验一下,前两天我们去了大黑河、塞上老街,还准备带孩子去看2025呼和浩特国际青少年冰球邀请赛。”来自北京的周先生特意带家人来呼市滑雪,并体验了众多冰雪游玩项目。
从 2024年11月至2025年3月,呼和浩特开展了“歌游内蒙古 冰雪悦青城”冬季旅游活动,以“青城冰雪奇缘”为主要脉络,通过“一冰、一雪、一剧、一美食”四大亮点,讲述为期5个月的青城冬季浪漫故事。冬季文旅产品供给、多条特色旅游线路在春节假期吸引了区内外众多游客。
雪上激情
凛冬的呼和浩特,凛冽朔风化作跃动音符,在马鬃山蜿蜒的雪道上谱写着活力乐章;夜幕下,大黑河的冰雕群如琉璃仙境绽放华彩;恼包村,孩子们正在雪场打雪仗、堆雪人......作为内蒙古冰雪经济的重要增长极,呼和浩特依托马鬃山滑雪场等标杆项目,打造“冰雪+”全产业链,蓬勃兴起的冰雪产业,已经成为城市经济增长的新亮点。以此为基础,演艺经济、赛事经济方兴未艾。值得关注的是,冰雪消费的外溢效应显著——呼和浩特市市域内滑雪装备销售额不断增长,今年春节期间某大型租车公司SUV车型出租率连续5天达60%以上。
解锁首府春节消费市场繁荣密码
腊月二十九,在位于中山路的新华书店,市民刘先生带孩子抢购到了“1元图书盲盒”,开出了孩子喜欢的《伊索寓言》,又用“满300元减50元”的消费券为孩子买了新年课外读物;除夕夜前夕,正在准备年夜饭的市民吕女士发现豆角不太够,于是赶紧到楼下还开着门的某大型连锁超市买了两把豆角......春节期间全市各大商超、便利店商品调配迅速,持续营业满足客需;大年初一,期待电影《封神2》许久的李女士一家早早买好票走进万达广场,在“春节档”的强力推动下,全市电影院人满为患;大年初四,大青山野生动物园,来自山西的游客杜先生和他的女朋友刚刚领取上专属祈愿牌,写下新年的美好期许,随后走进大象馆、犀牛馆、非洲馆,玩幸运签、猜灯谜、钓五福......
春节期间市民正在商场选购
2025年春节8天假期,呼和浩特累计接待游客486.59万人,同比增长15.84%;旅游总花费34.32亿元,同比增长15.19%,游客接待量与旅游收入实现双攀升。
春节档期间电影院座无虚席
2025年呼和浩特春节消费市场的火爆,是政策创新力、文化感染力与市场应变力的互融共通。从塞上老街的新年市集到马鬃山的夜滑星空,从微信蓝包的社交裂变到消费券的强力拉动,从书香飘满全城到春节档热火朝天,这座青色的城展现出惊人的经济韧性。
“呼和浩特市2025年春节消费市场的火爆,本质上是边疆城市突破传统禀赋约束、实现消费能级跃迁。”在内蒙古大学经济管理学院教师杨伟民看来,首府春节消费市场爆火的核心价值不仅体现在总量增长,更在于展现了政策创新、文化赋能与数字基建协同驱动的经济生态重构,对同类地区具有范式意义。
杨伟民表示,从消费结构看,非遗手工与智能家居的热销并行,印证了“吉芬商品”与“韦伯伦商品”的共栖现象——消费者既为文化认同支付溢价,又为技术迭代下的效率提升买单,这种看似矛盾的消费行为实则揭示了后工业化时代“情感价值”与“功能价值”的双重定价逻辑。政策层面,消费券的精准投放与微信蓝包的裂变传播,展现了政府与平台协同优化市场摩擦的实践智慧,尤其县域消费券的高核销率,为破解城乡二元消费结构提供了可行方案。冰雪经济的热潮并非简单依赖自然资源,而是通过“文化场景化、场景产品化”将冷资源转化为体验经济载体;非遗工坊的爆发式增长,则验证了传统文化资本在现代市场的贴现能力。这种供给端创新对需求侧的主动牵引,恰是内生增长理论的鲜活注脚。总体而言,呼和浩特以春节消费为窗口,展示了边疆城市突破地理约束、构建区域现代消费中心的可能性,其“政策引导+文化赋能+数字基建”的三元驱动模式,对同类地区具有范式意义。
幸福洋溢
乙巳新春首府消费市场的活力迸发,既是“冰雪经济赋能、国潮消费引领、数字基建托底”协同效应的集中释放,更是呼和浩特锚定区域现代消费中心建设的阶段性答卷。2021年9月,呼和浩特市第十三次党代会提出,全面建设体现新发展理念的现代化区域中心城市。近年来,呼和浩特围绕全力打造区域现代消费中心,进一步改造提升商圈品质,发展跨境电商、冷链电商等新业态,构建特色商贸服务新场景,大力推动文旅商融合发展。区域现代消费中心建设有声有色,春节消费市场活力自然迸发。通过“内需提振+消费升级”的双轮驱动模式,本地消费潜力不仅快速释放,更吸引了周边城市消费回流,充分印证了现代消费生态培育与节假日经济提振之间的深度协同效应。
初始布局定走向,开局落子系全局。从商超琳琅到市集喧嚣,从数字支付创新到文化消费升级,这场全民参与的消费盛宴不仅勾勒出烟火人间的温暖图景,为全年经济高质量发展奏响昂扬开篇,更凭借内需市场的强劲动能与创新驱动的持续突破,为坚定落实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明确提出的“大力提振消费、提高投资效益,全方位扩大国内需求”汇聚起“呼和浩特”势能。
展望未来,首府经济发展的底气与信心满满。2024年呼和浩特GDP首次突破4000亿,3年时间经济总量增加了900多亿元。2025年政府工作报告提出,全市经济社会发展主要预期目标是地区生产总值增长6.5%左右。今年,呼和浩特将继续发挥“六大产业集群”优势,以绿色电力、绿色算力为牵引,耦合链式抓项目,谋划项目1200个以上,年度计划投资超过1700亿元,引进亿元以上项目400个以上......
当“开门红”的消费数据与首府市民的笑颜相互映照,当一大批质量更高、投资结构更优的重大项目开工建设,能看到的不仅是节日经济的强劲脉动,更是一个城市以消费、产业为支点撬动发展新局面的顶层设计——此刻的首府,正以春节消费市场的万千气象为起点,在百业竞发中擘画万象更新的经济新景。
2025年,呼和浩特必将奏响首府经济发展最强音!
来源:呼和浩特新闻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