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完春节才发现,身边人都在用小红书追热点

B站影视 2025-02-06 11:02 2

摘要:除夕夜晚上,我在小红书刷着春晚的实时热点,也实时追踪着英伟达的开盘闪崩。随后几天,我又同步追踪着春节档的电影口碑(尽管我还没看过其中任何一部),刷到了曾因患病远离赛场的乒乓球运动员朱雨玲重返赛场后,时隔多年再度战胜平野美宇的好消息。

文|弋曈

编|园长、陈梅希

DeepSeek能写出意象惊人的诗,我最早是在小红书上刷到的。

除夕夜晚上,我在小红书刷着春晚的实时热点,也实时追踪着英伟达的开盘闪崩。随后几天,我又同步追踪着春节档的电影口碑(尽管我还没看过其中任何一部),刷到了曾因患病远离赛场的乒乓球运动员朱雨玲重返赛场后,时隔多年再度战胜平野美宇的好消息。

图源小红书用户@祝你鱼快.

这个春节,小红书上的热点无处不在,每一个话题都牵引着热议与围观。直到现在,当春节的热闹逐渐散去,在返京务工的高铁或是办公室里,仍有人在分享自己和小狗年后的戒断反应……

作为这个平台的深度用户兼观察者,一种曾经模糊的判断正变得越来越清晰:小红书已经不止于分享生活方式的社区平台,也在逐渐变成全民热点观察和讨论的主阵地;越来越多身边人和我一样,开始用小红书追热点了。

热点现象的泛化,隐藏着社区内容生态的转变。某种程度上,小红书正在打破原有的内容生态区隔,往囊括更多兴趣爱好品类的全民社区走去。

小红书,正在成为全民话题讨论场

在春节这样的全民热点里,变化往往是在一场场“热闹”里发生的。

沉浸式“看热闹”时,我们观察到一个明显的变化:在小红书上,春晚与春节档的用户讨论增多了。有用户直言“过去在小红书上搜索最多的是年夜饭吃撑了怎么办,但今年搜索的内容成为春节档先看哪部电影”。

甚至,一边看春晚,一边刷小红书新梗,顺便保存几个表情包,也成为今年除夕夜的常规操作。

而与之对应的是,小红书的春晚话题也呈现“井喷式爆发”。蛇年的第一个小时,《秧BOT》还没跳完,小红书的热榜榜单,已被春晚热点讨论填满:从对机器人“太奶”的讨论,到对主持人妆容的热议,用户仿佛拿着放大镜看春晚。

二创内容也让站内热点继续发酵,春晚机器人扭秧歌的风潮不仅吹到了国外,甚至还吹向了美食圈、手工圈、cos圈。借由UGC充满“活人感”的讨论而衍生出的二创内容,叠加在热点之上,又成为新的爆点,穿透圈层,向其他品类和人群扩散。

此外,与春晚合作的小红书,也以后台直播的方式,挖掘到了更多独家内容,让小红书的“春节信息量”大增。从“撒贝宁回应蜡笔小新眉毛”“任鲁豫揭秘春晚倒计时”的幕后揭秘,到“薛凯琪春晚的妆是钟楚曦化的”这样的细节,蛇年春晚的不少“名场面”,都能在小红书的春晚后台直播《大家的春晚》上找到当事人的独家回应。

就连春晚主持人小尼小撒开场前在春晚后台斗嘴,也被《大家的春晚》镜头捕捉到,评论区用户高喊“尼撒国宴!” 从台上的节目,到台下的细节,社区的讨论热情贯穿春晚始终。

春晚之后,春节档电影则接力,成为小红书社区内最受关注的全民话题。

根据猫眼专业版数据,今年春节档电影总票房突破95亿,现象级影片《哪吒2》票房已突破50亿,正向中国影史票房冠军发起冲击。

和“史上最强春节档”一样火热的,是用户在小红书发起的二创狂欢——有人cos哪吒带着自制的混天绫周边在IMAX厅摆出经典pose;有人化着邓婵玉的仿妆写下对电影角色的人物弧光;甚至还有非遗博主还原了电影中烫花工艺的簪花。

从“哪吒不语只是一味地贡献表情包”到“殷郊的各种形态都在小红书了”,每一个小红书热点话题,都来自用户无穷的创造力。

二创和“造梗”之外,也有文娱从业者告诉刺猬公社,过年期间,他开始在小红书上刷春节档电影的影评,比如有用户写下《哪吒里的女性,不做宏大场面的边角料》,探讨《哪吒2》里两位女性角色的塑造,获得超3万用户点赞。春节期间,话题#春节档影评大赛制造了近300万讨论,浏览量超过10亿,从热梗到解析,不同用户,都可在这里找到自己的“精神同温层”。

图源小红书用户@女性角色bot

体感之外,小红书“热榜”话题的分布可以作为一种更定量的观察方式。以2.4日晚的热点榜单为例,泛娱乐词条占比高达70%,其中春节档电影相关词条占比超过50%。刺猬公社对春节期间的小红书热榜词条进行分析后发现,#春晚的梗比小品还好笑、#哪吒导演回应啃老三年等全民泛娱乐话题,成为这个春节社区内最受用户关注的热点。

相比过去以各种具体的生活趋势热点出圈,小红书今年春节期间热榜所囊括的内容品类显然更加丰富、多元。

在春节这个热点集中爆发的窗口,以话题为观察切入口,可以发现,小红书社区内容的结构正在发生改变,内容品类的丰富度也有了明显的增量,其内容生态正突破原有的边界,构建起一个热点话题讨论的场域。

从现充到抽象,小红书为什么在变?

如果把时间线拉长,或许会发现小红书内容生态的变化有迹可循。

2024年12月2日,小红书综合社区内用户笔记、阅读量和评论互动等指标,发布2024年度关键词——“抽象”。2024年,小红书“抽象”相关笔记超1000万条,“搞抽象”的评论数量超1.6亿,同比增长超过百倍。

与这一关键词形成对照的是,小红书的评论区正出现了越来越多的“抽象爆梗”,官方甚至去年底发布了50个年度评论区爆梗。

当时,刺猬公社曾撰文介绍抽象文化的变迁史,并将小红书的抽象文化定义为“一种群体性参与的无厘头幽默感”,是在无趣日常中“主动参与并制造乐趣的群体行为。”

在那个时间点,我们已隐约关注到社区水温的变化:“抽象”文化的汇聚地曾经是以男性用户为主的贴吧和虎扑,主阵地为何会转移到小红书?

而“抽象”,也与上一年小红书的年度生活趋势“听劝”“citywalk”等有明显差别,在这个重在分享生活方式的社区,为什么能推动抽象文化走向全民化?

一直到这个春节,当小红书转向全民话题讨论场的变化浮出水面,两个月以来的困惑才找到了答案:“抽象”和“造梗”的现象背后,是用户自生长与业务主动求变的双重结果。

一方面,随着月活来到3亿的量级,小红书的用户画像已与三年前截然不同。不同性别、年龄层、地域用户的涌入,带来了对不同品类内容的偏好,原本主打的旅游、美食、美妆等“现充”内容之外,二次元、游戏、娱乐等精神消费品类内容增长明显。

比如,有用户明显感受到,小红书上“奇怪的谷子越来越多”,社区也为了接纳更多“吃谷人”围绕晒谷等主题首次举办小红书谷子展,每一个小众的爱好都可能成为一个兴趣品类的起点。

上述种种迹象在平台数据上也得到了验证,2024年上半年,小红书二次元和社科内容的创作者同比增速最高,分别超过160%和100%。同时,平台发布的数据显示,小红书游戏玩家月活已经达到1.1亿。

得益于UGC社区的氛围,小红书大概拥有全互联网最爱评论的用户,“活人感”很重的评论区,也由此成为内容生态的重要组成部分。

当原本以生活向内容为主的社区生态趋于稳定时,以评论区“造梗”和“搞抽象”为代表的用户讨论,则能把新老品类的受众连接在一起,打破兴趣导向下的圈层壁垒,用社区自己的方式溶解和融入新品类。

今年12月,用户@修眉师傅(小鸟版 在小红书分享,自己在刷手机和赶作业时,养的鹦鹉把自己的眉毛拔光了。这原本是社区非常常见的生活向内容,直到一位“先天爆梗选手”在评论区轻描淡写地回复:“安陵容攻击沈眉庄……”

图源小红书用户@修眉师傅(小鸟版

恰切又直击要害的评价,收获14万位甄嬛传十级选手的点赞。影视经典人设和新鲜出炉的生活帖顿时发生剧烈的“化学反应”,次元壁的断裂意外制造爆梗笑料。

当社区的活跃用户越来越多,画像越来越丰富时,类似的碰撞和交融也在持续作用。

碰撞本身就意味着更多可能性,小红书对于社区内容品类的丰富自然乐见其成。一方面,“生活经验”及其带来的内容利他性,是小红书生长出如今枝丫的根基,平台绝不可能放弃优势;但另一方面,作为一个已有3亿月活、且仍在持续生长的社区,小红书当前的用户人群和使用场景,决定了它不会再仅仅停留在“有用”的标签之上。

“有用”之外,小红书需要让社区变得“有趣”,既能解决用户的实际问题,也能满足用户的精神需求,让更多兴趣品类在社区落地生根。

从“现充”扩展到“抽象”,从线下的生活方式到精神领域的兴趣消费,既是用户群体泛化后产生的自发需求,也是小红书向全民社区前进的信号。

一场全民社区的春节实验

社区内容生态的变化已在去年下半年初现端倪,小红书不会打无准备之仗。

用户自发的内容生产之外,想要真正将更多新的品类做大做强,需要运营侧和供给侧共同发力——平台牵头引入内容资源,运营引导用户参与内容讨论。一个品类下,需要先让用户建立可以在此消费内容-生产内容的心智,才能制造生态的正向循环。

从这一角度看,小红书重点投入春晚、春节档电影、剧综等一系列动作,或许也可以被视作一次社区的春节实验。

春节是公众注意力集中爆发的全民节点,历来是各大平台争夺流量的黄金时期。无论是红包雨的钞能力还是明星独家直播引流,春节流量争夺的本质都在于用户注意力的重新分配。谁能将这种爆发转化为持续的内容生产力,谁就能在春节流量争夺战中找到突破点。

于小红书而言,今年春节尤为特殊。现有的社区生态如何承接精神消费领域的内容与流量,成为了一个全新的社区命题,春节也成为了验证可行性的“实验场”。

从产品上看,小红书今年新增“庙会”入口,让用户以“集贴纸”“拆红袋”等更实际的方式沉浸式浏览话题;从内容上看,春节期间小红书联合春晚、春节档、热门剧综进行全方位的内容策划。

无论是让春晚主持人与演员在《大家的春晚》直播独家回应热点、邀请大热综艺《一路繁花》嘉宾直播回应,还是引入春节档电影幕后团队、演员入驻互动,再以二创、影评大赛激发讨论,本质其实都指向一种模式——制造独家、原生热点话题,叠加“活人感”的UGC讨论,借春节这个巨大的流量入口,快速生长出春节文娱、热点内容的庞大讨论。

在这场实验中,小红书没有扮演内容分发者的传统角色,而是成为“春节热点话题的全民观察室”,其核心价值并非制造流量,而是搭建了一个让流量自主生长的“培养皿”。

从结果来看,官方数据显示,春节期间共产生了988个亿级曝光热门话题,其中包括“机器人在春晚后台和一帮人转手绢” “蜡笔小撒的眉毛是野生眉”等独家名场面。春节相关话题累计阅读量超过925亿,累计互动量超过47亿,成为站内热点引擎;作为话题讨论场,小红书原生热点内容,也在不断影响全网注意力,春节期间,共有942个小红书独家爆点内容外溢到其他平台,最终成为全网热点。

回望这场春节实验,以“讨论场”的方式介入文娱等小红书过去非强势的内容品类,更像是一种可行性验证。而其所积累的"热点制造-圈层溶解-兴趣沉淀"模型,也为接下来在更多兴趣品类的运营上,提供了可复用的经验与参照。

过去十年间,这个以"现充文化"著称的社区积累了足够多元的生活方式内容,但几乎所有社区到一定阶段都会面临着用户心智固化的“瓶颈”。而如今,小红书正在通过构建全民参与的话题讨论场,验证从生活方式社区向覆盖生活兴趣爱好多领域的全民社区跃迁的可能性。

这一次春节的尝试,或许正是小红书通往下一个阶段的起点。

2023年,“旷野文学”曾在小红书走红,很快,幽默的用户们又展开了对“旷野文学”的二创,发表“妈妈,人生是旷课哦”“妈妈,人生是旷工哦”等“旷系文学”。

故事或许在那时就已埋下伏笔。走向全民社区的小红书,现在也要开始寻找自己的旷野了。

来源:刺猬公社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