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春节假期结束,返工第一天你是否感到浑身乏力、情绪低落?明明刚经历假期的热闹,却对工作提不起劲,甚至失眠焦虑……别担心,这可能是“节后忧郁症”在作祟!
春节假期结束,返工第一天你是否感到浑身乏力、情绪低落?明明刚经历假期的热闹,却对工作提不起劲,甚至失眠焦虑……别担心,这可能是“节后忧郁症”在作祟!
新概念心理专家荣新奇教授指出:“节后情绪波动本质是身心适应节奏变化的自然反应,通过科学调整可有效缓解。”下面,本文结合心理学的相关原理,为你解惑和提出科学的应对方法。
一、为什么春节后更容易emo?
1.情绪过山车后的落差
从走亲访友的热闹到独居出租屋的冷清,从熬夜追剧到早起打卡,巨大的生活节奏切换让大脑难以适应。
荣教授解释:“假期高频社交和娱乐会刺激多巴胺大量分泌,返工后激素水平骤降,空虚感随之而来。这种‘戒断反应’是大脑重新平衡的必经过程。”
2.钱包告急的隐形压力
年终奖还没捂热,红包、年货、聚餐开销已掏空积蓄。有研究显示,经济压力会激活大脑的“威胁预警系统”,若长期忽视,可能演变为慢性焦虑(Stuart et al.,2020)。
3.“冬季+返工”的双重暴击
寒冷天气本就容易诱发季节性情绪低落(SAD),叠加返工后的高强度工作,疲惫感倍增。
荣教授补充:“光照不足影响血清素合成,加上社交圈突然收缩,易形成‘情绪黑洞’。”
二、4步科学摆脱“假期后遗症”
1.渐进式复工:给身心一个缓冲期
-“微目标”启动法:前3天只完成60%的工作量,比如先处理紧急邮件,复杂任务拆解成小步骤。降低初期期待值,能减少挫败感,逐步唤醒大脑执行功能。
-用仪式感过渡:上班路上听提振精神的音乐,工位摆一盆绿植,用环境暗示大脑“进入状态”。
2.身体动起来,情绪亮起来
-每天20分钟“快乐散步”:户外光照能促进血清素分泌,改善情绪(Pahlavani,2024)。而散步时专注感受阳光和微风,能激活副交感神经,快速平复焦虑。
-趣味运动法:跟跳一段广场舞、玩健身环游戏。让运动像追剧一样上瘾,才能打破“躺平”惯性。
3.财务焦虑?三步重建安全感
-紧急止血:暂停非必要消费,用记账APP厘清剩余资金。
-制定“还款阶梯”:优先偿还利息高的债务,每月预留10%收入作为应急基金。可视化还款进度,能增强对生活的掌控感。
-低成本治愈清单:免费景点出游、二手平台置换闲置物品……幸福感源于意义感,而非消费额度。
4.社交能量充值计划
-“轻社交”破冰:和同事分享家乡特产,午休时组队玩一局桌游。
-志愿活动疗愈法:在闲暇之余,可以参加一些志愿活动。有团队研究发现“利他行为可触发大脑‘奖赏回路’,效果堪比小额金钱奖励(Stuart et al.,2020)。”
三、警惕!这些信号需寻求专业帮助
荣教授强调,如果出现以下情况超过2周,可能已从“节后忧郁”发展为抑郁状态:
·每天情绪低落、对任何事情提不起兴趣;
·失眠或嗜睡,食欲明显改变;
·注意力涣散,工作效率断崖式下降;
荣教授特别提醒:“若自我调节无效,务必及时干预。‘认知行为疗法(CBT)+催眠疗法’可通过深入潜意识找到问题根源并调整负面思维模式,在短期内显著改善季节性情绪问题。”
春节后的“emo”本质上是身心在发出调整信号。
荣教授总结:“与其苛责自己‘矫情’,不如把它看作年度心理大扫除的契机。情绪波动不是弱点,而是大脑在努力适应新节奏——学会与波动共处,才是真正的心理韧性。”
新的一年,愿这份指南助你从“节后综合征”中破茧,带着更轻盈的心态,迎接春暖花开!
最后,你是否还有独家的“复工回血妙招”?欢迎留言分享!
参考文献:
·Pahlavani,HA(2024)。运动疗法对抑郁症的可能作用:效应神经递质是关键因素。Behavioural brain research,459,114791。
·Stuart,J.、Kamerāde,D.、Connolly,S.、Ellis,AP、Nichols,G.和Grotz,J.(2020)。志愿服务对志愿者主观幸福感的影响:快速证据评估。What Works Centre for Wellbeing。
来源:新概念行为心理研究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