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个春节 民俗破圈了

B站影视 2025-02-05 21:02 3

摘要:2025年春节是申遗成功后的第一个春节,浙江蛇年旅游迎来“开门好”。据统计,1月28日至2月4日,浙江省累计全域旅游人数3567.3万人次,按可比口径(下同)同比增长10.9%;全域旅游综合收入519亿元,同比增长11.8%。火热的春节里,热闹的民俗游成为一大

潮新闻客户端 记者 姜晓蓉 陆遥

2025年春节是申遗成功后的第一个春节,浙江蛇年旅游迎来“开门好”。据统计,1月28日至2月4日,浙江省累计全域旅游人数3567.3万人次,按可比口径(下同)同比增长10.9%;全域旅游综合收入519亿元,同比增长11.8%。火热的春节里,热闹的民俗游成为一大亮点,而与“非遗”相关的体验活动更受到年轻人的青睐。

美团旅行数据显示,1月1日以来,“非遗”搜索量同比增长174%,“非遗体验”搜索量同比增长168%,“非遗手工”搜索量增长321%。浙江省春节期间共举办非遗相关活动超过500场,其中乡村地区活动数量超过200场。参与总人数超过200万人次,参与人群涵盖本地居民、游客以及非遗代表性传承人等。

随着越来越多的民俗项目走进大家的视野,也引发了不少人的思考,它们为何受到追捧?又该如何“破圈”年轻市场?

多元,各有各精彩

2月2日晚,衢州龙游大南门历史文化街区灯火通明,锣鼓喧天,一场以“非遗过大年 龙舞龙游闹新春”为主题的活动在这里火热上演。金光闪闪的滚花龙腾跃而出,龙身随着震天的鼓点上下翻飞,不少游客一路紧跟着硬头狮子“走街串巷”。“我从小就特别喜欢缠着爸爸带我看硬头狮子表演,现在轮到我带着女儿来看了。”游客戴女士觉得,这种体验延续了她记忆中的“年味”。

春节期间,全省推出10条“年俗非遗游”新春主题线路,组织点亮中国灯、赶个年味集、年画进万家等非遗活动,非遗滚灯、打铁花、飞天火壶、舞龙舞狮、庙会、灯会、皮影戏等非遗活动大放异彩。

巨型鲲鹏灯组与千年古刹飞檐相映生辉,创意灯组在石城山麓蜿蜒成星河。这个春节,绍兴新昌县石城景区的传统花灯与潮流灯光秀完美融合,游客仿若穿越时空,领略独特的文化魅力。“在家门口就能看到这么精彩的一幕,浓浓的年味让人心情愉悦。”不少当地居民表示。

在宁波海曙区南塘老街,奉化布龙、宁海耍牙等非遗代表性项目轮番上演,朱金漆木雕、泥金彩漆、竹编等非遗文创集中展示,现场还设置了民俗体验展位,市民游客在这里写春联、制漆扇。

历经岁月的洗礼,年俗活动逐渐丰富多元,不仅蕴含着吉祥喜庆的寓意,更在不同地域间展现出各具特色的风采。

浙江师范大学教授、浙江省民俗文化促进会会长、国家非遗保护专家库专家陈华文认为,浙江的非遗年俗活动非常丰富,具有很强的地方性。比如舞龙,杭嘉湖舞的大多是布龙,浦江有板凳龙,乐清有首饰龙;此外九华立春祭、班春劝农等农事祈福活动也都各有特色。可以说,各个地方保留下来的文化可能稍有不同,但都带着美好的祝愿。

融合,古老也年轻

如何让古老的民俗焕发新生?传统的民俗活动如何吸引更多游客?在不少地方都在尝试,把传统民俗和现代科技相结合,呈现出民俗的年轻一面,走向更多年轻人。

不久前,一场融合了传统春节文化与现代国风元素的文化盛宴——“平阳·顺溪 2025新春国风雅韵潮玩‘家’年华”在温州平阳县顺溪古镇精彩上演。这场活动,巧妙地将传统的舞龙舞狮、戏曲表演与现代的灯光秀、音乐派对相结合,为传统民俗注入了新的活力。

金华横店上元灯会则巧妙融合数字技术与传统文化,再现繁华宋代市井图景。游客们可以在这里“跨越时空”,打卡国风宋韵与影视文化相交融的上元灯会盛景,赏灯、观演,许下新年祝福。灯会上,孔明灯承载祈愿腾空而起,AR互动增添更多精彩瞬间,游客可以通过手机碰一碰分享传递喜悦时刻。不少年轻游客感慨:“太会玩了!”

绍兴诸暨的“梨园清梦 —— 周子清戏剧人物画展”,将非遗与绘画艺术创新融合,画家以细腻的笔触描绘出戏曲人物的神韵,为观众带来别具一格的艺术体验,展现了非遗的多元表达,让人们在欣赏绘画的同时,也能感受到戏曲文化的魅力。

这个春节,各种民俗活动不仅仅在线下吸引了游客,也通过互联网让更多人感受传统文化的魅力。

舟山岱山县东沙古渔镇的 “游园纳福会”,不仅有渔嫂织网、渔家剪纸等传统非遗节目,还融入现代灯光秀和音乐表演。这些画面,同时通过线上直播、短视频等新媒体进行传播——渔嫂们熟练地编织着渔网,展示着传统的渔家技艺;渔家剪纸艺人用剪刀剪出各种富有海洋特色的图案,舟山的海洋文化,走向更广阔的舞台。

破圈,人间烟火气

放眼全国,许多地方都根据当地传统,呈现了热闹而多样的年俗活动。民俗文化体验成为了全国旅游市场新亮点,其中广东的英歌舞、福建的游神等非遗项目更是引发网友热议,吸引不少年轻人前往体验。

“在这些民俗活动中,人间烟火气特别浓厚。” 陈华文说,许多和春节相关的民俗,原本是家里或家族的活动,逐步变成了公共性和社会性的活动,让大家更能感受到地方的独特文化,也吸引了越来越多的人。

陈华文认为,年轻人之所以愿意走出家门感受年俗活动,其中一个原因是他们更深刻地感受到了春节的魅力。近年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弘扬深入人心,大家对其意义和价值认识更深,地方政府和文旅部门组织的活动也日益丰富,年轻人感受到了这种氛围。

此外,年轻传承人以独特的视角和创新的方式,让古老的非遗技艺焕发新生。例如,00后陕西汪氏皮影第五代传承人“汪氏皮影·确实牛皮”,通过短视频用皮影演绎迈克尔·杰克逊、擎天柱等现代元素,让古老技艺频频打破次元壁;95后北京面人郎第三代传承人郎佳子彧,则用面塑还原宫崎骏动画、冰墩墩等流行文化符号,让年轻人感受到民俗的现代魅力。

如果说民俗的魅力源于悠久历史,生命力则在于接地气,在于传承创新。

“转载请注明出处”

来源:钱江晚报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