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寒假作文】2025春节作文范文精选9篇,转给孩子!

B站影视 2025-02-05 19:57 3

摘要:"嗒",一枚硬币掉进搪瓷碗里,溅起几点水花。奶奶眯着眼举起硬币对着窗户:"亮晶晶的才能包进饺子里。"我数着桌上洗好的三枚硬币,偷偷把兜里攒的公交卡贴片也混了进去。

01《藏在饺子里的硬币》

"嗒",一枚硬币掉进搪瓷碗里,溅起几点水花。奶奶眯着眼举起硬币对着窗户:"亮晶晶的才能包进饺子里。"我数着桌上洗好的三枚硬币,偷偷把兜里攒的公交卡贴片也混了进去。

厨房里雾气缭绕,像闯进了刚揭盖的蒸笼。妈妈把面团搓成长蛇,"啪嗒啪嗒"切成小剂子,擀面杖滚过时案板都在颤动。姑姑包的饺子挺着将军肚,整整齐齐排在竹筛上;表弟包的饺子软塌塌趴在案板上,像被晒化的雪人。

"看我的金元宝!"我把硬币塞进面皮,学着姑姑的手法捏出十二道褶。奶奶突然咳嗽一声,我手一抖,硬币"叮铃"滑进面粉堆,沾了满身雪。表弟趁机抓了把花生碎塞进饺子,冲我挤眼睛:"吃到的人要学狗叫!"

热气腾腾的饺子下锅时,窗外炸响第一朵烟花。表叔端着相机录像,镜头刚对准沸腾的锅子,突然"咔嚓"咬到什么硬物。"哎哟!我的牙!"他捂着嘴吐出枚硬币,银色的假牙却不见了踪影。

厨房顿时炸了锅,小姑举着漏勺在锅里打捞,表弟掀开沙发垫子,我趴在地上用手电筒照冰箱底下。奶奶突然拍腿大笑:"刚捞饺子用了磁铁漏勺!"果然在锅边吸着一排硬币,中间粘着表叔亮闪闪的假牙。

"开饭啦!"妈妈掀开锅盖,白茫茫的蒸汽涌上天花板。饺子在青花瓷盘里冒着热气,有的撑破了肚皮,露出绿莹莹的韭菜鸡蛋馅。我咬开第五个饺子时,"咯噔"硌到了什么硬物——掏出来竟是那片画着熊猫的公交卡贴纸。

八点整,电视里新年钟声敲响。表弟突然指着窗外惊呼:"快看!"对面楼的阳台上,每家每户的窗户都蒙着白雾,隐约可见无数晃动的脑袋围着餐桌。我们的影子映在玻璃上,也成了别人眼中的年画。

奶奶把硬币饺子盛进保温桶:"给楼上独居的张爷爷送点去。"我捧着热乎乎的桶子爬楼梯时,听见楼道里此起彼伏的"新年好",各家的饺子香从门缝里溜出来,在走廊上跳起了圆舞曲。

回家路上,我摸着兜里真正的硬币。原来幸运不是咬到硬币那瞬间的惊喜,而是蒸汽朦胧中全家人挤在厨房找假牙的笑声,是沾着面粉的鼻尖,是让硬币迷路的公交卡贴纸,更是那些没能包进饺子里的、暖烘烘的人情味。

范文优点:

多层意外设计:硬币掉落面粉堆、公交卡伪装硬币、磁铁吸假牙等三次转折

空间延伸:从自家厨房到对面楼宇再到整栋楼道,展现立体年味

道具象征:公交卡贴纸象征童真,磁铁漏勺体现生活智慧

通感运用:雾气触感、硬币声响、韭菜香味、贴纸图案联动记忆

社会关怀:给独居老人送饺子拓展节日内涵

如需增加个性化元素,可加入:

家庭成员专属习惯(如姑姑包饺子前总要擦三遍案板)

特殊年俗物件(奶奶传家的枣木擀面杖)

地方特色(南方可改为汤圆藏硬币,北方保留饺子)

02《春联里的年味儿》

"啪嗒",一滴墨汁落在红纸上,绽开一朵黑色小花。我慌忙用袖子去擦,却把刚写好的"福"字抹成了大花脸。爷爷握着我的手笑起来:"写字要像小树苗,根扎稳了才能往上长。" 腊月二十八的清晨,爷爷照例搬出他的檀木砚台。墨条在砚池里转着圈,渐渐化开一汪乌亮的水。我趴在八仙桌上,看爷爷的狼毫笔在红纸上跳舞——左边一竖像竹竿般笔直,右边的"田"字方方正正,仿佛能装下整个春天的阳光。 "该你写了。"爷爷把毛笔递给我时,笔杆上还留着他的体温。我深吸一口气,学着爷爷的样子悬起手腕,可笔尖刚碰到纸就软绵绵地塌下去,写出的"春"字歪歪扭扭,像被风吹斜的麦苗。窗外的麻雀在晾衣绳上叽喳,像是在笑话我。 "别急,"爷爷往我的砚台里添了点清水,"你看这个'春'字,三横是天、地、人,一竖是通天的柱子,捺脚要像燕子尾巴那样翘起来。"他粗糙的手包住我的小手,带着我在纸上划过。墨香混着爷爷身上淡淡的艾草味,慢慢填满了整个屋子。 贴春联时出了大乱子。我踮着脚刷米糊,爸爸在梯子上举着"一帆风顺年年好"。忽然一阵穿堂风掠过,春联"哗啦"卷成红筒,"咚"地砸进院里晒年货的竹匾里。金黄的柿饼、雪白的年糕顿时冒出几点墨迹,活像长出了黑芝麻。 妈妈举着沾满米糊的刷子追出来,却踩到结冰的水洼,"哧溜"滑了个踉跄。她慌忙扶住门框的样子,把廊檐下挂的腊肠都逗得晃悠起来。最后还是爷爷有办法,他抓了把冷米饭在春联背面搓了搓:"老法子比胶水还牢靠。" 暮色渐浓时,整条巷子都穿上了红衣裳。王叔家的春联闪着金粉,李婶家的窗花贴着胖娃娃。我家门框上的"万事如意步步高"稍微有点歪,倒像是淘气地探着头。爷爷背着手在门前踱步,忽然从兜里掏出个小锦囊:"这是太爷爷传下来的铜铃铛,挂在春联角上,风一吹就能赶跑年兽。" 年夜饭的香气飘来时,我摸着门框上微微凸起的字迹。那些横竖撇捺里,藏着爷爷掌心的温度,米糊的清甜,还有三百六十五天的期盼。忽然明白,年味不是商场里循环播放的贺岁歌,而是门楣上歪歪扭扭却挺直腰杆的墨字,在寒风里守着万家灯火。范文优点:

加入祖孙书法教学场景:通过太爷爷传下的铜铃铛串联家族记忆意外事件升级:春联不仅掉落,还弄脏年货,增加戏剧性传统技艺细节:"米饭粘春联"的老法子体现民间智慧五感描写:墨香、米糊甜味、铜铃铛声响、春联纸的粗糙触感动态结尾:从具体物件升华到文化传承,避免口号式抒情03春联奇遇记腊月二十九的清晨,天还没完全亮,我就被厨房里"咕嘟咕嘟"的声音吵醒了。推开房门,一股淡淡的米香飘了过来,奶奶正在熬浆糊。她戴着那副缠着胶布的老花镜,手里握着一根木勺,慢慢地搅动着锅里的米糊。锅里的热气升腾起来,模糊了窗上的冰花,也模糊了奶奶的笑脸。 "快来帮忙贴春联!"爸爸的声音从院子里传来。我赶紧套上棉袄,踩着厚厚的积雪跑到门口。爸爸已经搬来了梯子,手里拿着一叠红彤彤的春联。我踮起脚尖,用刷子蘸了蘸温热的米糊,小心翼翼地抹在门框上。爸爸扶着梯子,一边指挥我:"上联贴右边,下联贴左边,横批要贴正,'福'字要倒过来贴,寓意'福到'。" 我正要把上联"春风入喜财入户"贴上去,突然一阵北风呼啸而过,春联"哗啦"一声从门框上掉了下来,正好盖在蹲在墙角的小花猫脑袋上。小花猫吓了一跳,"喵"地一声跳了起来,春联在空中打了个转,最后轻飘飘地落在了雪地上。全家人看到这一幕,都笑得前仰后合。奶奶一边笑一边念叨:"这浆糊得用糯米熬才粘得住,普通的米糊可不行。" 我偷偷用手指蘸了一点米糊,放进嘴里尝了尝。米糊的味道淡淡的,带着一丝甜味,就像春节的味道——温暖、简单,却又让人心里暖暖的。 贴完春联,爸爸从口袋里掏出一把小剪刀,教我剪窗花。我笨手笨脚地折着红纸,剪刀在纸上歪歪扭扭地走着,剪出来的图案一点也不像窗花,倒像是一团乱麻。爸爸笑着接过剪刀,三两下就剪出了一只栩栩如生的"福"字。我举着窗花对着阳光看,红色的纸花在阳光下透出温暖的光,映得我的脸也红扑扑的。 傍晚时分,邻居家的春联也贴好了。整条巷子都变成了红色的海洋,空气中弥漫着米糊的香味和鞭炮的火药味。我站在门口,看着自己贴的春联,虽然有点歪,但心里却充满了成就感。奶奶端着一碗热腾腾的饺子走过来,笑着说:"贴完春联,就该吃饺子了。" 我咬了一口饺子,馅儿是韭菜鸡蛋的,鲜香扑鼻。窗外的鞭炮声此起彼伏,春联在风中轻轻摆动,仿佛在和我们一起迎接新年的到来。那一刻,我忽然明白了,年味儿不仅仅是春联的红、饺子的香,更是家人团聚的温暖和幸福。 这篇作文通过贴春联的过程,展现了春节的温馨氛围和家庭互动。 文中加入了具体的生活细节(如奶奶的老花镜、米糊的味道、剪窗花的场景),使内容更加生动真实。
04《会发光的鞭炮》"啪!"第一颗电子鞭炮炸响时,二楼张阿姨家的鹦鹉"扑棱"一下撞在笼子上,掉下一根蓝羽毛,正巧落在我举着的荧光棒上。王爷爷站在配电箱旁,布满皱纹的手按着开关:"三、二、一!"整条巷子瞬间亮如白昼。 今年的鞭炮不一样了。红彤彤的灯串从六楼垂到地面,像一条发光的瀑布。我和明明蹲在墙角数电线,发现每串灯管上都印着"环保"两个字。小美捂着耳朵躲在我身后,却发现没有刺鼻的火药味,只有淡淡的塑料味混着腊梅香。 "我们来玩踩影子吧!"我举起荧光棒,在墙上投出一个巨大的年兽影子。明明立刻摆出奥特曼的姿势,他的影子正好挡住年兽的獠牙。小美灵机一动,把两根荧光棒交叉成"X"形,在年兽头上打出个红叉。我们追着影子跑,笑声在巷子里回荡。 突然,刘爷爷的鸟笼被我们撞得晃悠起来。八哥在笼子里扑腾,用方言喊着:"新年好!新年好!"一片蓝色羽毛飘落,和电子鞭炮的光点一起在空中打转。我伸手去接,羽毛却调皮地躲开,落在王爷爷的军大衣上。 "以前放真鞭炮时,"王爷爷摸着大衣上的羽毛说,"整条街都是硫磺味,初一早上满地红纸屑,扫都扫不完。"他指着墙上的灯串,"现在多好,又亮堂又干净。"正说着,灯串突然闪烁起来,像星星在眨眼。原来是小胖偷偷按了快闪模式。 我们玩累了,坐在台阶上分享糖果。电子鞭炮的光映在糖纸上,把水果糖变成了七彩宝石。小美把糖纸折成灯笼,挂在荧光棒上晃悠。明明突发奇想,把几根荧光棒绑在一起,做成光剑挥舞。我抬头望着灯串,忽然发现它们组成了"平安"两个字。 夜深了,家长们站在巷口喊我们回家。王爷爷关掉灯串,巷子渐渐暗下来,但地上还留着荧光棒的点点微光。我捡起那根蓝羽毛,发现它在月光下泛着珍珠般的光泽。 躺在床上,我听见窗外传来零星的电子鞭炮声。那些会发光的声音,像温柔的星星落在枕边。我想起王爷爷说的话,想起八哥的羽毛,想起墙上的年兽影子,忽然觉得,这样的鞭炮也挺好——它不会吓跑小动物,不会弄脏街道,却能照亮每个人的笑脸。范文优点:环保主题自然融入:通过老人与孩子的对话展现时代变迁光影游戏创意:将传统年兽与现代奥特曼结合细节刻画:鹦鹉羽毛、糖纸灯笼、荧光棒光剑等童趣元素多感官描写:视觉(灯串)、听觉(电子音)、触觉(羽毛)情感升华:从环保鞭炮到人情温暖的自然过渡如需增加地方特色,可加入:05《外婆的红包密码》"咔嚓",外婆的老式缝纫机响了一声,正在给红包封口。我扒着门缝偷看,她戴着金丝边眼镜,用毛笔在红包上画奇怪的图案——我的红包上有只戴帽子的山羊,表妹的则是月亮抱着太阳。 大年初一清晨,五个红包整整齐齐摆在八仙桌上。外婆的蓝印花布围裙兜着花生瓜子,笑眯眯地说:"猜对谜底才能拆红包。"表弟抓起画着"双木非林"的红包就要撕,被外婆用痒痒挠轻轻敲了手背。 我的山羊红包在阳光下泛着金边。山羊戴着圆顶帽,前蹄搭在"田"字格上。妈妈凑过来提醒:"你属羊,外婆总说羊角能顶开福气。"我突然发现羊角弯成的弧度,分明是个"未"字。 "外婆!我的是'未'字对不对?"我举着红包蹦起来,窗台上的水仙花都跟着颤动。外婆眼角笑出菊花纹,却摇摇头:"再想想帽子是什么颜色?"表妹突然尖叫:"灰帽子!'未'加'灰'是'味道'的'味'!" 大家还没回过神,表弟已经破解了他的谜题。他举着撕开的红包大喊:"双木是'林',心相连是'想'!"结果红包里掉出张字条:"急脾气要改改",逗得小叔喷出了刚喝的茶。 最难的当属外公留下的铁盒红包。褪色的红纸上画着三座山叠成"出"字,山脚下散落着稻穗。大人们轮流皱眉,连当语文老师的舅舅都挠头。外婆轻轻摸着铁盒说:"老头子临走前说,这个谜要等小满生日才能解。"铁盒突然"咔嗒"响了一声,把我们吓得集体后退——原来是暖气片热胀冷缩的声响。 吃年夜饭时,红包谜语成了下酒菜。爸爸蘸着酒在桌上画:"月亮抱太阳是'明'字,小美的名字里就有!"妈妈突然"哎呀"一声,从我的红包夹层摸出张泛黄的照片:年轻的扎着麻花辫的外婆,抱着穿虎头鞋的婴儿,背后是"未央胡同32号"的门牌。 守岁时,外婆从铁盒里取出真正的压岁钱。每张纸币都用报纸整整齐齐包着,报纸日期居然是我们每个人的生日。我的那包钱里还夹着片干枯的银杏叶,背面写着:"小满第一次会走路,摔在银杏树下没哭。" 十二点的鞭炮声中,表弟忽然抽着鼻子说:"我闻到了米糊香。"我们顺着气味跑到厨房,发现外婆正在熬浆糊。她指着空红包说:"把你们的谜底贴回红包上,来年还能接着用。"月光透过窗花照在八仙桌上,那些歪歪扭扭的谜底,像一串闪闪发光的密码,锁住了三百六十五天的团圆。范文优点:多维度解谜:将生肖、色彩、结构拆解融入谜题时空穿梭设计:老照片、生日报纸、银杏叶等道具承载家族记忆听觉线索:缝纫机声、铁盒响声、暖气片声增加真实感开放式结尾:未解的铁盒谜题留白,寓意传承延续通感运用:米糊香勾起回忆,干枯银杏叶的触感联动往事如需增强生活气息可加入:外婆围裙上的酱油渍表弟猜错时打翻的橘子汁老式缝纫机踏板"吱呀"声的频率描写不同红包纸张的质感差异(宣纸、牛皮纸、糖纸等)06《踩高跷的孙悟空》

"咚、咚、咚",踩着高跷的"孙悟空"从戏台后面转出来,金箍棒在阳光下划出一道银弧。我正举着棉花糖看得入神,忽然"啪"的一声,棒尖戳破了我的糖云,粉色的糖丝像柳絮一样飘散在风里。

庙会入口处挤满了人。踩着两米高跷的"美猴王"一个空翻,红色披风"呼啦啦"扬起,露出里面藏着的弹簧装置。我追着他要赔偿,却被塞了个迷你金箍棒。"小施主,这可是定海神针的缩小版!"他冲我眨眨眼,脸上的油彩在阳光下闪闪发亮。

我学着他们的样子,把海绵高跷绑在腿上。刚站起来就东倒西歪,像只刚学走路的企鹅。表弟在旁边笑得直打跌,手里的糖葫芦差点戳到卖糖画的李大爷。李大爷的摊子上,糖稀勾勒出的孙大圣正举着金箍棒,眼睛是用黑芝麻点的,活灵活现。

突然,戏台后面传来一阵骚动。两个"孙悟空"撞在了一起——一个是从高跷上下来的演员,另一个是刚从戏台冲出来的武生。假胡子歪在一边,金箍棒也缠在了一起。观众们哄堂大笑,连糖画摊上的孙大圣都好像在咧嘴。

我挤到后台,看见卸了妆的"美猴王"正在揉腿。他摘下头套的瞬间,我惊呆了——这不是每天在小区扫落叶的哑巴清洁工老杨叔吗?他冲我比划手语,旁边的师傅翻译道:"他说高跷要像扫把一样,重心放低才能站稳。"

我试着按他说的做,果然能走几步了。老杨叔又比划:"演戏和扫地一样,要用心。"他指指自己的心口,又指指戏台。阳光透过帆布棚顶的破洞洒下来,在他满是皱纹的脸上投下斑驳的光影。

下午的压轴戏是"真假美猴王"。老杨叔踩着高跷翻跟头时,我注意到他的裤脚露出一截护膝,上面还沾着早上扫落叶时的泥点。两个"孙悟空"在台上打得难解难分,金箍棒舞得虎虎生风。忽然,一根棒子脱手飞出,正巧插在糖画摊的草把子上。

散场时,老杨叔塞给我一个纸包。里面是几块水果糖,包装纸已经褪色,像是攒了很久。我剥开一颗放进嘴里,是橘子味的,甜中带着一丝酸。他比划着告诉我,这是他女儿出嫁时剩下的喜糖。

夕阳西下,老杨叔扛着扫把往家走。他的影子被拉得很长,和高跷上的"孙悟空"重叠在一起。我忽然明白,每个人心里都住着个齐天大圣,或许是在扫把上,或许是在高跷上,又或许是在一颗褪色的水果糖里。‘’
写作思路:

双重视角:通过孩子的眼睛看庙会,通过清洁工的身份看生活

道具象征:高跷(梦想)、扫把(现实)、水果糖(温情)

细节刻画:褪色的糖纸、沾泥的护膝、黑芝麻点的眼睛

通感运用:糖丝触感、橘子糖味、金箍棒破空声

主题升华:平凡生活中的英雄梦想

如需增加地方特色可加入:

南方:融入舞狮元素

北方:加入秧歌高跷

城市:描写商场庙会

乡村:展现田间庙会


07《迎新年,辞旧岁》

"哗啦——"我拽着旧床单从柜顶滑下来,扬起的灰尘在阳光里跳起了旋转舞。妈妈戴着报纸折的三角帽,正踮脚擦窗框上的陈年污渍:"要把旧年的晦气都扫出去!"

腊月廿八的大扫除像场寻宝游戏。我在沙发缝里找到失踪半年的算术本,封皮上还粘着春天摘的樱花标本。爸爸搬开电视柜时,三颗玻璃弹珠"叮叮当当"滚出来,那是表弟去年输给我的"战利品"。奶奶捧着铁皮饼干盒惊呼:"这不是你掉的第一颗乳牙吗?"

贴春联时出了意外。爸爸站在摇晃的梯子上喊:"往左一点!再往右!"我刚把"春风得意"贴正,楼下忽然炸响一串鞭炮。手一抖,横批"万象更新"斜成了滑梯。正巧路过的王叔叔仰头大笑:"这春联会跳舞呢!"

包饺子是最热闹的战场。姑姑把面团擀得"啪啪"响,妈妈包的饺子像列队的白胖士兵。我偷偷往面皮里塞草莓酱,被表弟告了密。奶奶却笑眯眯地包了个"幸运饺"——里面裹着泡过蜂蜜的桂圆干。当这个特殊的饺子在沸水里浮起来时,表叔的假牙也跟着浮出了水面。

年夜饭的香气勾得人坐不住。砂锅里的鸡汤"咕嘟咕嘟"冒泡,炸春卷的金黄脆皮裂开小口,仿佛在偷笑。八点整,电视里响起《春节序曲》,外公突然变魔术似的从身后掏出个铁罐:"这是你妈妈小时候存的压岁钱!"褪色的五分硬币上,1988年的国徽图案清晰可见。

零点前的十分钟,整个小区突然安静下来。我趴在窗边数对面楼的灯光,听见自己的心跳"咚咚"敲着节拍。忽然,远处传来第一声爆竹响,紧接着万千烟花同时绽放。表弟把荧光棒甩成光圈,在玻璃上映出流动的星河。

晨光熹微时,我发现昨夜抓的瓜子糖还攥在手心。糖纸被体温焐得发软,上面印的"福"字洇开淡淡红晕。旧拖鞋留在门边,新棉鞋暖烘烘地包裹着脚趾。原来辞旧迎新不是撕掉日历那么简单,而是陈年灰尘里的惊喜,是歪斜春联里的欢笑,是融化的糖果里,那份甜丝丝的期待。

写作思路:

动态开头:用大扫除场景自然引出"辞旧"五感体验:玻璃弹珠声响、鸡汤香气、糖纸触感等时间线索:从大扫除到守岁完整呈现春节流程新旧对比:乳牙与恒牙、旧硬币与新棉鞋等意象童趣视角:草莓酱饺子、会跳舞的春联等孩子气想象描写奶奶擦窗时哼的走调儿歌加入爸爸贴春联时念叨的吉祥话记录表弟用鞭炮吓流浪猫的插曲刻画守岁时秒针跳动的紧张感

"啪!"第一朵烟花在夜空中炸开时,表弟手里的荧光棒掉在了地上。我们全家挤在阳台上,仰着头等待下一朵烟花绽放。寒风钻进衣领,我缩了缩脖子,却舍不得进屋。

爸爸搬来小板凳,让我站在上面看得更清楚。妈妈把热乎乎的糖炒栗子塞进我兜里,暖意顺着口袋蔓延到全身。奶奶披着旧毛毯,指着天空说:"看,那朵像不像金元宝?"话音未落,又一朵烟花绽放,确实像个闪闪发光的金元宝。

表弟突发奇想,把几根荧光棒绑在一起,做成光剑挥舞。他的影子投在墙上,像个英勇的武士。我也学着他的样子,把荧光棒弯成手环戴在腕上。忽然,一朵紫色的烟花在空中绽放,像极了我的荧光手环。

"快许愿!"妈妈提醒道。我赶紧闭上眼睛,双手合十。耳边传来此起彼伏的鞭炮声,还有表弟大声喊出的愿望:"我要当宇航员!"我偷偷睁开一只眼,看见奶奶正对着烟花微笑,脸上的皱纹在光影中显得格外温柔。

十二点整,电视里新年钟声敲响。整个小区仿佛被唤醒,无数烟花同时升空。红的、绿的、金的、银的,像一场五彩缤纷的雨。表叔举起相机,想要拍下这绚烂的瞬间,却被表弟的光剑晃花了镜头。

守岁的最后,我们围坐在茶几旁分享糖果。我剥开一颗橘子糖,甜味在舌尖化开。窗外的烟花渐渐稀疏,但空气中依然弥漫着淡淡的火药味。奶奶说,这是年的味道。

躺在床上,我还能看见窗外偶尔闪过的烟花光亮。那些转瞬即逝的光芒,像一颗颗星星落在枕边。我数着烟花的余韵,慢慢进入梦乡。梦里,我变成了一朵烟花,在夜空中绽放,照亮了每个人的笑脸。

写作思路:

多感官描写:烟花光影、鞭炮声响、糖炒栗子温度动态场景:从等待烟花到烟花绽放的高潮人物互动:奶奶的比喻、表弟的创意、妈妈的提醒时间线索:从第一朵烟花到守岁结束童趣视角:荧光棒玩具、偷偷睁眼许愿南方:描写潮湿空气中烟花的朦胧美北方:加入踩雪看烟花的情节城市:高楼大厦间的烟花秀乡村:田野上空的烟花与星空相映

"嘶——"表弟把气球搓得吱吱响,扭成一条歪歪扭扭的"蛇"。我正想笑话他,忽然看见奶奶从老樟木箱底翻出一条褪色的布龙,龙鳞上的金线已经脱落,但那双玻璃珠眼睛依然炯炯有神。

腊月廿九,我们全家挤在客厅里准备蛇年装饰。妈妈剪的窗花是盘着的金蛇,爸爸写的春联上画着小蛇绕"福"字。表弟非要把气球蛇挂在吊灯上,结果"啪"的一声,气球炸了,吓得小花猫窜上了衣柜。

"以前过年都要舞龙的。"奶奶抖开布龙,灰尘在阳光里飞舞。我数了数,这条龙只有七节,尾巴还缺了一块。奶奶说,另外三节在隔壁张婶家,最后一节在巷口王爷爷的阁楼上。

于是,蛇年寻"龙"成了我们最大的任务。张婶家的龙身藏在腌菜缸后面,沾着花椒味;王爷爷那节龙尾塞在旧皮箱里,散发着樟脑丸的气息。我们像寻宝一样,把散落的龙身一节节找回来。

缝补布龙时,我发现每节龙身里都缝着张纸条。最早的那张已经泛黄,上面写着"1988年正月初一,小龙人舞蹈队成立"。最新的一张是去年写的:"希望小满考上重点初中"。原来这条布龙不仅会舞动,还收藏着时光。

除夕夜,我们全家举着布龙在小区里巡游。表弟举着龙头,我扶着龙身,爸爸在后面敲着脸盆当锣鼓。布龙虽然破旧,但在路灯下依然神气活现。路过的小朋友都追着我们跑,把布龙当成了会飞的蛇。

十二点整,烟花在头顶绽放。布龙的玻璃珠眼睛映着五彩光芒,仿佛活了过来。我忽然明白,为什么蛇年要找龙——因为龙会腾飞,会带来希望,会把我们所有人的心愿带上天空。

守岁时,奶奶把布龙重新收进樟木箱。我偷偷塞了张纸条进去:"希望布龙永远不要散架,每年都能带着我们的梦想飞舞。"窗外的烟花渐渐稀疏,但布龙的眼睛依然在黑暗中闪着微光,像两颗永不熄灭的星星。

写作思路:

双线叙事:蛇年装饰与寻龙故事交织生活细节:气球蛇、腌菜缸、樟脑丸等接地气元素时光印记:布龙内的纸条记录岁月变迁童趣视角:把破旧布龙想象成会飞的蛇主题升华:龙象征希望,蛇年寻龙寓意美好期许南方:描写潮湿天气对布龙的影响北方:加入雪地舞龙的场景城市:高楼间的布龙巡游乡村:田野上的布龙与星空

本文系ABC微课堂原创。


新年快乐!关注ABC微课堂,明天不见不散。

来源:鑫磊教育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