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性运动员,拒绝被恶意拱火

B站影视 2025-02-05 20:01 3

摘要:去年12月,饱经伤病折磨后重返赛场的朱婷,在2024年女排世俱杯的决赛中凭借一记经典重扣一锤定音,为她效力的意大利科内利亚诺俱乐部拿下冠军,也为自己赢得了「最佳主攻」的荣誉。

文 | 罗璟怡、张扬瑄

「我觉得你在挑拨离间!你想表达什么?」朱婷略带愠怒的回应打断了不怀好意的诘难。

去年12月,饱经伤病折磨后重返赛场的朱婷,在2024年女排世俱杯的决赛中凭借一记经典重扣一锤定音,为她效力的意大利科内利亚诺俱乐部拿下冠军,也为自己赢得了「最佳主攻」的荣誉。

腕伤痊愈、重尝胜果,本该沉浸在喜悦中的她,却被一个突兀又刁钻的提问迅速拽出——

「颁奖结束之后,您和姚迪打了招呼,但没有和李盈莹打招呼,是不是和她不熟?」发问者似乎在等待一个足以让混采区沦为修罗场的答案,可惜等来的却是朱婷正面、严肃的驳斥。

图源:腾讯新闻体育

被回怼得连连赔笑的他,慌忙以「问题比较抽象」找补,苍白的解释在朱婷的炯炯目光中更显可笑。把撺掇女孩们「扯头花」的老套把戏,生搬硬套到赛场并妄图无端挑起纷争,未免太过「自以为是」。

其实在世俱杯的颁奖典礼结束后,李盈莹第一时间就拉住朱婷,在领奖台前一起合照。她轻声对朱婷说:「朱姐,顶峰相见不容易,我真的好高兴。」

两位优秀的女运动员,见证过彼此的辉煌与低谷,在掌声中共同迈向高处。身份的转变丝毫不影响她们分开时在各自的生命里野蛮生长,相聚时又能够稳稳承托住对方的真情流露。

图源:领跃排球

即便如此,有人依然不愿意看见她们细水长流的情感,不死心地继续挖掘能被「添油加醋」的细节。那位记者反复强调自己「无恶意」,更像是此地无银三百两的愚蠢遮羞布。

这场被脑补出来的狗血大戏,再次把女性之间善妒、背刺的刻板印象牵扯到舆论中心。

女性互撕有这么好看?

纵观女性「内斗史」,「互扯头花」已经成了一种鼓动式的掐架。

娱乐场上,「双冰斗艳」总是占据头版头条;现实生活里,妯娌婆媳间的争吵从未缺席;影视剧中,两个漂亮优秀的女孩为了和同一个男人谈恋爱抢得死去活来;学生时代,「文科班女生多,容易勾心斗角」的言论不绝于耳…

而在竞技体育的赛场上,女性运动员之间本就蕴含的竞争关系更容易让有心之人为她们覆上一层微妙的氛围。

就连全红婵和陈芋汐这对双子星也逃不过被误读的宿命。

双人项目中,她们在10米跳台上同时跃起,重叠的身影沿着美丽的弧线轻盈入水,凭借意念合一的惊人默契,互相托举着走向最高领奖台;在激烈残酷的单人比赛里,两个小女孩并没有被好胜心和胜负欲撕裂,拥抱与眼泪就是彼此珍视的最好注脚。

但入戏太深的网友总是热衷于捕风捉影、踩一捧一,刻意在连续播放的合体视频里截取出一帧帧画面,从中寻觅不太自然的眼神或动作,继而无限放大、过度解读。

于是,「既生瑜何生亮」式的咯噔文学不断涌现,牢牢缠绕在全红婵和陈芋汐的职业生涯中;成绩、颜值、家世,全都变成了用于一争高下的维度。更有甚者还屡屡炮制两人的不和传闻,从而消解她们的连结、打破她们的聚合。

营销号对陈芋汐全红婵的恶意解读

这些荒谬的流言蜚语当然会不攻自破。只是,没有芥蒂的女运动员们尚且在被大做文章,而一旦争执发生,某些人便更加敏锐地嗅到空气中的火药味,继而像猎手捕杀般疯狂围拢、拱火、旁摇阴煽。

就在不久前,体操运动员管晨辰和吴柳芳的争吵频频引发关注。这边争论未息,那边已经在拉更多女性下场了。他们以两位主人公的性别身份为据点,将基于争论演绎为性别议题,并在两方横跳,言语稍有偏向,都会被解读为「站队」宣言。

本无冲突的两拨女性在挑拨之下,嫌隙出现、情绪堆叠,起初的争论也逐渐演化为互骂或是围剿。

‍‍‍‍‍‍‍‍‍‍‍‍‍‍‍‍‍‍‍‍‍

事件一出,「Girls Hate Girls」的嘲笑和唱衰声四起。女性内部一旦分化,小心构筑的大厦便会土崩瓦解。当身处其中的女孩们为这样的摇摇欲坠感到担忧时,旁观者却看得津津有味,似乎这样便可以印证「嫉妒」偏旁的合理性,从而收获「得逞」的快感。

网络评论借事件煽动「互撕」

正因偏见和争端来得毫无头绪,更多人意识到,是时候规避那些扔向女性的莫名「拉架」了。

场上的竞争、场下的争执,都是人之常情,场外的人无须因为主体是女性,就随时将其置于显微镜下酿造狂欢,让扣在女性头上的「好斗」帽子越变越大。

「反雌竞」并非最优解

互联网时代,更是有人将语言贬低、炫耀、排挤等暗斗行为归结为「雌竞」——他们为女性臆想出一场本不存在的恶性竞争,为女性创造出一个带着偏见与不满的「专属词」。

我们需要思考,难道因为这个名为「雌竞」的无端指摘,女孩们就应该避免一切竞争吗?急着抱团辩解,证明女性之间的关系纯和平而无竞争,就能摆脱绵延数千年的刻板印象吗?

答案是「不」。女孩们有的是摆在牌桌上的敞亮对抗,在这些良性竞争中,她们看进彼此身体中蕴含的内核能量,触摸彼此的脉搏,既是向对方致敬,也是驱使自己向前。

而这样的良性竞争,也正是千百年来女性们滚滚前行的动力之一。用「反雌竞」来对抗「雌竞」之污名,泯灭一切竞争,那么女孩们前行的路又在何处?

让我们把视线回到赛场——这个上演着无数次竞争剧目的舞台,广阔而敞亮,它容得下一切拉扯和碰撞,一切嘶吼与回响,也容得下一切来自对手的掌声与肯定。

女运动员们为对手送上眼泪和祝福的场面,并不少见。

张雨霏在亚运赛场为老对手池江璃花子张开双手,送上「Be the best of you」的祝福,在拥抱和泪水中,感受着她与白血病抗争后,重新生长出的血肉。

图源:中国体育报

赛中,她们一同从出发台起跳,在彼此挥臂所激起的水花中争先向前;赛后,她们在领奖台下交换着对彼此的敬意,用一颗心脏换取另一颗心脏的给养。

竞争是真,竞争带来的激励、相惜、泪水、温情,也同样真实。

换一个角度来看,将恨与妒归结为某一群体专属,并赋予其消极意义,是不是也会将女孩们合理必要的竞争划归为不健康的「雌竞」呢?

2024年罗马网球公开赛期间,外界对于郑钦文和大坂直美的关注一度拉满。然而热度并非来自于技术博弈,而来自于二人在去年因「教练风波」结下的梁子。

更多人将这场比赛视作是「仇人相见」,赛后的提问也是将两位运动员引向一部「复仇爽剧」,似乎要在相隔的球网中燃起一把巨火。

好在我们的高情商Queen Wen未能遂其愿。一句「作为妈妈回到赛场,本就不易,我将她当作普通的对手看待」,把大家的视线拉回了比赛本身,未让余火再燃。

在先前矛盾的背景下,这场比赛最核心的竞赛看点很大程度被忽略了。两位顶级运动员的对抗中,似乎一个挥拍,一次呐喊,都会被归作比赛之外的快意恩仇。

但在这片世界级的赛场上,竞争和对抗就应该被置于最显眼处。一味强调温吞忍让,拘泥于以和平有礼搭建的无形桎梏之中,更是对女运动员们专业性的不尊重。

若是对抗也被归为「雌竞」,试问女运动员们在赛场上的「全力以赴」,又该如何作解?

过往的许多文艺作品中,女性之间好像只有为八卦聚拢的「和」以及为资源出手的「争」。「雌竞」一词的诞生,更是为「塑料姐妹」站台提供了有力证据,把本就扁平的女性关系压缩到极致。

但女运动员们,验证着女孩之间更多的可能。她们丰富的情感,如同枝干缠绕,紧密相连又互相滋养,并非一次挑拨就可以斩断,单薄理念和单一框架,困不住肆意生长的联结。

俯身而观,只能看见女性与女性间低矮贴地的脆弱轮廓;把视线放平,才能看见她们更加立体、多元的情谊。


来源:体育产业生态圈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