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子柒停更三年,归来仍是顶流!李子柒与微念事件回顾

B站影视 2025-02-05 20:02 3

摘要:2024年年底,李子柒在停更三年后终于复出,并且一次性连续更新了2条作品。其最新作品围绕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漆器”展开,在微博发布1小时内播放量便超过759万次。网友纷纷留言表示:“终于回归了”“好久不见”。

2024年年底,李子柒在停更三年后终于复出,并且一次性连续更新了2条作品。其最新作品围绕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漆器”展开,在微博发布1小时内播放量便超过759万次。网友纷纷留言表示:“终于回归了”“好久不见”。

李子柒是一位对内容创作怀有深厚热爱的创作者。她投身视频创作领域,并非出于赚取广告费、开办公司、担任企业管理者等商业目的,纯粹是源于对内容创作的热爱。

这就如同一流导演不等同于影视公司老板,一流作家也未必能成功运营出版社一样,李子柒从一开始便无意涉足公司管理事务,一心专注于内容创作。

2016年,李子柒在美拍平台发布的视频吸引了杭州微念创始人刘同明的关注。刘同明以“让你安心做内容”为合作理念,成功说服李子柒与之签约。根据合约,李子柒负责内容创作,杭州微念承担营销推广与商业推广工作,相关费用双方各承担一半。

从时间节点来看,签约后李子柒的影响力从美拍逐步扩展至微博、B站,乃至YouTube等全球平台。2017年,双方合作模式从合约模式转变为合资公司模式,共同成立四川子柒文化传播有限公司。

刘同明在2017年融资时,曾向投资人明确表示,会珍视“李子柒”这一品牌,避免过度商业化对其造成消耗,不安排广告植入,也不开展品牌带货业务。

事实上,在其他MCN机构插手网红视频内容并大量承接商务合作时,李子柒的视频始终保持无广告植入的状态,即便在直播带货热潮中,她也未随波逐流,而是专注于视频内容的打磨。

在内容创作方面,李子柒拥有绝对自主权,微念从未干涉,这也导致在李子柒天猫旗舰店开业前,李子柒本人及微念从李子柒IP中获取的收益极为有限。唯一的收入来源是2017年为打击YouTube盗版而被动出海所获得的广告分成。

2018年8月,李子柒与故宫食品达成合作,李子柒天猫旗舰店正式开业。由于四川子柒文化成立时间较短,不符合当年天猫入驻品牌的审核资质要求,双方商定以杭州微念为主体申请和审核店铺,并约定了具体的收入分成比例,这一安排为日后的矛盾埋下隐患。

李子柒天猫旗舰店上线仅3天,5款产品便创造了千万销售额,而真正的销售爆发始于螺蛳粉的推出。2019年,李子柒螺蛳粉一经上线,日销量达二三十万包。

受益于2018年前后新消费品牌的兴起以及2019年李子柒的频繁破圈,李子柒牌螺蛳粉销量迅速攀升,月销量突破100万袋,与其他老牌螺蛳粉品牌拉开差距。

到2020年,李子柒螺蛳粉几乎垄断该赛道,带动了整个柳州螺蛳粉产业发展。随后藕粉、牛肉酱等产品的成功,使李子柒品牌的销售额和商业价值急剧增长。2019年,仅李子柒螺蛳粉销售额就达10亿元,次年整个品牌销售额达到16亿元。

为支持李子柒品牌发展,微念组建了500人的专业团队,涵盖研发、推广、品控、供应链等各个环节,而此时李子柒的内容团队仅4人。

李子柒商业品牌的成功推动微念估值快速上涨,2021年7月字节跳动投资后,微念估值达到50亿,但李子柒并未持有微念股份,与这一估值增长并无关联。

2021年8月29日,李子柒在绿洲账号发布动态,次日报警,将其与微念的纠纷公之于众。李子柒与微念的分歧主要体现在李子柒品牌的价值排序和商业化理念上。

在《鲁健访谈》中,李子柒明确表示,不希望“李子柒”三个字被过度商业化,因为商业化是把双刃剑,她更注重保护该品牌的文化价值。这也是她在诸多采访中强调制作优质视频内容、推动青少年参与非遗传播和乡村振兴的原因。

然而,对于微念这样的商业公司而言,最大化李子柒品牌的商业价值是必然追求,毕竟公司运营需要盈利以回报员工、老板和投资人。

在商业化过程中,李子柒本人及其内容创造的价值与微念运营品牌所创造的价值,哪一方更大,成为双方难以达成共识的关键问题,也是矛盾产生的根源之一。

在李子柒及其粉丝看来,李子柒品牌成功的基础是李子柒本人及其视频内容所构建的文化价值,因此李子柒理应分享公司收益,甚至在公司未来上市时获得相应回报。

但实际情况是,尽管微念累计向李子柒支付4000万,这本质上只是固定薪酬,她依然没有微念股份,仅为高薪打工人。

从公司与员工的关系角度理解,微念认为,作为公司旗下艺人,无论公司经营状况如何,都会按时支付薪酬,即便亏损也不会拖欠。

作为商业公司,微念关注的是李子柒品牌的商业价值。创业公司早期亏损较为常见,多数创业者的财务自由并非源于公司利润,而是来自公司上市后的高估值股票套现。

所以在微念看来,员工稳定拿工资,公司管理层承担风险追求高利润是合理的。

虽然文化价值由李子柒构建,但商业与文化运营相互独立。微念认为,自身在背后的运营和供应链搭建才是李子柒消费品牌商业价值得以提升的关键。除新品推出前李子柒发布新视频外,她很少参与额外宣传,且视频与产品实际关联度不大。

微念在产品宣传时,要求将李子柒个人与产品区分,重点突出产品质量、口味、口感和使用场景,一定程度上实现了李子柒本人及视频与消费品的切割。实际上,微念投资方在这一问题上也存在分歧。

2017-2018年,MCN微念凭借网红资源及电商运营、供应链能力,获华映资本、新浪微博等青睐。当时,MCN和网红电商发展迅猛,2016年网红仅在微博的电商收入就达108亿,papi酱、如涵等获高额投资。

但好景不长,多数MCN因难以复制头部红人、收入难规模化增长、变现模式单一且过度依赖个体,逐渐失宠,即便直播带货火爆时,90%的MCN仍亏损。

微念在运营和孵化网红上能力欠佳,甚至不如控股子公司尔西文化。2018年起,微念将多数网红交由尔西运营。如2020年尔西签约变装博主胡迪迪,助其在抖音收获400万粉丝。

2020年7月,微念凭借供应链能力,将公司定位从MCN转向新消费品牌,全力打造李子柒品牌。同年投资在柳州建厂,转变螺蛳粉生产模式,还在选品、营销等多方面投入,2021年上半年亏损近1亿。

当时新消费品牌行业公认投资回报率仅1:0.8,元气森林在2021年前也亏损,所以对微念来说,推动李子柒品牌发展、实现上市才是关键。

资本认可其转型,老股东继续投资,字节跳动也曾参与,但后来退出,或因认为李子柒对品牌贡献更大。

微念的发展与李子柒紧密相连,也契合资本市场变化。成立初期,借MCN热潮获多轮融资,虽孵化红人能力有限,但靠自媒体矩阵概念吸引投资。

2018-2019年后,新消费品牌投融资火热,微念成功转型,成为唯一转型成功的MCN。然而,在李子柒品牌利润收割期前,双方关系破裂。

网红的崛起承载粉丝期待,公众常赋予其光环。李子柒构建的世外桃源令人向往,但其团队发展离不开商业化。有商业活动就易有利益纠纷,即便独特如李子柒,也无法脱离商业规则,都要在规则中求生存、谋发展。

【文本来源@资本带鳄韭菲特的视频内容】

来源:彤音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