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2008年,97岁的钱学森躺在病榻上,身形愈发清瘦,忽然,他对前来探望自己的儿子钱永刚说:“永刚,支个电视行不行,多少钱?贵不贵啊?”儿子钱永刚听得心里直发酸。
2008年,97岁的钱学森躺在病榻上,身形愈发清瘦,忽然,他对前来探望自己的儿子钱永刚说:“永刚,支个电视行不行,多少钱?贵不贵啊?”儿子钱永刚听得心里直发酸。
钱学森是我国的航天事业奠基人,某乎高赞里有这样一条回复:“摸摸脊梁骨,有一根是钱学森给的!”是钱学森让中国人挺直脊梁,屹立于世界。
钱老不止是中国航天之父,还是中国导弹之父,中国自动化控制之父,和火箭之王,是中国航天事业的主要奠基人之一,是他让我国的核武器从无到有。
1956年2月,历经千辛万苦才回国的他,向国务院提交了《建立我国国防航空工业的意见书》,这份具有前瞻性的报告,为中国航天事业绘制了最初的蓝图。
4年后,在钱学森的亲自指导下,中国第一枚国产近程地地导弹“东风一号”发射成功。
当时,发射场上气氛紧张而凝重,钱学森紧盯着发射控制台,当导弹呼啸着冲向天空,尾部拖出一道长长的白烟时,整个发射场爆发出震耳欲聋的欢呼声,钱学森的脸上也露出了欣慰的笑容。
这一成功,不仅是中国国防力量的重大突破,更是向世界宣告,新中国有能力依靠自己的力量捍卫国家主权。
1970年4月24日,在钱学森的指导下,中国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东方红一号”成功发射升空,卫星在太空中播放着《东方红》的悠扬乐曲,那清脆的旋律通过电波传遍全球,标志着中国正式踏入太空探索的新征程。
那一刻,无数中国人为之热血沸腾,钱学森也成为了全国人民心目中的英雄。钱学森参与指导的导弹和卫星,让中国在国际舞台上站稳了脚跟,拥有举足轻重的话语权。
钱学森一生节俭,国家给予他副部级待遇,可他却从未动用过任何特权,20世纪60年代,国家考虑到他工作繁忙,要给他配一辆汽车方便出行,他却坚决婉拒:
“现在国家正处在困难时期,还有很多地方需要用钱,不用浪费国家的资源,我出门走路就好,再不行就坐坐公交车也可以。”
钱学森一生节俭,对物质生活的要求极低,他的家中陈设简单朴素,家具大多是使用多年的旧物件,有些甚至是从新中国成立初期就开始使用的。
他的衣服也是缝缝补补,穿了又穿,一件中山装洗得发白了还舍不得扔掉,身上穿的睡衣总是补了又补。
有一次,儿子钱永刚看着父亲那件满是补丁的睡衣,实在忍不住说:“爸,这件睡衣太旧了,我给您买件新的吧。”
钱学森沉默了一会儿,语重心长地说:“毛主席穿的睡衣,也打了这么多补丁。我们国家还不富裕,每一分钱都要花在刀刃上。如果我追求的是物质上的东西,当年就不会回国了。”
在饮食上,他也不追求奢华,粗茶淡饭便已满足,餐桌上常见的就是青菜,豆腐等家常菜。
他将自己的全部精力和心血都倾注在了科研事业上,对个人生活的物质享受毫不在意。在他心中,国家的发展永远高于一切,节省下来的每一分资源都能为国家的科研事业添砖加瓦。
2008年,久卧病榻的钱学森身体愈发虚弱,但他那颗心系国家的心却从未改变。一天,他突然对钱永刚说:“永刚,我想在这支个电视,我的钱够不够买台电视?”
钱永刚听到父亲的话,愣了一下,随即心中涌起一股难以言喻的酸楚。
2008年,电视早已普及,对于钱学森这样为国家做出卓越贡献的大科学家来说,买一台电视本是轻而易举的事,可他却一直未曾购置,这话说出去谁信?但事实就是如此。
原来,钱学森多年来一直习惯通过报纸获取外界信息,但年纪大了,视力逐渐下降,身体条件不允许他像以前那样大量阅读,看报纸变得十分吃力,所以,他希望通过电视,更直观地了解外面的世界。
钱永刚曾给他买过收音机,希望他能通过听新闻了解国家大事,可钱学森却连连摆手说:“老了,耳朵听得很辛苦!”
如今,他提出想买电视,只是想更直观地了解国家的发展近况,得知父亲想买电视的钱永刚,红着眼眶,带着复杂的心情来到商场。他一边挑选电视,一边回想着父亲为国家奉献的一生,心中满是对父亲的心疼与敬重。
电视买回来后,钱学森看得格外入神,每当新闻里播放国家在科技、经济等领域取得的新成就时,他的眼睛里都会闪烁着光芒。他常常看得忘了时间,家人提醒他注意休息时,他还会打趣道:“老了,倒成了电视迷。”
其实,他哪里是真正的电视迷,他只是太关心国家的发展,电视成了他晚年感知国家发展的重要窗口。2009年10月31日,钱学森在北京因病逝世,但钱学森的精神,永远活在每一个中国人的心中。
钱学森说:“我要尽最大力量,来建设自己的国家,让中国人民过上幸福有尊严的生活!”
来源:苦行僧2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