播1集全国第1,央视年代大剧爆了,阵容深厚,我想说:终于要火了

B站影视 2025-02-04 12:01 2

摘要:作为小编我呢,在过年期间,则是和家人在电视机旁,又重温了一遍《我是刑警》,看得是百感交集。

大年初七,虽说还在年里,但年味儿已经渐渐淡去了。

真诚发问:大家新年都过得怎么样?

作为小编我呢,在过年期间,则是和家人在电视机旁,又重温了一遍《我是刑警》,看得是百感交集。

一方面,是感叹剧情之精彩、案件侦破过程之纪实。

另一方面,则是感慨好剧不易得,很多时候颇有点可遇而不可求的意思。

但巧了不是,昨晚,央视一套,就又推出了一部年代大剧《六姊妹》。

该剧在仅播1集(平台更新3集)的情况下,就拿下了全国收视率冠军的宝座,并且收视率破3,强势至极。

至于晚上10点半左右播出的第二集,则因为时间段的缘故,收视率稍稍有所回落。

你问我到底好看不好看,我想说,绝对值得熬夜狂追。

第一、戏剧冲突层层递进,牢牢抓住观众眼球。

《六姊妹》开场便以一系列扣人心弦的冲突情节,将观众迅速带入那个充满烟火气与矛盾纠葛的故事世界。

首幕, “买肉” 情节。

宛如一把钥匙,开启了观众对那个物资匮乏年代的认知大门。

何家丽怀揣着全家人的期待,手持肉票,在长长的队伍中苦苦等待,满心欢喜地以为能为家人带回一顿丰盛的肉食。

然而,命运却跟她开了个残酷的玩笑,就在轮到她时,肉却售罄了。

经过一番苦苦哀求,她才勉强买到一点肉,其实就是一条不怎么大的猪尾巴。

可当她满心欢喜地回到家中,迎接她的不是家人的赞扬,而是父亲一句 “关键时刻女孩不如男孩”。

这句话如同一把利刃,刺痛了她的心,也激发了她内心深处对重男轻女观念的强烈反抗。

她毅然决然地剪去长发,换上男孩的发型,以这种极端的方式表明自己的决心。

这一情节不仅生动展现了当时生活的艰难,更让观众深刻感受到女性在传统观念束缚下的挣扎与反抗,引发了强烈的情感共鸣。

紧接着的 “救爹” 冲突,将剧情的紧张氛围推向了新的高潮。

何、汤两家因世代仇怨,关系一直剑拔弩张。

大老汤因当年向刘美心表白遭拒,心中的怨恨如同野草般肆意生长,竟找借口将何常胜困在库房里。

在这千钧一发之际,何家丽勇敢地挺身而出,毫无惧色地闯入现场,以犀利的言辞斥责老汤头。

这是勇。

而借着汤为民的帮助,成功解救出父亲,这是智。

这一情节不仅淋漓尽致地展现了何家丽的勇敢与果敢,更让两家的矛盾进一步激化,让观众对后续剧情充满了好奇与期待。

第二、人物形象鲜活立体,性格特点跃然纸上。

剧中的人物形象塑造堪称一绝,每一个角色都被赋予了独特的灵魂,显得有血有肉,性格鲜明。

大姐何家丽,无疑是家中的顶梁柱。

她坚强勇敢,面对生活的重重困境,始终保持着不屈不挠的精神。

从买肉时的艰难遭遇,到对父亲重男轻女观念的勇敢反抗,再到救父亲时的果断决绝,无一不展现出她的坚韧与担当。

她的每一个眼神、每一个动作,都仿佛在诉说着生活的不易与她的顽强抗争,给观众留下了极为深刻的印象。

父亲何常胜,是一个充满矛盾与复杂性的人物。

他深受传统重男轻女思想的影响,在一些关键时刻,总会不自觉地流露出这种陈旧观念。

然而,在他内心深处,却又深深地爱着自己的家人。

从他对妻子生孩子时的复杂情绪,到日常生活中那些不经意间的关心与呵护,我们可以看到他在那个时代背景下的无奈与挣扎。

这种复杂的人物性格,让观众对他既爱又 “恨”,也让这个角色更加真实可信。

大老汤,作为剧中的矛盾引发者,他的形象同样令人印象深刻。

因个人情感纠葛,以及父辈之间的恩怨,他对何家心怀怨恨,这种怨恨驱使他做出了一系列偏激的行为。

他的固执、记仇,在剧中被刻画得淋漓尽致。

他的每一次出场,都仿佛带着一股压抑的气息,让观众对他又气又无奈。

正是这样一个充满负面情绪的角色,为剧情的发展增添了不少波澜。

第三、时代氛围浓厚逼真,细节还原出神入化。

从服装、道具到场景布置,《六姊妹》前 3 集对 20 世纪六十年代的时代氛围进行了近乎完美的还原。

演员们身着具有鲜明时代特色的服装,走在老旧的街道上。

穿梭于充满年代感的房屋之间,每一个画面都仿佛是从那个时代截取下来的真实片段。

某些瞬间,我都能想象到,小时候那些旧挂历,一直在我眼前飘啊飘的样子。

至于生活中使用的各种道具,如肉票、老旧的自行车、发黄的报纸等,都成为了那个时代的生动注脚。

特别是何家丽拿着肉票买肉的情节,肉票作为那个物资匮乏年代的标志性物品,通过这一小小的细节,生动地展现了当时的社会背景和人们的生活状态。

再加上剧中人物的言行举止、生活习惯等细节,都与那个时代高度契合。

让观众仿佛穿越时空,置身于那个充满故事的年代,能够更加深入地感受剧情,沉浸在故事之中。

第四、再稍微多说一点。

我看《六姊妹》播出之后,一度有人觉得“恶臭”的点在于,该剧的前两集,“重男轻女”四个字充斥其中。

我简单说说我的想法。

首先,影视剧,尤其是年代剧,是要充分反映年代现实的。

当然,在如今的时代看来,所谓“重男轻女”思想属于不可取的糟粕,可在那个年代,许多老一辈人的观念,还没有及时改正过来。

所以,“重男轻女”思想,是当时普遍存在的。

所以毛主席曾强调,妇女也能顶半边天。

而《六姊妹》电视剧,将当时的这种普遍想法呈现出来,没有什么问题。

其次,电视剧对该种思想,是持驳斥、批判,还是推崇的态度,才是问题的关键所在。

看看老大何家丽的所作所为,以及对家人思想的影响,不正好明示了,剧集持有的态度吗?

正是“生男生女都一样,男性能做到的,女性也能做到”。

大可不必纠结。

来源:伊说说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