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年味越来越淡,华仔的声音可以说是让我被“年”这个字触动最大的时候。
今年已经是刘德华在超市上班20年了。
年味越来越淡,华仔的声音可以说是让我被“年”这个字触动最大的时候。
刘德华又来上班了
有一些歌曲,上至80老叟,下至3岁小孩,人人都会唱。
没有降智的歌词,没有雷人的MV。
腊月伊始,它们必定准时出现。
全国各地、大街小巷、超市商场,全方位无死角地把你包围。
它们就是贺岁神曲。
前奏一出,大家就会自觉开始迎接新年,歌声停止就意味着年味结束,时间点卡的比日历还到位。
贺岁神曲之首当属刘德华。
虽然产量最低,但传唱度最广。
每年春节搜索量都会达到当年的顶点
而且还不断进行着创新和改变。
2008年和玩偶唱了一个串烧版《恭喜发财之一家人》,普通话粤语兼顾。
2016年和李宇春合唱,来了一个加入Rap版的《恭喜发财2016》,也成为《澳门风云3》的推广贺岁曲。
18年还来了一个集五福活动版。
天王之外,开山鼻祖《恭喜恭喜》也不容小觑。
恭喜恭喜 ,中国娃娃
80年来,经过无数人的改编,已然成为收红包专属BGM。
邓丽君、卓依婷、张学友、中国娃娃都唱过。
对广东的小伙伴而言,除了国语贺岁歌,各种层出不穷的贺岁小粤曲也是中毒般活跃。
一到年末,商场自动分成三种。
第一种循环播放林子祥的《财神到》,第二种在循环《迎春花》,第三种把前两首混合循环。
迎春花 ,卓依婷
香港乐坛尤其喜欢唱贺岁歌。
不仅歌手出贺岁专辑、贺岁单曲,唱片公司还会推出群星合唱的贺岁专辑。
1994年,华纳就集林子祥、刘德华、叶倩雯、钟镇涛等等当年红极一时的明星于一台,推出了《喜上加喜》《天天报喜》双碟版贺岁专辑。
专辑中的每一首都传唱度极高,在搞过年气氛方面一绝。
粤语地区的朋友说不准还能从箱底翻到这张经典CD。
贺岁歌必须俗?
神曲年年有,但它们再怎么火也没法像贺岁神曲那样,听了一遍还想听,过了十年还能唱。
贺岁神曲到底做对了什么?
最重要的一点就是要俗。
“俗”有两种含义。
一种是烂俗,指的是歌曲在音乐制作上老旧乏味,甚至是粗制滥造。
另一种是通俗,它不带有贬义,更多指的是一种音乐状态。
就好比歌剧要在音乐厅里演才能突出其“雅”,工农群众能在茶余饭后唱起来就是它“俗”的表现。
这种音乐的主要目的就是供人消遣,让人能跟着唱起来。
通常音域较窄,没有复杂的跳进,节奏也较快,经常使用4/4拍这种能激发身体反应的节奏型。
更重要的是一定要有所重复,尤其是副歌。
这种重复包括歌词和节奏。
歌词的重复能降低学习的难度,加强记忆点。
而节奏的大量重复则会提高一首歌的“认知流畅性”。
因为听众在听歌时,注意力会更多集中在音高起伏上,对节奏的记忆往往基于潜意识,所以重复节奏最容易造成洗脑。
我们不需要耗费太多精力去记每一句是怎么唱的,前一句唱起,后一句就能自然地跟上。
就贺岁神曲而言,在俗的基础上还要加入喜庆感。
一来是歌词要喜庆。
人民日报曾经评选出十大春节BGM,分别是——
《财神到》《好运来》《恭喜发财》《常回家看看》《桃花朵朵开》《国家》《难忘今宵》《恭喜恭喜》《中国喜事》《发财发福中国年》。
就这十首歌,出现了386次“恭喜”,205次“祝福”,199次“发财”,186次“家”,48次“新年”,40次“拜年”。
二来是旋律要向上,要用大调,乐器也最好用打击乐器。
因为这样可以模拟敲锣打鼓的场面,把过年的传统融入音乐,让人一听到,就是满脑子的红彤彤。
这就是为什么,那些经典贺岁神曲,几乎都是各种吉祥话的排列组合,重复的次数越多越好,喊麦的声音越大越好。
毕竟没有一个中国人,听到这样冲进耳朵的祝福还不开心。
传播时机也很重要。
由于现在的年轻人不怎么看春晚了,所以贺岁神曲一定要能成为超市的BGM。
这就表示它要有促进购买欲的功能。
芝加哥洛约拉大学的实验发现,超市BGM节奏快的话,购物者的移动速度也会加快,购买的几率也会大大提升。
但鼓点的编排不能密集。
过于密集复杂的音乐会造成神经紧张,让购物压力变大,对老年消费者来说尤其如此。
再无贺岁歌?
已经2025年了,但每到过年,大街小巷放的还是那几首“恭喜你发财”。
怎么现在的人都不愿意写贺岁歌了呢?
很重要的一个原因是,经典太难超越了。
在音乐行业里,节日音乐的消费量并不算大,加上时间的局限,唱片公司一般不会花太多精力去耕耘这个市场。
所以一般有个几首传唱度比较高的曲目之后,大家也就都不会再去创作了。
这种曲目大多都是早年作品,因为那会音乐数量相对没有那么多,一些音乐公司会给歌手布置作业,让他们唱一些节日应景歌。
随着时间的推移,这些传唱度较高的也越发深入人心,大家的习惯性选择让它们成为经典,难以超越。
典型如牛姐的养老保险,《All I Want for Christmas Is You》。
欧美很多流行歌手都唱过圣诞歌,但大家仍然会在圣诞节选择这首1994年的老歌。
All I Want For Christmas Is You ,Mariah Carey
直到2024年,威猛乐队的《Last Christmas》才超越《All I Want for Christmas Is You》,成为Spotify年度播放量最高的圣诞歌曲。
而《Last Christmas》的发行时间更早,是1984年。
Last Christmas (Sped Up) ,Wham!
香港音乐的衰落也在无形中造成贺岁歌“后继无人”。
香港粤语歌一直是贺岁歌“扛把子”。
Twins出道的初期,几乎每年都会出贺岁歌曲。
但新世纪后,唱片行业日渐萎缩,歌手们都去演戏拓宽市场,出专辑变成赔钱买卖,更何况是贺岁歌。
就歌曲本身而言,贺岁歌的创意也比较有限。
无非就是锣鼓喧嚣夹杂着鞭炮轰鸣,歌词也几乎都是“发财”“团圆”这些,歌手发挥的空间比较小。
当代音乐人更加注重的是自我表达,自然不愿意创作这些有点土的贺岁歌。
节日的魅力不只是情感,也是音乐。
没有它们,这个节好像就不完整。
这大概是我们对音乐需求最具象化的时候。
来源:娱记娱乐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