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59岁的美国女宇航员苏妮塔·威廉姆斯正面临着人生中最大的挑战之一,她已经向公众承认自己已经多项身体机能,原本只需要在太空中停留8天的任务,如今已经滞留了近8个月。
声明:本文内容均引用权威资料结合个人观点进行撰写,文末已标注文献来源,请知悉。
59岁的美国女宇航员苏妮塔·威廉姆斯正面临着人生中最大的挑战之一,她已经向公众承认自己已经多项身体机能,原本只需要在太空中停留8天的任务,如今已经滞留了近8个月。
美国总统特朗普也已经将压力抛给了马斯克,要求他的SpaceX去接回这两位被困在太空中的宇航员。
这一切究竟是如何发生的?马斯克能扛起振兴美国航天的大旗吗?
太空探索是人类最为前沿的科技领域之一,宇航员则是这些探险之旅的先锋,不过长时间在太空生活可没有科幻电影里那样轻松写意。
美国女宇航员苏妮塔·威廉姆斯就是个活生生的例子,这位现年59岁的宇航员已经被困太空近8个月,连最基本的走路能力都已经丧失了。
在很多人的心里,走路是人类与生俱来的能力,可这项机能在太空中可完全变了样,因为人体在微重力环境下是会发生很大变化的。
现在我们的航天能力还没有科幻电影里面回的那样强悍,航天器对于重力的处理还是很弱的,威廉姆斯和搭档威尔莫尔已经在太空轨道上的微重力状态下生活了234天,如此长的无重力状态已经让人体的骨骼和肌肉出现了退化,毕竟太空中可不再像在地球上那样可以承受负荷。
根据现有的研究结论,宇航员在太空中每个月会失去约1%的骨密度,按照这样的比例如果连续8个月失去,后果可就叠加的非常严重了。
下肢和核心肌群的肌肉会严重萎缩,虽然宇航员可以在太空中通过特制的跑步机、拉力带和自行车模拟器进行锻炼,但这些人工设备还是不可能完全抵消微重力对身体损害的,8个月的太空生活已经让威廉姆斯忘记了行走的感觉。
而且宇航员返回地球后的气色红润和精神饱满其实也是健康假象,这种现象是微重力环境对体液分布的影响造成的。
在太空中体液不像在地球上那样向下流动,而是均匀分布在整个身体,涌向头部和脸部的血液比在地球上要多的多,所以很多宇航员的脸部是浮肿的,这才给人一种健康的错觉。
实际上这些宇航员在太空中逛了一圈之后,身体的承重骨骼和肌肉机能已经大不如前,虽然NASA一直对外宣称威廉姆斯的健康状况无大碍,但自家事自家知,对于自身的健康状况,显然威廉姆斯才能有发言权。
为什么美国堂堂一个航天大国,却连两位宇航员都接不回来呢?
问题还是出在他们乘坐的飞船星际客机上,这艘由波音公司制造的飞船原本计划搭载他们返回地球。
可在太空中出差还没几天,飞船就出现了严重的推进器故障和氦气泄漏问题,返航计划只能搁浅。
这可不是波音的星际客机项目第一次出状况了,早在2019年波音进行第一次验证试飞时,飞船的计时器就出现了错误,导致燃料过快消耗飞船偏离了预定轨道,没能成功与国际空间站对接。
而且波音在事故刚刚发生时,还拒绝了SpaceX的援助提议,在事故发生之后,马斯克已经多次表示愿意提供帮助,但波音却有自己的考虑,一直死鸭子嘴硬,坚持认为自己能修好飞船接回宇航员。
这里面其实还是经济问题在琐碎,从波音的角度来考虑,如果这次接受了SpaceX的援助,就等于变相承认了自己的失败,波音可是NASA的官方合作伙伴,如果连这么一个小问题都坚决不好,显得好像确实是有些无能。
于是这事情也就这么拖延了下来,时间一天天过去,飞船的修复工作依旧没有进展,两位宇航员也不得不继续在太空住酒店。
波音的拖沓终于让特朗普看不下去了,公开在社交媒体上发话,要求马斯克和SpaceX采取行动,接回滞留在太空的美宇航员。
可这次喊话究竟能有多大的作用还是有待商榷的,就算特朗普是总统,但美国的航天说到底还是NASA负责的,但NASA可不希望让SpaceX一家独大,波音就成了NASA用来制衡马斯克的手段之一。
NASA局长尼尔森已经公开表态NASA需要平衡各方利益,话里话外的意思就是防止太空领域出现一家独大的局面,可波音实在是烂泥扶不上墙,屡次掉链子让NASA的面子多次扫地。
特朗普的喊话不光是为了接回滞留太空的美宇航员,更是在逼迫NASA正视自己的困境,波音项目屡屡失败,特朗普已经逐渐对其丧失信心了,更何况NASA的各大项目是要疯狂烧钱的。
已经成立政府效率部的特朗普自然不想让波音继续这样无底线的吃美国政府的福利,从特朗普的角度来看,美国的火星登陆项目还是需要像SpaceX这样高效且富有创新精神的公司来推动。
所以这次隔空喊话其实是在释放一个信号,马斯克和他的SpaceX似乎已经成了美国航天未来的希望,无论是回收火箭、低成本太空运输还是计划中的火星登陆,SpaceX的每一个动作都寄托着特朗普的期待。
眼见着特朗普如此重视,马斯克自然也很好的抓住了机会,在喊话之后很快公开回应,表示将尽快行动,未来的美国航天格局可能真的是要变了。
在这方面的马斯克野心勃勃,希望通过商业航天让美国重新掌握载人航天的主动权,更要通过登陆火星让人类成了多星球物种。
随着两位宇航员即将搭乘SpaceX的龙飞船返回地球,马斯克的火箭技术必然将再次成了全球瞩目的焦点,美国航天能借此机会在马斯克的带领下再次伟大吗?
接回滞留在太空的美宇航员,对埃隆·马斯克的SpaceX来说似乎并不是一件难事,近年来SpaceX的龙飞船在商业载人航天领域大放异彩,成功执行了多次重要任务。
马斯克的雄心远远不止于地球和近地轨道,多年前他就提出殖民火星的宏伟计划,在当年来看马斯克的想法似乎有些天马行空,但现在再看其实马斯克的每一步动作都在让科幻梦变得越来越现实。
2024年,SpaceX的猎鹰9号火箭已经成功进行了上百次回收发射,这种高频率的发射不仅大幅降低了航天运输的成本,也让火箭回收技术成了全球商业航天领域的标杆。
SpaceX的星链计划也已经部署了近万颗卫星,形成了覆盖全球的互联网卫星网络,且不说这一项目是否受到争议,但在技术层面它的成就已经不可忽视了。
载人航天方面SpaceX也十分抢眼,龙飞船是目前全球唯一能重复使用的载人航天器,相比于传统的一次性载人飞船,这一技术突破必然具有革命性意义。
SpaceX的重型火箭星舰已经在多次测试飞行中展现了其强大的运载能力,据SpaceX官方透露,星舰未来将承担起月球和火星登陆的任务,其设计目标是实现多次往返地球与外太空之间。
这些成就已经让越来越多的人对马斯克的火星计划充满期待了,按照马斯克的设想,2026年第一艘无人星舰将飞往火星并进行软着陆,SpaceX也将在随后几年内实现载人登陆。这一时间表虽然已经多次推迟,但从目前的技术进展来看似乎并不是完全不切实际的。
不过登陆火星可没那么简单,毕竟现在美国的登月计划都多次跳票,更何况更远和技术要求更高的火星,火星登陆需要解决的问题更多,如何在长途飞行中维持生命系统,火星地表的生存环境如何以及怎样安全返回地球都没有确定的方向。
更何况马斯克设想的殖民火星还要解决如何在火星上建设宜居基地、能源供应以及人类长期生存的心理健康等问题,所以火星之路对于现阶段的科技来说还稍微显得有些远。
但SpaceX已经在多个关键领域取得了突破,星舰的发动机采用了全流量分级燃烧技术,大幅提高了火箭的燃料效率并减少发射成本。
SpaceX还在开发新一代的生命维持系统,一旦这些系统全部取得突破,将被应用于未来的火星任务中。
美国现在也在两条线作战,SpaceX的计划顺利的同时,NASA也在积极推动火星探索计划,根据NASA的阿尔特弥斯计划,美国将在未来几年内重返月球,并计划在2030年代实现载人火星任务。
虽然现在NASA的进展相对缓慢,波音这几个传统承包商的效率问题也屡屡拖慢了整体进度,但至少从美国国家的层面来看,一直是对深空探索保有期待的。
虽然万般不愿,NASA已经与SpaceX展开了多项合作,NASA的商业载人航天计划就将部分任务外包给了SpaceX,这一合作不仅让NASA降低了成本,也加快了美国重返太空的步伐。
SpaceX的快速发展也为NASA的火星计划提供了技术支持和创新动力,SpaceX的成功与否不仅关系到马斯克的火星梦,也直接影响到美国在全球太空竞赛中的地位。
从现在的发展形势来看,美国想要保持住既往的太空优势是不太容易的,最大的竞争对象就是我国,这两年我国在航天领域的进展还是十分显著的。
我国在月球探测、火星任务和空间站建设等方面都严格按照既定时间表向前推进,比起美国的各项跳票计划不知道靠谱了多少。
现在我国的天问系列火星探测器已经成功登陆火星并传回了大量科学数据,我国空间站建设也在稳步推进,预计将在未来几年内完成全部建设任务。
马斯克的SpaceX必然为美国航天带来了新的希望,从回收火箭到载人航天再到未来的火星殖民计划,马斯克和他的团队正在一步步实现着曾经看似不可能的梦想。
太空探索从来都不是一帆风顺的,技术挑战、经济成本以及国际竞争都是必须面对的现实问题。
参考资料:
2名美宇航员已滞留太空大半年 特朗普给马斯克下令:去接回来 国际在线2025-01-29
马斯克操盘,美国航天能“再次伟大”吗? Zaker新闻 2025-01-29
列国鉴·美国|记者观察:美国载人登月的困境与迷思 新华网 2025-01-17
来源:说宇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