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六冠王许银川自从2014年退出个人赛后,一直处于“半隐退”状态,每年只参加象甲联赛和碧桂园杯,到了2020年广东碧桂园队解散后,六冠王许银川彻底封刀挂剑,退出了棋坛。
六冠王许银川自从2014年退出个人赛后,一直处于“半隐退”状态,每年只参加象甲联赛和碧桂园杯,到了2020年广东碧桂园队解散后,六冠王许银川彻底封刀挂剑,退出了棋坛。
不过,尽管许银川特大选择了主动隐退,做起了网络直播,不掺合当今棋坛的“是是非非”,但是,树欲静而风不止,隐退后的许银川特大,依旧无法避免棋坛饭圈粉对他的网络攻击。
当然,饭圈粉对许银川特大的攻击,平时只是持续不断,但如果碰到某个偶然事件,在某个主播的蓄意煽动下,或某些饭圈博主对许银川与他人的一些纠纷摩擦刻意夸大的情况下,就会爆发阵阵攻击高潮。
远的就不说了,比如前段时间,象棋王子直播的时候,凭空杜撰出一个录音门背后的“神秘人”,没想到饭圈粉听了之后,断定幕后的“神秘人”是许银川,于是,他们自发组成了网络大军,冲击了六冠王许银川的直播间。
而最近,微学堂与许银川特大几年前的“合作摩擦”事件被曝出后,饭圈粉再一次狂热了,他们认为许银川违背了“诚信”,许银川这么大的“把柄”既然被暴露出来,他们岂能轻易放过?于是,许银川特大又遭受了一波攻击狂潮。
其实,微学堂与许银川特大2019年的“合作摩擦”,不过是现代商业合作中的常见现象,但是,这却让许银川特大成了“众矢之的”,这真让人难以理解,难道,整件事的过错,全在许银川吗?如果仅仅听从某些网络主播的“选择性叙事”,好像确实是许银川失信了。
但是,仔细查看曝出的聊天记录,了解整件事的更多内容时,就会发现,微学堂与许银川产生的合作摩擦,只是一场未达成的商业协议,并不完全是许银川的错。
根据抖音主播“吃瓜象棋”曝出的聊天信息,双方当初应该是达成了“口头约定”,约定内容,大致是许银川为微学堂录制一套马炮残棋课程,微学堂则通过公众号为许银川的棋校进行招生宣传。
在达成口头约定后,这期间,微学堂在他们的公众号发布了数篇宣传招生的文章,但许银川因个人事务未能录制课程,此后,双方多次沟通,因沟通产生不愉快而终止了合作。
合作中止后,聊天记录显示,许银川曾提出赔偿微学堂的广告宣传费用,给予经济补偿,但是,微学堂方面并没有接受补偿,双方至此就算正式终止了合作,而微学堂承诺不会公开聊天记录。
没想到时隔六年,微学堂却在2025年将当初的聊天内容提供给了某网络主播,最终聊天内容被公之于众,以至于演变成了“饭圈粉”对许银川特大声势浩大的“道德批判”。
其实,许银川与微学堂的合作摩擦,本质上是一次未竟的商业尝试,而商业有商业的规则。在现代商业合作中,双方如果有合作意向,未签署正式合同前,口头上达成的约定,一般情况下,都不会“太算数”。
因为口头约定往往比较简略,无法具体明确双方的权利和义务,而这些没有明确的权利义务,很容易在后续的合作中因为没有达到各自的预期而引发纠纷,因此,在商业合作的实践中,双方达成合作,通常都是以签订合同为准。
当然,口头约定并非全然无效,如果前期达成了口头约定,还未签订正式合同期间,造成某一方付出了一些经济代价,或者造成了某一方的经济损失,那另一方只要赔偿这部分损失,终止合作也无可指责。
具体到六冠王许银川与微学堂的合作,聊天记录里面许银川那句“你们把棋手的地位放的何等之低”,以及许银川提出的预期:“我记得当初的约定是招收100名学生,但毫无帮助”等细节来看,正好印证了没签合同,具体权利义务不明确,预期没达到而引发了纠纷。
但在合作中止后,许银川提出赔偿微学堂的广告宣传费用,这就是担当,因而,就不该受到指责。况且,微学堂当初承诺不公开聊天记录,没想到六年后,却将当初的聊天内容提供给了某网络主播公之于众,这种出尔反尔的行为,也没看出他们自己有什么诚信。
因此,微学堂与许银川的这起商业合作摩擦,在合作中止后,当许银川提出赔偿的那一刻,他本人已经没什么可指责的了,所以,这件事,不该演变为对许银川的“道德批判”。
而那些攻击许银川的饭圈主播,也不应该对这起商业合作中产生的“摩擦”采取“选择性叙事”,刻意忽略“口头协议”和“提供赔偿”等关键信息,将事件简化为“许银川失信”,更不应该将其上升为“人格批判”。
在商言商,在棋言棋,当我们讨论一位职业棋手时,真正的焦点应当是:他如何用“仙人指路”破解困局,如何以“屏风马”构筑防线,如何在楚河汉界间演绎人类智力的极致之美。
而今日的棋坛,更不应该有饭圈的“撕扯”,而需要倡导正能量,需要更多人对棋盘上的智慧报以掌声——无论执子者是昔日的许银川,亦或未来的新一代棋王。
棋友们,我是老街酒客,专注于象棋比赛分享,象棋资讯分享,棋人、棋事评论等。喜欢象棋的棋友,可以关注我,随时了解象棋比赛信息。
来源:老街酒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