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光灯下的选择!从中国超级散打王,看年轻运动员该如何坚守热爱

B站影视 2025-02-03 11:30 3

摘要:若金受砺,若泥在钧;云程发韧,万里可期。每一位散打名将通往荣耀之巅的路,皆为勤奋与坚持铺筑。我们常说一句话,台上一分钟,台下十年功。正是因为我们看不见的他们的那些努力,才有了观众看的见的那些成绩。

若金受砺,若泥在钧;云程发韧,万里可期。每一位散打名将通往荣耀之巅的路,皆为勤奋与坚持铺筑。我们常说一句话,台上一分钟,台下十年功。正是因为我们看不见的他们的那些努力,才有了观众看的见的那些成绩。

对于一名年轻的散打运动员来说,他的一个经典招式,一次荣耀夺冠,当观众决定选择其走入自己内心,成为偶像时,如同一名演员登上荧幕,如果他年轻、帅气、身材好,固然重要,但如果只有这些,那么很快就会有更年轻、更帅气、身材更好的人把他替代。所以,成为一时绽放的焰火,还是恒久发光的王者,这对年轻的散打运动员来说,是一个选择。

01走下擂台 归零再出发

Need to be calm

在散打的擂台上,年轻的运动员渴望通过成绩和荣誉来证明自己,这些成就不仅是对他们辛勤训练的肯定,更是激励他们继续前进的力量源泉。然而,荣誉的光芒虽然耀眼,但它们也如同流星一般转瞬即逝。对于年轻的运动员来说,最重要的是在荣誉过后保持一种归零的心态,因为持续的努力训练才是运动员职业生涯的基石。

时间追溯至2000年,初出茅庐的柳海龙站在中国武术散打王争霸赛的擂台上,过关斩将,力挫群雄,勇夺散打王桂冠,成为第一位“散打王”。顷刻间,闪光灯如电,呐喊声如雷,花海如潮水般,一切耀眼而夺目。走下领奖台的他选择了从零开始,进入更加艰苦的训练中,为更高的荣誉努力拼搏。

柳海龙(黑拳套)在比赛中

柳海龙表示,自己并没有特别崇拜的偶像,但比较喜欢泰森。因为泰森18岁开始打职业比赛,20岁拿下重量级冠军。很多人将泰森的成功归功于天赋,但在柳海龙看来,泰森的日常训练内容和计划更加震撼人心、值得敬佩与学习,也正是凭借不间断的高强度科学训练,泰森才取得了职业生涯总胜场数50次的辉煌战绩。

柳海龙选择日复一日的艰苦训练,在擂台上不断突破自我,先后斩获散打王桂冠和超级散打王称号,在散打武林创造出神话般的战绩,成为一代人心中当之无愧的超级偶像。

It takes practice to succeed

聚光灯下,不被荣誉冲昏头脑,继续保持积极向上的态度,去面对接下来严格的训练和激烈的竞争,始终坚信自己可以变得更好。这种心态可以让年轻的散打运动员在职业生涯中不断进步,尽管未来或许会遭遇心理和身体上的挑战,但仍需坚持训练,展现出坚韧不拔的精神。而关于持续训练的必要性,柳海龙与他的教练翟寿涛有着自己的看法。

柳海龙认为,一些人喜欢跟他开玩笑,常常说他是天才,平时不用特别训练,只要在比赛时正常发挥,自然可以拿到好成绩。其实不是这样的,作为一名运动员,没有偷懒一说。每天必须要不断地训练,多参加比赛,去经历不断地磨炼。他的职业生涯期间,就是一天训练接着一天训练,一场比赛接着一场比赛,相加起来的整合,这是必经之路,也是唯一之路。

教练翟寿涛指出,要想成为散打高手,需要脱胎换骨,只有磨炼才能成器。其中最重要的是磨技术,雕琢技术,因为动作不能粗糙,打击需要精准,否则就会放空炮,白耗体力。一旦技术变得精准,对手就会变得怕你,不敢再随便打你,他随便一个空档就会被你抓住,当你抓他一两回,他就会紧张和害怕,进而动作就可能变形。如果要想做到这一点,就要依靠平时的“磨”,磨得见缝即可插针,磨得打击即可有效。

柳海龙(红拳套)和教练翟寿涛

年轻的散打运动员在擂台上以拳脚为笔,以汗水为墨,书写着属于他们的青春篇章。无论取得多少荣誉,他们都必须回到训练场上。只有归零心态与持续努力相结合,年轻的他们才能够在荣誉的光环下,依然保持初心,实现更高目标,走得更远更稳!

本文系作者投稿,不代表散打王官方观点

部分图片来自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责任编辑:木四

来源:散打王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