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超视觉艺术古已有之,此处的超如果是指超大规模的话,那中国长城、埃及金字塔等超大建筑就是超视觉艺术。当代美国大地艺术家克里斯托创作的大地艺术,就其规模而言,当然也是超视觉艺术。但融艺术却完全是一个新概念,它是电视艺术诞生后,通过与各种艺术的融合,才产生的一种新质
超视觉融艺术宣言
王国平
超视觉艺术古已有之,此处的超如果是指超大规模的话,那中国长城、埃及金字塔等超大建筑就是超视觉艺术。当代美国大地艺术家克里斯托创作的大地艺术,就其规模而言,当然也是超视觉艺术。但融艺术却完全是一个新概念,它是电视艺术诞生后,通过与各种艺术的融合,才产生的一种新质艺术。我从40年前成为电视人之后,就一直不断创作超视觉融艺术,将电视艺术与其他艺术进行充分融合,在2025年元月,我经过几十年的创作实践,今天正式向全世界第一个提出超视觉融艺术理论。
艺术一般被分为七大类:舞蹈、音乐、绘画、雕塑、建筑、文学、戏剧。后来有了电影、电视、游戏、互联网等,艺术门类又有所增加,以往各类艺术都是泾渭分明、相互之间不交叉的,但自从电视诞生以后,这一切发生了根本性的颠覆和改变,而互联网和手机移动客户终端的横空出世,又将各种艺术的界限彻底打破,跨界艺术层出不穷,无界艺术悄然兴起,其实另一种融合艺术早就露出端倪,并已硕果累累,只是从无人创立和提出这个新概念名词而已,也就是说超视觉融艺术的作品早已呈现于世,而创作超视觉融艺术的艺术家并不知自己的作品叫“超视觉融合艺术”,观众更不知这个叫“超视觉融艺术”。
电视的发明带来了一种全新的传播概念,也使艺术发布、展览的载体和空间发生了根本改变,在没有电视台之前,电影只有在电影院里才能上映,戏剧也只有在舞台上才能演出,文学的传播媒介靠文字和书,不管是音乐、舞蹈,还是绘画、雕塑,它都有自己的传播媒介和呈现载体,但都有时空局限的。电视技术和电视艺术的迅猛发展,使古老艺术和新潮艺术都拥有全新的传播媒介和载体,且不受时空局限,电视可以无处不在,电视的家庭化观看,也突破了剧场、电影院的封闭空间,电视对各类艺术最大的影响,就是促进了各种艺术相互交融,重新组合,焕发异彩,使艺术真正进入到融艺术的新阶段,这其中完全就是由于电视的大众和传播,对艺术发展起到了决定性的作用。
随着5G智能手机和移动互联网的突飞猛进,我们今天已渐渐远离电视时代,正进入到无时不有和无处不在的移动互联网碎片化微时代,各种新艺术借助于新技术、新媒体、新平台,又跨入到无所不融的融时代。如在2024年9月19日至10月18日,在上海举行的首届上海国际光影节,其实就是超视觉融艺术的集中展示,上海国际光影节在各区开展的建筑投影秀、光影秀、光影艺术装置展、灯光音乐会、花车游巡、文化艺术展等129场活动,就是将建筑、树木、公园绿地与3D、多媒体、AR、VR等数字技术和雾森、光束灯等设备融合出如梦如幻的光影艺术。在新媒体和自媒体的推动下,首届上海国际光影节全媒体传播量达到空前的30亿次,吸引市民游客1620多万人次,带动消费38亿元,实现“人气、消费、流量、口碑”全面丰收,这是超视觉融艺术在新媒体时代的大爆发,这也证明超视觉融艺术,从创立时的小众先锋前卫艺术,到如今已演变为全民狂欢的大众艺术。
当今的超视觉融艺术是真正打破各种艺术之间的壁垒,是彻底填平各种艺术之间的鸿沟,是完全拆除各种艺术之间的藩篱,是消除各种艺术的隔阂,是大会合,是大交织,是融会贯通、合二为一,是融为一体、熔于一炉。
融合与跨界不同,跨界还是停留在表面上的,而融合则是本质上的。跨界通常是指艺术家能横跨艺术的多个领域,但艺术原有的本性和形式还是独立完整的,跨界只是说明艺术家多才多艺而已,如王小慧最早是学建筑的,后来又成为摄影家,又做过电影导演,还是雕塑家、新媒体艺术家等等,所以,媒体都称她是跨界艺术家。已故大画家陈逸飞也是成就卓越的跨界艺术家,他除了是功成名就的油画家之外,他还跨界做电影导演,又搞城市雕塑,也搞服装设计,还出版刊物等。但是,就他们创作的作品而言,油画还是油画,电影还是电影,摄影还是摄影,雕塑还是雕塑,服装还是服装,刊物还是刊物,原有的各种艺术本性和形态丝毫没有改变,跨界艺术家并没有改变艺术形式,只是跨界艺术家比一般单一艺术家有能力跨界驾驭其他艺术。
何谓超视觉?百度上对超视觉的定义为:人的肉眼无法直接观察到,是超出人类常规视觉范围或视角的,或者人在思想中的平面及立体空间思维模式(如想象、幻象、梦境、神话、传说、超现实艺术作品等)中出现的形态。百度对超视觉的定义强调“肉眼无法直接观察到”,而我创立的超视觉融艺术理论虽然在突破常规人类视觉这一点上与百度定义有异曲同工之妙,但更强调的是一种可见的超视觉,所以百度上对超视觉的定义,其实与我提出的超视觉理论同中有异。
我所说的超视觉也有别于陈逸飞提出的“大美术、大视觉”概念,“大美术、大视觉”是相对于传统美术范畴而言,“大美术”只是艺术门类概念上的延申和扩大,它将更多的设计门类纳入视觉艺术的范畴,但其在创作上每种艺术形式都保持着独立,并不跨界,更不融合。陈逸飞将美术上升到视觉艺术,又将视觉艺术发展成了一种文化产业,正是这种“大美术、大视觉”的观念,使陈逸飞广泛涉足于服装设计、模特经纪、城市雕塑、电影及出版等艺术的各个领域,正是这种“大美术、大视觉”理念使他的事业变得无限广阔,成为中国创意和时尚产业的开拓者。
我提出的“超视觉融艺术”是指一种多门类艺术自我整合的新形式,它从不同艺术形态中提炼元素,并进行融合,是超视觉与融合跨界的大组合,这种艺术创作形式通过电视传播和网络及新媒体或自媒体更利于被大众广泛接受,其艺术表现形式整体呈现出一种多元化以及不同艺术类别和艺术表现方式(造型艺术、舞台艺术、影视艺术等不同艺术门类和艺术领域)的整合运用,比如在电视艺术中运用大地艺术、行为艺术、布雕艺术,或是在舞台艺术中运用装置艺术等。其表现内容主要是表达一种特殊的艺术观念和个人情感,这种观念和情感促使人们趋向团结或者是让人们的艺术精神趋于凝聚,并力求让所有的受众群体都能够理解这种艺术的新形式。我对这一观念的革新,将陈逸飞原先“大美术、大视觉”艺术提升到一个新的高度,是对美学理念新的演绎和新的发现。超视觉融艺术追求和呈现的是跨界融合,打破原来的泾渭分明,追求视觉张力,让艺术达到“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的美学新境界。
近几年来超视觉融艺术多用于大型演出与活动,比如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文艺演出《伟大征程》、外滩灯光秀、上海国际光影节、北京奥运会上烟火脚印、G20峰会水幕秀、还有各大旅游景点推出的实景秀。比如最著名的要属张艺谋导演的“印象”系列,每个“印象”演出都成了当地旅游的一大IP。实景演出是一个以真山真水为演出舞台、以当地文化、民俗为主要内容、融合演艺界、影视界大师为创作团队的独特的文化模式,是中国人的独创,是中国旅游业向人文旅游、文化旅游转型下的特殊产物。“印象刘三姐”是张艺谋印象系列的开先河之作,它的舞台就是漓江的山水,包含方圆两公里的漓江水域、十二座背景山峰等,节目是直接在江面上演出的,包含了广西山歌、瑶族、壮族、苗族的少数民族风情、漓江的渔火和渔民生活、风情舞蹈……“印象丽江”是在“印象刘三姐”之后推出的,也是印象系列里唯一一个在白天进行的演出,它的舞台是位于海拔3050米的玉龙雪山甘海子,巍峨的雪山背景,给人强烈的视觉冲击。“印象西湖”有令观众印象深刻的“绝美巨扇”及“天鹅湖”等节目。
这些实景秀完全符合超视觉融艺术的特征,它们规模宏大,融合舞蹈、声乐、杂技、声光电等多种艺术形式,突破原有剧场封闭空间进行演出,舞台形式不再局限于音乐会或舞台剧等单一化的形式,但它们与我导演的超视觉融艺术作品的唯一区别就是,它们的这种演出是固化了的长期的商业演出,而不是临时的为艺术创作或为电视拍摄而进行的短暂艺术行为。
今天,由我率先发表的超视觉融艺术宣言,我认为超视觉融艺术追求并呈现的是惊世骇俗的极致美学、气势磅礴的宏大美学、异想天开的夸张美学、夺人眼球的震撼美学。我率先总结出超视觉融艺术主要有五大艺术特征,这五大方面也是衡量和鉴别是否是超视觉融艺术的标准和标尺,它们是:
1. 突破传统:观念超新,神会心融。
2. 突破常规:规模超大,情景交融。
3. 突破平凡:视角超广,一彻万触。
4. 突破壁垒:粘合超强,水乳交融。
5. 突破时空:影响超久,兼蓄并融。
1. 突破传统:观念超新,神会心融。传统美术观念是通过描摹现实、还原现实来创造艺术作品,现代派美术和后现代主义主张反其道而行之,主张观念先行,创作出用心感悟的用自我意识或梦幻构成的非现实世界。在当代艺术观念指导下创作出许多绘画作品,只是呈现出的形态与传统美术作品大相径庭而已,但艺术家创作所用的材料和媒介没有发生任何改变,自从大地艺术、行为艺术、装置艺术等诞生后,美术创作的艺术观念又发生了翻天覆地的改变和质的飞跃,艺术家信手拈来,可任意将生活中的各种物件在思想和观念引领下,经过刻意的重新排列组合或摆设展示,以表达艺术家的个人创作意图,甚至不惜动用人体作为创作手段或媒介,或借助自然山水和城市景观。超视觉融艺术的新观念就是特别强调和注重用人体作为创作题材和媒介,还充分利用现实中的自然景观和城市景观,并与之融为一体,从而创作出与传统艺术观念迥然有别的风马牛不相及的超新观念作品。例如大地艺术家克里斯托就完全依附于美国大峡谷、德国柏林议会大厦、中国长城、法国巴黎凯旋门等自然和城市景观进行创作;蔡国强的烟火艺术就以上海的黄浦江为空间背景进行表演;我在导演李双江MV《我爱五指山,我爱万泉河》中,所创作的大地艺术,也是用山和红布作为材料和介质。
2. 突破常规:规模超大,情景交融。一般美术作品从不以追求面积或体积大为最高目标,中国画追求意境,西方油画讲究色彩和意念,但也有例外,如《清明上河图》就长达15米,敦煌的莫高窟大型壁画、外国的宫廷画和教堂壁画等也都以大而著称,有些城市雕塑也比较庞大,尽管是大,但所有超大艺术作品,它并没有进入到融艺术的范畴,因为大归大,其作品本体还是独立和单一的。超视觉融合艺术是当代技术和融合观念推动下产生的新质艺术,是非常规非传统的新概念艺术,它注重与自然山水巧妙嫁接,融为一体,它追求与城市景观前后呼应,共映生辉,所以,超大规模和超大体量,就是它最显著的外部特征,无大不成其超视觉融艺术。如现代人类历史上历届奥运会盛大开幕式、闭幕式的表演,就是以大取胜,大型团体操表演人数超多,规模巨大,气势宏大;还有如张艺谋开创的一系列“印象”实景秀也都借助于当地山水为舞台,呈现出超越剧场演出的超大演出阵容,追求与自然景观融为一体的超大演出效果;还有如为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年的文艺演出《伟大征程》,也是以超大规模的演出而征服全国观众。其实,单就超大而言,实质上古已有之,如埃及金字塔和中国长城等等,但它们只是在单一的建筑艺术领域达到了顶峰,还从未与其他任何一种艺术相融合,所以,仅仅是大还不能简单称之为是超视觉融艺术。
3. 突破平凡:视角超广,一彻万融。人类观察世界的眼睛,其视觉局限是与生俱来的,人的视角一般不超过120度,原始人的视角还受到自身身高的限制,除非爬树或登山,才能远眺或俯视,现代人还可借助高楼大厦,轻而易举就能达到古人“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的目标,但人的最大奢望是能拥有象鸟一样的一双眼睛能从空中俯瞰大地,飞机的发明使“上帝的视角”梦想成真,所以,“上帝的视角”就是超视觉融艺术的最大根本特征,艺术家在创作构思超视觉融艺术作品时,往往会主动自觉地模拟鸟瞰的俯视效果来设计构图和创意造型,这种从“上帝的视角”来专门创意的造型,观众或游客只有借助于飞行器或站在一个高度,才能欣赏到这种鸟瞰的美,而通常人站立平视时绝无可能发现这种美的,这就是视角的差异。如张艺谋执导的2008年北京奥运会,只有通过航拍才能欣赏到烟火足印的壮观;鸟巢体育场呈现的《清明上河图》画轴也只能在看台最高处或通过航拍,才能俯瞰看到它的全貌;还有如我执导李双江MV《我爱五指山,我爱万泉河》时,在中国MV中第一次运用飞机航拍红布包裹的山头,观众才能发现并感受到大地艺术”红色江山“气壮山河的壮美。这种“上帝之眼”或称作“开天眼”的创作手法在古今中外城市设计和园艺设计及建筑设计等领域运用得也较为广泛。如2021年上海花博会主题馆的顶层俯视造型是巨大的蝴蝶形状;如东方艺术中心的顶层俯视蝴蝶兰造型;在建的上海大歌剧院的屋顶俯视中国折扇造型等。这些由设计师创意的巨大图案,一般游客是无法发现的,只有通过航拍视频和俯拍照片才能知晓并欣赏。
4. 突破壁垒:粘合超强,水乳交融。人类早期的艺术是泾渭分明的,音乐就是音乐,美术就是美术,舞蹈就是舞蹈,文学就是文学……自从戏剧产生后,又先后出现了电影、电视、互联网、游戏等技术支撑下的综合新艺术,艺术开始在科技的催化下,开始相互影响、交叉发展并向综合艺术方向裂变和发展,艺术之间的界限慢慢变得模糊,许多前卫美术家、先锋艺术家勇敢地打破传统艺术之间的桎梏,奋力冲破艺术之间的藩篱,寻求艺术形式的重新组合,或突破艺术之间的壁垒,跨界追求艺术基因的交融裂变,使艺术奇葩能破茧而出。超视觉融艺术就是在这种艺术创新精神的激化下,打破隔阂,将各种艺术手段融会贯通,将各种艺术门类融为一体,超视觉融艺术不是跨界的简单超越,它是深度的融合,是超强的粘合,几种艺术形式之间已达到了不可分离的胶着状态。尤其是它运用现代电视传播和网络及移动互联网技术作载体,已拥有无处不在、无时不有的优势及电视艺术、新媒体、多媒体、融媒体的特长,使许多艺术的创作从不可能变成可能,而其影响力之大,传播力之快,也使超视觉融艺术横空出世,立竿见影。如我导演MV《我爱五指山,我爱万泉河》时,就完全充分将音乐、美术、电视与海南山水融为一体,从而产生了石破天惊的融合之美;而张艺谋印象系列也将声乐、舞蹈及高科技声光电融合在一起,创造了一种无与伦比的融合美;北京2008年奥运会和2022年冬奥会,也是各种艺术集大成者,其奉献的一场场艺术盛宴就是粘合超强的融合之美。
5. 突破时空:影响超远,兼蓄并融。艺术又可分为时间艺术和空间艺术,空间艺术都是固化的,有特定的物质形态呈现出艺术的内容,时间艺术则是抽象的,是即时的,是随着时间的流动才发生的。戏剧、电影、电视、互联网、游戏、多媒体、融媒体、新媒体等是综合艺术,是时空结合的艺术。超视觉融艺术则完全突破时空,它的存在方式多是及时性、瞬间性的,追求一种“霎那就是永恒”的稍纵即逝的瞬间爆发美感,如蔡国强的烟火秀即是如此。观众现场感的即时效果是时间艺术的特征,同时,它又具有空间创造的形态美感。超视觉融艺术的生命力往往都通过电影或电视或手机拍摄纪录方式能永久地保存下来,如我创作的一系列超视觉融艺术就通过MV、形象片等微影视予以流传,这就是电视与美术融合的优势和特性。还有许多则通过摄影拍照将它纪录下来,留下创作成果。如克里斯托的“大地艺术”作品为世人所知,就是通过摄影作品才得以永久流传,而当时创作和展现的时间则是暂时的,是不能长期保存的。
著名大地艺术家克里斯托的许多作品都可以说是前无古人,独一无二的,他引领了超视觉融艺术的呼之欲出。从上世纪60年代开始,他与法国妻子克劳德用匪夷所思的方式包裹峡谷、海岸、德国国会大厦、桥梁、岛屿,让自然界和公共建筑呈现熟悉又陌生的壮阔景观。大地艺术又称“地景艺术”,是指艺术家以大自然作为创作媒体,将艺术与大自然有机结合,创造出一种富有艺术整体性情景的视觉化艺术形式。大地艺术家认为,艺术与生活、艺术与自然应该没有森严的界线,在人类的生活时空中,应处处存在着艺术。“被包裹的凯旋门”是他和妻子的遗作,根据他们的构思,巴黎地标建筑凯旋门被2.5万平方米蓝银色可回收织物“包裹”,并用3000米红绳固定。而这些“包裹”是临时的,只在展期存在,展览结束后,一切又都将恢复原貌,而当有新的创意找上它,又可重新使用。
如今,全世界最伟大的大地艺术家克里斯托虽然已于2020年5月31日,在纽约家中去世,享年84岁。但克里斯托的创新精神却是永存的,他将永远激励我们去攀登一座又一座艺术高峰。
最后,我对超视觉融艺术作出如下定义:
超视觉融艺术是指穿梭于不同的艺术领域时,艺术家们善于将多种艺术融合在一起,包括在材料、媒介、观念、手法上的混搭组合。思想的裂变,观念的更新,技术的升级,创意的飞扬,使每种艺术之间的冲撞、对接、迭变更加随心所欲,由此形成为我所用、信手拈来的各种艺术最终不分彼此地全身心交融在一起的新形态,并达到在搅拌中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混沌粘合状态。超视觉融艺术主要是指突破了传统美术领域中绘画与雕塑的固化形式,而彻底摒弃了绘画和雕塑所使用的创作材料、媒介、手段及传播方式,而是用物体或人体、乃至自然山水、城市景观作为材料、媒介,并综合了其他艺术样式,如歌唱、音乐、舞蹈、戏剧、综艺、大型团体操、游行等表演艺术,又运用现代科技的声光电及影视和数字艺术乃至三维动画、多媒体AR、VR等新技术,所呈现的超大规模的艺术表演活动或艺术造型的展示,它还是通过电视媒体和新媒体现场直播或录播来进一步传播给大众的一种超大规模、超级震撼的突破传统的新质艺术。
超视觉融艺术包括但不限于、也不简单等于大地艺术、装置艺术、行为艺术、人体活雕艺术、人体布雕艺术、人体彩绘艺术等,它还包含大型快闪、大型情景秀、奥运会开闭幕式演出、运动会开幕式演出、实景演艺秀、建筑多媒体灯光秀、投影秀、激光秀、烟火秀、激光喷泉、光影季、沙滩裸体秀、游行演艺秀、花车巡游、大型户外实景音乐会等超大规模的演出和艺术活动……
超视觉融艺术是一个新概念、大概念、总概念,其外延和内涵的定义还须进一步明确,它还在不断走向完善、完整和完美及准确、精确,正确。所以说,之前长期与绘画、雕塑并驾齐驱的后现代主义的大地艺术、装置艺术、行为艺术等都属于超视觉融艺术,这个超视觉,还包含超级震撼的意思。
我最早发明MV,其实就是将音乐与电视进行的一次深度融合,MV就是声画组合的艺术,之后,我又在MV摄制中,大胆嫁接引进现代派美术和后现代主义的美学观念和表现形式,由此便创立了超视觉融艺术。
超视觉融艺术,是综合艺术、立体艺术,它善于组合,精于汇合,它还善于结合,巧于契合,最终成于融合,粘合于不可分离的汇于一体的超视觉融艺术,超视觉融艺术无所不兼容,无处不包容。
融合不是外部的冲撞,是内部的解构;
融合不是简单的叠加,是基因的裂变;
融合不是浅层的勾兑,是深度的交织;
超视觉融艺术,是时间艺术与空间艺术的融合;是听觉艺术与视觉艺术的融合;是现代艺术与传统艺术的融合;是中国艺术与外国艺术的融合;是抽象主义与写实主义的融合;是电视艺术与大地艺术的融合;是舞台艺术与多媒体技术的融合;是手机拍摄与新媒体传播的融合;是电视台与手机终端的融合;是互联网与手机终端的融合;是高雅艺术与民间艺术的融合;是平面媒体与电视媒体的融合;是草根艺术与精英艺术的融合;是新媒体与传统媒体的融合;是电视艺术与电影艺术的融合;是区块链与互联网的融合;是区块链与物联网的融合;是元宇宙与AI与VR的融合……
近几年来,随着互联网、物联网技术与区块链的互联互通和迅猛发展,融意识、融概念在改变着人们的传统思维和社会的陈旧格局,如今,融媒体已成为一种新趋势,融媒体已成为一种新潮流,融媒体已成为一种新方向,融媒体已成为一种综合性的复合式的立体化的多维度的全新媒体。
在融媒体如火如荼之时,融艺术却仍然被社会大众和艺术界忽略和忽视,并不为人所知,而沉湎于创作的艺术家们也无暇总结新的理论和审视新的艺术,他们只津津乐道或沾沾自喜自己的新作品和新成果,却殊不知,一种全新的颠覆以往艺术的超视觉融艺术早已不知不觉地悄然诞生,超视觉融艺术正改变着所有的艺术创作模式,正裂变开创出全新的艺术呈现形态。超视觉融艺术正创造出新的艺术辉煌和奇迹,超视觉融艺术是人类艺术的制高点,是创意喷发的火山口,是综合艺术之集大成。
今天,AI新技术似乎正在替代着人类的许多功能,甚至已进入到艺术创作领域,AI画也横空出世,但AI再厉害,它也只是通过学习训练并综合人类已有的知识和成果而进行共性的总结性的创作,而完全颠覆性的、突破性的、革命性的艺术创作,对AI而言是无法模仿的,而要让AI创造一个新理论,更是绝无可能的。
我最近于2023年导演并在全国获奖的MV《世界一盘棋》就是在超视觉融艺术理论指导下创作的最新作品,片中突破常规的超大棋盘的装置艺术,与浦东摩天大楼和外滩老大楼的建筑艺术前后呼应,又与棋盘上少年儿童和棋手的行为艺术融为一体,构成了一种壮丽无比、夺人眼球的超视觉融艺术的震撼之美。
作为新质艺术的超视觉融艺术必将创造人类艺术的美好未来,它带给人类的是无与伦比、无比震撼、宏大无比、宏伟壮观的融合了所有艺术的超级视听审美享受。
来源:阿宝侃电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