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2003年5月11日,49岁的俞绍芳在福建永安上网时,被淘宝3年免费开店广告吸引,完成注册,成为淘宝首位注册商家。
2003年5月11日,49岁的俞绍芳在福建永安上网时,被淘宝3年免费开店广告吸引,完成注册,成为淘宝首位注册商家。
从淘宝、京东到拼多多,电商在中国20多年的发展历程,是如何彻底改变了我们的生活习惯和社会形态?
2003年非典期间,马云带领阿里巴巴团队上线淘宝,推行免费开店策略,吸引众多个体户入驻。
当年底,淘宝个体卖家达数万人,交易额3400万元,这一年被视作中国电商元年,经典电商交易模式初步成型。
在此之前,1999年成立的8848网和易趣网是电商领域的先行者,2003年易趣被eBay收购后占据中国市场70%份额。
然而,它们受困于线上交易的信任和沟通难题,资金安全难以保障,交易流程繁琐。
同年,美国网购被骗消费者平均损失293美元,线上交易沟通效率低下。
10月,支付宝上线,引入第三方担保解决信任问题,2004年淘宝推出阿里旺旺提升沟通效率,至此电商经典模式确立。
反观eBay,2005年才与Paypal对接,不支持人民币结算,卖家收款无需买家确认,在即时沟通服务优化上也进展缓慢。
2005年底,淘宝在线商品超700万件,交易额超80亿元,占中国C2C市场近70%份额,eBay和易趣失去领先地位。
马云坚信中国电商在个人消费领域潜力巨大,事实也证明了他的判断。
2007年淘宝业绩达433.1亿元,占C2C市场份额86%。
2008年10月起,淘宝推出多项增值服务,2009年底首度盈利,交易额达2083亿元,4年翻了25倍。
当时互联网企业迅猛发展,除淘宝外,1999年上线的当当网以卖书起家,获多轮投资后涉足日用品零售;
2004年上线的京东商城专卖电子产品,2006年刘强东获风险投资后打造仓配一体物流体系。
同时,以苏宁为代表的传统零售巨头凭借线上线下互补模式转战电商。
这些平台多为B2C模式,与淘宝C2C模式不同,其核心竞争力在于供应链水平。
随着京东、当当等B2C平台崛起,淘宝面临挑战。
2008年4月淘宝商城(后来的天猫)上线,开启双11狂欢序章。
上线初期,因对商家资质要求高,品牌入驻热情不高。
时任淘宝CFO张勇出任总经理,受国外黑色星期五启发,在2009年11月11日光棍节搞五折促销。
活动起初困难重重,仅拉到27家品牌参与。
但活动开启后,消费者购物热情高涨,交易额达5200万元,是平日的10倍,首战告捷,众多品牌争着入驻。
2010年第二届双十一交易额9.36亿,3G和宽带普及使网购人数增多。
2012年其他电商跟进双十一,演变成价格大战,淘宝和天猫销量夺冠破百亿,却引发支付宝和物流问题。
同年,阿里组建菜鸟、加大云计算投入,京东上线包裹跟踪系统。
电商价格战让各平台获流量、品牌清库存、消费者得实惠,线下零售却受冲击。
马云曾与王健林设亿元赌局,称2022年中国电商占大零售市场份额超50%。
2009-2011年团购兴起,各平台烧钱近百亿,美团成赢家。
2012年后,阿里、腾讯投资快滴和滴滴,烧钱20多亿,滴滴靠先发优势主导市场,改变人们打车习惯。
2015年起,阿里、腾讯、百度加码外卖,美团和饿了么瓜分市场。
O2O浪潮下,旅游、共享单车等行业被重塑。
新千年初电商市场潜力大,2012年后逐渐饱和,2014年阿里和京东GMV占比80%,有人认为格局稳固。
2014年前后4G流行,拼多多利用社交裂变和低开店成本崛起。
2018年起抖音和快手布局电商,挑战淘宝。
2016年直播电商出现,淘宝起初领先,但抖音等靠用户和内容优势,市场份额增速远超淘宝、京东,2024年第二季度抖音直播成交量超淘宝,快手成对手;
即时零售兴起,阿里、京东市占率下滑,份额被拼多多、抖音、快手瓜分。
面对竞争,淘宝、京东等巨头采取措施。
但2022年电商占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比重远低于马云预期,行业生态不佳,增长与技术停滞,平台陷入存量竞争,极端措施损害供应链,陷入劣币驱逐良币困境。
对普通消费者来说,当下能享受廉价商品和服务,有质量问题可用“仅退款”解决,可长远难获高品质商品;
低质低价还让普通劳动者承受低薪酬、低福利与高强度工作,整个产业链参与者都受损。
2024年,电商行业尽显疲态,阿里、京东等平台大规模裁员,天猫停播双11晚会、取消公布战报,行业陷入困惑、乏力与迷茫,充满不确定性。
未来的方向可从历史中探寻。
2016年上海举办72小时无网络生存测试,25岁志愿者李志豪因没网络,打车、买票、支付都遇麻烦,最终崩溃宅家还不知干啥。
这场测试是致敬1999年北京的72小时网络生存测试,当时4名志愿者被关在房间,仅靠联网电脑、现金和电子货币生存,其中范红军因网上商品匮乏,连续三天吃包子油条喝豆浆,还买不到枕头被褥,冻得睡不着。
这两次测试,因相反原因却都让参与者崩溃,反映出过去20年电商的发展轨迹:
从1999年电商鲜为人知,仅靠互联网生存艰难,到如今电商全方位融入生活,完全割舍反而不适应,期间电商满足了人们多样需求,承载无数梦想。
许多普通人借电商平台成为网店店主,凭创意和手艺致富,偏远村庄也借此形成产业集群,带来脱贫希望。
这背后,是各大电商平台在供给侧的服务创新,是亿万电商从业者搭建起物流、支付和云计算等基础设施,也是中国强大制造业、完备产业链、发达运输体系,以及平台商家、工厂、司机、快递员和外卖员等各方的合力。
大家共享电商发展红利,携手打破技术、市场和地域壁垒,将用户体验做到世界领先。
其中,开拓进取的创新精神最为关键。
只有创新才能打破内卷,构建良性商业模式,在供给端发力,抑制短期逐利,让营收和利润流向提供优质低价产品的供给者,使劳动者增收,让人们消费高品质产品,与产业链构建健康生态循环,推动产业升级。
凭借过去的创新进取,中国人享受着全球最便捷的电商服务。
相信行业迷雾终将散去,中国电商必将穿越困境,迎来更广阔的发展前景。
文本来源 @大象放映室 的视频内容
来源:彤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