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脉传承——2025 文化典范人物 杨辉隆

B站影视 日本电影 2025-05-12 16:30 1

摘要:杨辉隆,笔名叶梓。中国作家协会会员,重庆市奉节县作家协会荣誉主席,重庆市报告文学学会会长。在《人民日报》《诗刊》《青年文学》《星星》诗刊、《红岩》《扬子江》诗刊、《青海湖》《诗潮》《诗选刊》等报刊发表文学作品200余万字、诗歌千余首,已出版长篇报告文学2部,散

【作者简介】杨辉隆,笔名叶梓。中国作家协会会员,重庆市奉节县作家协会荣誉主席,重庆市报告文学学会会长。在《人民日报》《诗刊》《青年文学》《星星》诗刊、《红岩》《扬子江》诗刊、《青海湖》《诗潮》《诗选刊》等报刊发表文学作品200余万字、诗歌千余首,已出版长篇报告文学2部,散文集4部,诗集6部。曾获中国第二届新田园诗大赛奖,诗刊社伊帕尔汗全国爱情诗大赛三等奖、作家出版社优秀诗集奖、中国散文百篇奖,重庆晚报第二届文学奖。重庆市第五届十佳读书人。有作品选入大学教材和中考语文试题。

作品欣赏

1.

在杨柳关

一粒子弹,有多强的穿透力

从历史的隧道,将一段往事保鲜

这个不是关隘的关隘

超越了地名本身的重量

历史沉睡了八十年

依然能听到勇士们的呐喊——

冲啊,冲破雾霾

让阳光普照大地

今天的杨柳关

林木和庄稼郁郁葱葱

我却在它们的根部寻找一粒子弹

和残留在子弹上的

那位年轻先辈的体温

不能忘记锈迹斑斑的往事

不要忘记那些年轻的生命

一抔土长不出果实,一抔土有记忆

以及记忆里的铮铮铁骨

2.红军路

我终于在这里找到

支点

这个叫金鞭溪的地方

一脚踏出去

近在桑植,远在延安

那些不同肤色的游客

也在这里受到感染,评头品足

今天,我们在这里享受美景

当年,红军却只能用信仰充饥

我们远远没有走完

这条路

如果沿着走下去

带着我的儿子孙子

远方还会远么?

3.在遵义会议会址

一位衣着时尚的年轻母亲

用神情凝重的语气对儿子说——

给毛爷爷鞠个躬吧!

一位衣着朴实的中年人

举起右手向伟人行了个军礼

泪眼婆娑地喃喃自语——

主席,我是红安人

代表祖父来看您了

一位诗人趴在地上

亲吻会址的台阶

大声朗诵自己写的诗——

山路曲折盘旋

却向着顶峰延伸

道路坎坷不平

车轮也要前行

江河波涛汹涌

船只也要远航

……

4.赤水河,我来了

梦里的赤水河啊

你的赤子从远方来了

骨子里的信仰在燃烧

煮沸了赤水河的水

一条镌刻无数生命的河

一条至今还在战抖的河

穿越历史的回声

涛声由远及近

这是历史的呐喊

这是所有倾听者的呐喊

我是赤水河的子孙

路途遥远,我追赶了八十年

终于抵达民族兴奋的痛点

赤水河,我来了

你耐心地等候

就像等候它迟到的子孙

等候全国山河一片红

等候每一滴洁净的水

在大地复活

5.红军渡

一直在揣摩

一直在想象那些勇士的模样

一直在用我的痛处祈祷

今天,我仿佛看到了

猎猎军旗飘扬的渡口

来不及细细打量

心已痛到了极点

时间和赤水河

一个静止 一个前行

其中一个圆点

凝固在1935年3月28日

精瘦的红小鬼们和赤水河一样

和神州大地一样

和四万万同胞一样

满身疮痍,衣不遮体

八十年过去了

赤水河流淌的水

和着强渡勇士的鲜血

芬芳着两岸大地和村庄

庄稼茂盛 鲜花飘香

河面上闪烁着许多璀璨的星星

那些花草,云朵,浪花,饮烟

以及我和千百万人崇敬的目光

碰撞出铿锵有力的誓言

信仰撑起的天空蔚蓝辽阔

在镰刀铁锤旗帜的辉映下

一路向北 一路向北

6.红原,我不敢忘记的名字

这个与红有关

与红军有关

与二万五千里长征有关的名字

被我细嚼慢咽了半个多世纪

今天,我在草地的腹心

终于读懂了它的含义

星辰般散落的毡房

在猎猎的风中舞动

牧羊犬静静地张望着爬行的汽车

牦牛如雕塑,羊群似白云

蓝蓝的天空下

河流泛着灵动的光

一只雄鹰正追逐着我的思绪

我不敢想象八十年前这里的景象

我只能用心去丈量红军走过的路

猜测那些未脱稚气的红小鬼

是如何一夜之间束冠成年

7.青木关

可以挡住来犯

挡不住历史进程

青木关,一个翻身

越过了残酷岁月

枪炮声、厮杀声远去了

莺歌燕舞在百姓脸上弹奏

一声高歌,青木关被夷为平地

关外关内的百姓把美好生活

吧嗒成一首颂歌

——幸福不忘共产党

8.国立音乐院遗址

一双锐眼

泾渭分明的

将善恶收藏眼底

历史经过沉淀

一个曾经的传说

依然新鲜

房屋不见了

乐坊消失了

那些生动的故事

那首美妙的情歌

还在大江南北传唱

在音乐的温暖下

学子们躲过了敌机的轰炸

今晨,我冒着细雨霏霏

走过初冬的晨雾

明天,我的儿子也能淌过激流

迎来春暖花开

来源:重庆与世界一点号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