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潮武侠电影,始于徐克,死于徐克

B站影视 内地电影 2025-02-02 00:42 2

摘要:我原本以为是编剧的问题,去掉了原著中的重要人物完颜洪烈和杨康,让郭靖和金廷没了国仇家恨,没有了兄弟情的背叛,导致郭靖从小我的报仇到大我的侠之大者转变生硬。

祖孙三代一大早来支持射雕英雄传。

其实是有些失望的,看完不甚满意。

我原本以为是编剧的问题,去掉了原著中的重要人物完颜洪烈和杨康,让郭靖和金廷没了国仇家恨,没有了兄弟情的背叛,导致郭靖从小我的报仇到大我的侠之大者转变生硬。

但我现在认为,武侠电影就应该死了。

一个已经死亡的东西,强行让其复活,那是僵尸,不是活人,纵然是徐克也无力回天。

其实,新浪潮时代的武侠电影,徐克是开山祖师。

1977年,一个年轻人来到香港求职,越南出生,美国留学,年纪轻轻的徐克踌躇满志,但是没用,他的理念无人理解,也无人能够实施。

最终徐克在TVB任职,老板邵逸夫的SB邵氏电影公司的武打片已经因为大量重复让人产生了审美疲劳,票房大量下滑 。

徐克也遇到了自己的伯乐吴思远和一生的知己,前妻施南生。

吴思远欣赏徐克,欣赏这个水瓶座男人的天马行空和鬼马风格。

于是,香港新浪潮电影,源于徐克。

新浪潮武侠电影,同样源于徐克。“平地烽烟 一片血腥味 瞬息生死 转眼要分离”这首最近《声生不息》唱红的歌曲正是徐克新浪潮电影的处女作《蝶变》的同名主题曲。

那么,什么叫做新浪潮电影?

香港新浪潮电影的源起是一班在电视台出身的年轻导演各自开始拍摄风格新颖的电影。1979年是很重要的一年,涌现出章国明的《点指兵兵》、徐克的《蝶变》、许鞍华的《疯劫》和翁维铨的《行规》。

这是官方的定义,其实通俗来讲就是,香港电影,从1979年正式崛起了,从一群泥瓦匠的瞎拍,变成了科班人员认认真真地拍电影,正儿八经地开拍类型片,就此,香港电影迎来了数十年的辉煌期,成为东方好莱坞。

到了80年代,香港电影行业已经诞生了三个巨头,那就是徐克的武侠电影、吴宇森的警察电影和成龙的功夫电影,这些类型片风靡东南亚,迅速传遍全球,影响深远。

其实《蝶变》与其说是武侠电影,不如说是恐怖电影,但是开创了香港武侠片,徐克也获得了徐老怪的名字,尽管那个时候还不老。

此前,只有台湾武侠电影,是没有香港武侠电影的。台湾武侠电影在祖师胡金铨导演下凭借《侠女》扬名国际,胡金铨本是香港人,但是他的理念在当时的香港不被重视,1966年赴台湾,在台湾发扬光大了武侠电影,比如《龙门客栈》。

60年代的辉煌属于胡金铨,70年代的辉煌属于大家耳熟能详的武侠小说泰斗古龙,他写而优则导,创立了公司,同时和张彻、楚原组成铁三角,古龙的小说,大多被拍成了电影,且每一部都票房大红。这些邵氏SB出品的电影,除了主演狄龙是香港人,其余都是台湾人。

古龙一时间赚的盆满钵满,当时的明星成龙都被古龙嫌弃长得丑,说他没资格出演自己的电影。

尽管被公开嘲笑,成龙还是以出演古龙电影为骄傲,并且不计前嫌出演了《剑花烟雨江南》。

到了80年代,随着古龙的去世,武侠电影遭到了低潮。

80年代的徐克,也转型去拍摄神话色彩的奇幻片,比如导演的《蜀山》、监制的《倩女幽魂》,也成为了一代经典,不过那个时候的香港科技还不能和美国好莱坞相比,《蜀山》的五毛钱特效花了很多钱,效果却并不理想,徐克也陷入瓶颈期。

徐克放弃武侠片的同时,武侠片在港台和东南亚也全面遇冷,取而代之的是更有观赏性的兄弟类型——功夫片。

功夫片和武侠片是截然不同的两种类型,武侠片的打斗是假模假式的花架子,功夫片的打斗却是拳拳到肉的真打,且更加激烈。武侠片的大明星狄龙和郑少秋都是文质彬彬的,功夫片的大明星李小龙、成龙却是满身肌肉。

功夫片,由李小龙开创,成龙发扬光大,是的,就是这个成龙,被古龙嘲笑长得丑,却终结了武侠片。

美国好莱坞感兴趣的也并非武侠片,而是功夫片,所以成龙、李连杰等多位功夫明星赴好莱坞,周润发因为不会功夫,只能演三流角色,唯一的好饼安娜与国王后,美国人再也没给他好资源。

功夫片真正的大佬在中国大陆,1982年,厌恶了长期假模假式打斗的邵氏武侠片的香港导演张鑫炎回到祖国大陆,从北京体校选拔演员,要求每一招都是真材实料,拍摄了《少林寺》,这部影片在当时票价1毛钱的大陆票房过亿,观看人数超过10亿(包括重复观影)。

一代功夫巨星李连杰横空出世。

有了李连杰的真功夫,再看香港邵氏武侠片,顿时成了笑话。

此时,徐克意外发现了一条生路,那就是功夫武侠片,虽然是武侠电影,但是主演并不是不会功夫的花架子,而是真正的功夫明星,那就是李连杰,于是邀请李连杰来到香港发展。

1991年,来到香港发展好几年的李连杰迎来了最重要的角色,黄飞鸿。

这一年和第二年上映的《黄飞鸿2——男儿当自强》成为武侠片的经典。

李连杰打斗动作的潇洒飘逸和真功夫轰动香江。

此时的徐克,尽管天马行空的大脑停不下来,还在拍摄《青蛇》《梁祝》等传统粤剧改编的电影,但是按耐不住的武侠梦开始喷薄而出。

如果让李连杰出演金庸小说,会怎么样呢?

李连杰的真功夫遇上金庸武侠名著,会碰撞出怎么样的火花?

1992年的《笑傲江湖2——东方不败》,徐克换掉了当时的香港歌神许冠杰,果断换上李连杰,但是让美女林青霞扮演东方不败变,甚至让东方不败和李连杰谈恋爱!

这部影片彻底轰动两岸三地,更加震动了在香港的一个人,就是原作者金庸。

此前,徐克怎么编排白蛇传,那是民间传说,整理的梦花馆主也是清朝人,但是金庸还活着呢,金庸气得没话说,彻底不给徐克授权了,徐克也没敢在电影上署名,只是监制,导演还是给了程小东。

不过,《笑傲江湖2——东方不败》虽然不忠实于原著,但是李连杰和林青霞都是最好的年纪,且故事十分大胆,也成为了经典。

换句话说,徐克拯救了武侠片,新浪潮电影时代的香港电影更加拯救了武侠片。

那是武侠电影的全盛时代,可悲的是,徐克一直未能超越自我,更加可悲的是,徐克把个例当成了惯例,以为自己的魔改总是能够成功,殊不知是因为侥幸和香港电影的全盛救了他。

到了21世纪,徐克拍摄的武侠片大多不理想,比如《七剑》、《龙门飞甲》,意外的是,古装探案题材的狄仁杰大受欢迎。

徐老怪突然不灵了。

其实,天马行空本来就是小孩子的特色,谁评价老年人天真无邪,那是骂人的话。

李连杰终究老了,身形不飘逸了,正如同样李连杰出演的《龙门飞甲》未成为经典一样,徐克2025年的《射雕英雄传之侠之大者》也不会成为经典,武侠电影的时代已经过去了,徐克亲手埋葬了它,用射雕英雄传的铁枪来做墓碑。

那么,为何武侠电影必死了呢?其实和武侠是否消亡没有关系,主要有三个原因。

1、会功夫的好演员越来越少。

80年代武侠片和功夫片融合后,武侠片主演必然会功夫,这是一条硬性规定,而今天,会功夫的演员已经越来越少了,成龙也感慨,现在的年轻人也没有他们年轻时候练功那种认真了。

不会功夫,只靠威亚,演出来的武侠电影都不叫爱情动作片,叫马赛克片差不多,反正看起来特效像打码。

2、在大银幕,武侠片天然输给大场面的战争片和神话片。

八九十年代的很多武侠电影其实并不是通过大银幕被人熟知,而是通过租碟在VCD时代走进千家万户,当时的播放设备很适合普清的香港电影,对于好莱坞大片,很多人反映看了头晕,看不清楚。

但是现在,随着科技的发展,人工智能都出来了,更不用说大银幕早就已经IMAX普及了,这样的大银幕,最适合千军万马的大场面,战争电影和神话电影是最适合在大银幕上的,所以长津湖拍了又拍,西游记和封神这两个IP被拍烂了,因为这些很适合大银幕。

而武侠片,很适合VCD,从一个角度来说,今天的武侠电影很适合做网络电影,通过电视剧收看。

比如天龙八部乔峰传,其实就很适合在电视剧付费点播。

不过徐克拉不下来这个脸,总觉得网大有失脸面,但是王晶无所谓,所以已经拍摄了多次武侠网大。

3、武侠片的慢节奏模式已经不适合这个快节奏时代了。

之前我在论述武侠为何已经死了的时候写过一篇文章,从GDP的角度谈武侠小说,武侠为何已经消亡?里面说过,武侠小说是农业社会的产物,很适合男耕女织的自然经济、一盏煤油灯,青灯下阅读。

一个经济体人均500美元到3000美元的前工业化时期,会流行武侠小说,比如香港六十年代、台湾七十年代、大陆21世纪前十年,一旦过了人均3000美元,这些经济体先后抛弃了武侠小说,拥抱科幻小说了。

所以,大陆人均到了2008年的时候,大陆新武侠迅速被人抛弃了,《三体》开始连载,到了人均一万美元的2019年,《流浪地球》也诞生了。一个发达经济体,肯定是会关注科技多过于武侠的。

所以说,今天的人们已经没有心情和耐心看武侠片的对打了,甚至《射雕英雄传之侠之大者》最后郭靖和欧阳锋的对打,很多人反映都快睡着了,心想怎么还不结束。

这是时代的倒退,1994年李连杰的《精武英雄》最后陈真对决船越文夫,船越文夫在临走前提醒陈真,想要击倒对方,最好的方法就是用手枪。

这句话就宣判了武侠的死刑,武功再快,快不过手枪,蒙古人再能征善战,打不过马克沁机枪。

比如这部《射雕英雄传——侠之大者》之所以失败,也是缘于此:和战争相比,武侠不值一提。欧阳锋纵然天下无敌,能够对抗得了蒙古大军千军万马吗?既然欧阳锋能够冲到蒙古大营里面,几乎刺杀成吉思汗,那么五绝一起上,是不是宋朝就可以刺杀蒙古大汗、金国国王和西夏国主了,仗就不用打了?

武侠体系和战争体系不相容,导致片子变得逻辑不通。

此外,武侠片不受欢迎的原因是时代变了。尤其是大家越来越没耐心的短视频时代。

所以说,神话片比武侠片更受欢迎。

面对着纷杂的佛理,六祖慧能最终创造了禅宗,佛经讲了一本书的话,禅宗只用了一句话就说清楚了:

放下屠刀,立地成佛。

结果中国汉地的佛教徒,最终大多选择了禅宗,不为什么,因为只有这个能听得懂。

人们天生喜欢简洁的东西。

武侠片中要杀半个小时的敌人,神话片中只需要把布阵之人的第三只眼睛戳瞎,所有的人都会化为乌有。

如此简单,观众爱看哪个?

所以,武侠片死了。

因为武侠片已经是十分落后的东西了,徐克当年是新浪潮电影的开山祖师,代表的正是“新”,而今天他要维护的“武侠片”却代表了“旧”。曾经的屠龙者今天没有了屠龙的勇气。

所以,新浪潮武侠电影,始于徐克,死于徐克。

当然了,武侠片死了,这和武侠是否死去没关系,武侠还会存在,在网络电影中。

徐克,快点放下自尊拍网络武侠电影吧,减少制作成本,少请明星大腕,专注于编剧,或许能够推陈出新。

来源:刘焕的书房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