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西到底有啥 “隐藏实力”?能让“央视戏曲春晚”主会场选址于此

B站影视 2025-02-01 09:53 2

摘要:过大年,看大戏!中央广播电视总台《2025年春节戏曲晚会》,1月30日(正月初二)登陆央视综合频道、戏曲频道黄金档。

过大年,看大戏!中央广播电视总台《2025年春节戏曲晚会》,1月30日(正月初二)登陆央视综合频道、戏曲频道黄金档。

其实之前网上有消息说2025年央视戏曲春晚在太原录制时,就引起了大家的热烈讨论。网友们都特别期待,纷纷留言说:“山西是戏曲大省,很期待这次春晚!”

戏曲春晚播放后,网友更是纷纷为山西点赞!


本次戏曲春晚将主舞台搭建在历史文化名城山西太原古县城亭台楼阁之间。

图源:央视新闻

这次戏曲春晚,可谓是精彩纷呈~居然将戏曲与无人机和虚拟空间视效技术结合,给观众带来了前所未有的震撼!

3000多架无人机参与的武戏,把科技质感推向高潮,尤其是人机互动。无人机群组成的孙悟空与演员们近距离呼应,与二郎神上演空中武戏,顺滑无缝的配合中,突破了影视剧里的特技效果,把观众带入如梦如幻的视觉体验,让屏幕前无数的“悟空迷”在这一刻“炸裂”!

不仅如此,还有戏曲名家配音的多媒体视觉节目《活色生香》,运用虚拟空间视效技术“唤醒”山西博物院的金代戏俑、晋侯鸟尊等文物,带来一场穿越时空的晋祠古戏台奇幻之旅。

▲《活色生香》

图源:央视新闻

除此之外,本次央视春晚还上演了许多脍炙人口的经典戏曲。

那么,央视戏曲春晚为什么走进山西

山西是最早的戏曲发祥地之一,悠久深厚的戏曲发展,鼎鼎有名的戏曲大师,古朴优美的戏曲文物,千秋各具的戏曲剧种,被誉为“中国戏曲摇篮”;目前已出土的戏曲文物,山西全国第一现存的戏台数量,山西全国第一金元时期的戏曲大家,山西最多现存戏曲种类,山西仍排首位

上世纪80年代,经专家考证山西有52个戏曲剧种,占全国剧种的六分之一。其中,“四大梆子”即山西梆子、北路梆子、蒲州梆子、上党梆子,腔调高亢激越,对南方诸剧种产生了深远影响。此外,还有晋南眉户、河东线腔、耍孩儿等地方小剧种,每个县域都有自己独特的地方剧种。

图源:山西省文化和旅游厅

蒲 剧

蒲剧,也称蒲州梆子,晋南地区传统戏剧,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

图源:运城文旅

蒲州梆子音调高亢,擅长于表现慷慨悲壮的历史题材故事。音乐和表演艺术传统深厚,有不少难度较高、观赏性强的表演技巧,尤以帽翅功、髯口功、翎子功、鞭子功、椅子功、扇子功等特技见长。自从有了这个剧种以来,它有过很多名字——1942年才出现蒲剧的称呼。

图源:运城文旅

蒲州梆子,因起源于蒲州(今永济市一带)而得名,被誉为梆子戏的鼻祖。山陕梆子,这是京城人对在京城的其他剧种而言。乱弹,这是对文辞曲牌体、格式化的其他戏而言,尤其是对元杂剧、昆曲。勾腔,特指蒲剧音调的起伏跌宕,“于挑音处似带有勾接之意”。

图源:运城文旅

晋 剧

晋剧是山西四大梆子剧种之一,是中国传统戏曲。清初,蒲州梆子流入山西晋中,与祁太秧歌、晋中民间曲调相结合,经晋商和当地文人的参与而逐步形成。

因兴起于晋中、汾阳、孝义、祁县、太谷及太原,故叫“中路梆子”。流传至外地后,被称为“山西梆子”,后来改称晋剧,沿用至今。

晋剧的唱腔和表演独具中国北方特色,将山西民众的粗犷豪迈与聪明智慧以艺术化形式呈现,凝结山西数千年的文化精髓,有很强的历史性、现实性。

图源:走进大戏台

晋剧配乐和戏文关联性强,具有烘托作用,是晋剧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后来,晋剧的乐器演奏不断革新与变化。其间,晋剧借鉴其他剧种的配乐形式,引进西方管弦乐和打击乐与民族乐器融合,演奏规模不断扩大,表现力更具韵味。

图源:山西云媒体

晋剧中人物服饰色泽鲜艳、图案复杂,承载着中国古代戏曲服饰的鲜明特色,蕴含艺术价值。晋剧内容多选自真实的历史故事,经过岁月积淀和艺术打磨,其观赏性、哲理性及唱词念白的文学性都达到一定高度,展现着三晋文化底蕴。

图源:山西文旅融媒体中心

上党梆子

在山西,有一种独特的戏剧形式——上党梆子,它是山西省“四大梆子”之一,因其发源于山西东南部而得名。

关于上党梆子的历史起源,至今仍没有准确的定论。然而,这并没有妨碍它成为中国传统戏剧中的一颗璀璨明珠。上党梆子以其独特的艺术魅力,赢得了广大观众的喜爱和尊重。

图源:山西文旅融媒体中心

上党梆子拥有“昆梆罗卷黄”五种声腔,这使得它的表演风格丰富多彩。传统艺人除了擅长演唱梆子腔外,还能够兼唱昆曲、皮黄、罗罗腔和卷戏等其他曲调。这种多元化的表演形式为上党梆子注入了更多的艺术元素,使其更加引人入胜。

图源:山西文旅融媒体中心

北路梆子

北路梆子因形成和主要活动于山西北部地区而得名,省内称“北路戏”或“上路调”。早期的北路梆子和晋剧一样,是蒲剧北上与当地语言和民间艺术融合起来发展形成的新剧种,舒展刚健的风格是其特色。

北路梆子形成时间约在明末,流布于晋北、内蒙古以及河北张家口、蔚县等地。清咸丰年间至20世纪30年代,是北路梆子的鼎盛时期,班社众多,名家辈出。

图源:走进大戏台

除此之外,孝义碗碗腔、灵丘罗罗腔等其他极具特色的剧种,它们如同散落在三晋大地上的珍珠,闪耀着各自独特的光芒。

山西除了有繁多的剧种,也有极多的戏台!

“村村有庙,庙庙有台”,戏台的出现是戏剧文化走向成熟的重要标志。

山西现存金、元、明、清古戏台三千多座,数量占全国古戏台的五分之四。历经沧桑的古戏台,是一部沉甸甸的戏曲史,也是一座座戏曲博物馆。

这里有最早的戏台——高平二郎庙戏台;

▲二郎庙金代戏台 摄影:赵素宾

图源:高平市人民政府官网

有国内现存最早的木结构戏剧舞台——尧都牛王庙戏台;

还有最早的升降舞台——汤帝庙戏台……

图源:山西文旅融媒体中心

在这新春佳节,不妨放慢脚步,回望传统,走进戏院,或是在荧幕前安稳落座,沉浸式领略山西本地传统戏剧的独特魅力。那或婉转悠扬、或激昂高亢的唱腔,仿佛能将人瞬间带回到久远的岁月,带回到那些充满故事的场景之中。

| 来源:人说山西好风光

来源:纵横观察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