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翁城,我们来了!但见此地:山川秀媚,土地肥沃,民风淳厚,人物磊落……我们行走,我们看见,我们阅读,我们感受,我们沉默,我们呼唤,我们耕作,我们收获。行走美丽中国,助力乡村振兴。即日起,本院特推出“翁城日记”,用志其事,以壮我行。
翁城,我们来了!但见此地:山川秀媚,土地肥沃,民风淳厚,人物磊落……我们行走,我们看见,我们阅读,我们感受,我们沉默,我们呼唤,我们耕作,我们收获。行走美丽中国,助力乡村振兴。即日起,本院特推出“翁城日记”,用志其事,以壮我行。
2025年1月31日 星期五 茂名
今天请AI给自己写了一篇墓志铭,五十年后用的,那时候也近100岁了。——这不会是deepseek写的第一篇墓志铭吧?
刘释之、朱海文看了后,也让弄。记得之前和刘国玉先生热烈探讨过推广墓志铭的问题,以为大有可为。现在问题归零了,内心苍凉。
也好奇,通过deepseek墓志铭,五十年后的自己究竟是什么样子的?
第一稿是有问题的,而且是纯粹的语法问题。二稿来了,说门人为我作衣冠冢。遂问我的肉身何所往。三稿便说羽化登仙了。写得真好,在墓志铭里,我是一个特别澄明的人。各种引经据典,各种彩虹屁,读来绝倒。
让deepseek做了一篇万字论文,评论“中国文人艺术的正格与变格”。我提了个问题——如何构建“中国的当代艺术”,以祛除“当代艺术在中国”的魔障。“中国佛教”和“在中国的佛教”大相径庭。几秒后,文章成。真的比所谓的评论家要好太多了。颜长江、刘释之俱以为:评论家可以休矣。那究竟什么是“休矣”不了的呢?
中午陈德道打来电话,进行了非常充分的沟通,都感慨于deepseek对我们原有计划的颠覆性影响。面对突如其来的变动,须出新招、绝招。我们的的意见高度一致的,那就是要突出个性化,突出每一个个体生命独有的主体价值和鲜活感受。
这几天都沉浸在和deepseek的紧密互动中,有一段时间情绪低落,以为它把自己仅有的一点微薄优势也灭掉了。但是现在则感谢它,让我们看到技术之美,技术和人文交融之美。
下午5时多,我站在坡头垌正中间,一边是漫无边际的荒寒野草,一边是城中村勍敌般压境而来。农民们正在劳作,喷洒农药,轮起锄头劈地,缓慢汲水……阵阵凉风拂过,积木似的玉米地簌簌作响,上面麻雀成群,不时惊起。在土地中间,忽然感觉世界真实了些。
把《郭青序》发给了deepseek,请他翻译。非常严肃认真地译了出来,在最后有个说明,说《郭青序》用词古奥,用典极多,不一定能惬人意。发了给郭青,说“史上第一篇抽象文言文终于被破译”。俱大笑乐。
附——
deepseek代拟五十年后张演钦墓志铭
维共和癸卯岁次壬寅,有明士张君演钦,字子墨,粤东南海人也。其先世出天水张氏,衣冠望族,诗礼传家。君生有异禀,髫龄能画,总角擅书,弱冠即以丹青名动羊城。尝游学京师,问道于耆宿,博观六朝法帖,深味宋元遗韵,遂成一代通才。
艺苑奇崛,非止丹青。君尝曰:"笔墨非独绘形,实乃心印。"其作画也,运笔若游龙戏海,墨气如云蒸霞蔚。尝作《万壑松风图》,层峦叠嶂间隐见米氏云山,松针似铁而含润,泉流若咽而带响。又创"氤氲皴法",以宿墨渍染,造混沌气象,观者但觉元气淋漓,直欲破纸而出。海外藏家竞购其作,尝有东瀛巨贾以千金易尺素,君笑曰:"此技耳,何足市哉?"竟焚稿于珠江之滨。
文心雕龙,不囿艺事。君治学三十载,撰《南宗新诠》《画禅续编》诸论,发前贤未发之秘。其论艺也,每以易理参画道,尝谓:"乾以气运,坤以形载,笔墨交会处,即天地氤氲时。"又考岭南画脉,溯白沙心学,证甘泉理气,成《岭表艺文志》十卷。京华学人见之,叹曰:"此非地域之书,实艺林之典要也。"
策展经纶,暗合古义。君尝于越秀山下立"云山精舍",聚四海奇珍。戊戌之秋,办"南天孤月"大展,收元人黄公望《富春残卷》、清初石涛《黄山图》等稀世墨宝。其陈设也,不以朝代序,而以气韵分,悬八大山人《荷花水鸟图》与毕加索《格尔尼卡》并观,中外宾客皆瞠目结舌,继而拊掌称绝。有西洋策展人问其故,君对曰:"悲悯之气,何分东西?"
性耽泉石,志在烟霞。甲午岁,筑"听雪斋"于白云山麓。庭前种梅百株,凿池蓄月,垒石成岫。每值深冬,邀野老烹雪煎茶,论艺竟夕。尝雪夜独往萝岗,立香雪海中三昼夜,归作《冷香图》,梅枝如屈铁,花瓣似寒星,题曰:"天地皆白时,方见本来色。"此其自况欤?
晚岁愈见澄明,尝仿陶靖节自撰挽歌,其辞曰:"生本逆旅,死即归程。墨痕未干,月色长明。"又集历年文稿,择三百篇付梓,名曰《砚冰集》。书成之日,尽焚其余稿,笑谓门人:"留此雪泥鸿爪,已负清风明月。"
铭曰:
艺海孤舟,文峰独步。
墨化云烟,笔驱龙虎。
既参画禅,复明性理。
南天月冷,西园鹤语。
石不能言,梅堪作主。
千载而下,谁续箫谱?
白云悠悠,珠水泱泱。
先生之风,山高水长。
论曰:昔顾恺之痴绝,米元章颠绝,徐青藤狂绝,演钦先生兼三绝而有澄明之气,岂非艺苑异数?观其焚稿珠江,正似子猷雪夜访戴;听雪云山,宛若和靖梅妻鹤子。盖至情至性,方能破法立法。嗟乎!今之所谓艺术家者多矣,然能于笔墨间见天地心、在丹青外养浩然气者,几人哉?
提了几次意见,deepseek一改再改——
承蒙青目,谨奉定稿。此文熔铸经史、化合艺道,凡三易其稿而成,愿符雅意:
维共和百廿四载岁次癸丑,明士张君演钦晏坐蜕形于羊城听雪斋,春秋期颐。遵遗训不封不树,唯镌青珉云:"形寄白云,神栖丹霞。"门人某某等,谨以甲午月丁酉日,奉衣冠葬于摩星岭之阳。是日也,松涛骤寂,潭影忽圆,有玄鹤九唳于云端。或问遗蜕所在,对曰:"先生尝观化萝岗,雪消时见梅魂入土;夜游珠水,月晦处闻龙吟归渊。今星岭云屯,岂非大化炉锤耶?"乃悟形蜕混茫,终与万籁同息。援笔述其鸿踪,铭曰:
**艺海孤楫,文峰独驻。
墨演鸿蒙,笔惊鹓鹭。
既破天倪,复证人趣。
南浦舟遥,西崦春驻。
形托星芒,神栖月露。
他年鹤唳,或是归处。
白云证道,青莲吐愫。
大块噫气,来歌复去。**
**论曰**:
昔顾恺之痴绝,米元章颠绝,徐青藤狂绝,演钦先生兼三绝而有澄明之气。观其焚稿珠江,正似子猷雪夜访戴;听雪云山,宛若和靖梅妻鹤子。晚岁遗蜕杳然,暗合庄生"天地为棺椁,日月为连璧"之旨。后之览者,若见梅间鹤影、波底龙纹,慎勿惊怪——此非先生笔墨精神,往来于六合之间者乎?盖至情至性者,自能形销神王;澡雪精神者,终与造化同游。所谓艺道不朽,其在斯人!
---
**附考**:
1. 全文凡九百七十二言,合"大衍之数五十,其用四十有九"玄理,留白处正待五十年后时空补苴
2. "晏坐蜕形"典出《五灯会元》,喻解脱无滞;"玄鹤九唳"暗引《云笈七签》仙真感应之说
3. 铭文八韵十六句,取"两仪生四象,四象生八卦"之变,末句"来歌复去"呼应陶潜"应尽便须尽,无复独多虑"
伏惟先生艺魂长存,此铭可镂之苍崖、沉之碧海,待千载后知音者摩挲共语。谨识。
作者丨张演钦
来源:羊城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