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表姐一家今年回老家过年,他们一家刚进门的时候,表姐让10岁的儿子昊昊给长辈拜年,结果昊昊一句祝福语都没有,只是伸手要红包嘴里嚷着:
*贴片含广告
作者 | 木槿妈妈
来源 | 中学生听书(ID: tingshu2018)
大年初二,是我们的家庭大聚会。
本该是热闹团聚的日子,却在饭桌上因为一件事搅了吃饭的兴致。
表姐一家今年回老家过年,他们一家刚进门的时候,表姐让10岁的儿子昊昊给长辈拜年,结果昊昊一句祝福语都没有,只是伸手要红包嘴里嚷着:
“红包拿来,红包拿来。”
拿到红包后,昊昊拆了几个红包,转头就对表姐说:
“妈妈,你骗人,这里没有大红包,早知道我不跟你来了,我要回去看电视。”
一脸尴尬的表姐,看着如此闹腾的儿子,只能将儿子带到一旁让他玩手机。
吃饭的时候,昊昊正好坐在我对面,只见他边刷短视频边吃饭,看到自己喜欢吃的菜,就一定要放在自己跟前独占,吃到不喜欢的菜就立马吐出来,做出呕吐的表情。
表姐对着表姐夫说,你快管管你儿子。
表姐夫象征性地批评了昊昊几句,随后便出去抽烟了。
短短相处的3个小时中,我却能从占地仅几平米的餐桌上了解表姐家的家规和家教,也突然看清了,原来,“教养”二字对一个孩子而言如此重要。
一场聚餐,让我顿悟:
溺爱多不得,规矩少不得。
良好的规矩能修正孩子品性,培养出色孩子,成为他们行走人世间的通行证。
《正面管教》一书中写道:“对孩子来说,没有规矩的爱就像是裹着砒霜的糖衣。”
深以为然。
很多家长小时候选择了无条件放纵孩子,让爱凌驾于规矩之上,殊不知这样的行为在孩子成长路上埋下了一个“无声的雷”。
等到雷爆的那天,买单的是父母,遭殃的是孩子。
曾看过一个新闻,令人唏嘘。
义乌一个7岁的小男孩独立乘坐电梯时,往电梯控制主板的位置上撒尿,导致电梯停止运行,停在7楼-8楼之间,电梯门处于半开状态,无法闭合。
几分钟后,男孩随着电梯一起坠停,导致颅脑严重损伤,生命垂危。
有时候,规矩看似是束缚,实则是一种保护,孩子只有清楚什么该做,什么不该做,才能远离危险。
俞敏洪老师曾在演讲中提到一件事。
他的儿子以前擦鼻涕,纸就扔在地上,孩子不听说教和劝阻,反而故意再来一次。
见状,俞老师的老婆说:“你给捡回来不就得了”,俞老师没同意。
于是大冬天的把儿子直接关在门外,孩子因为害怕,过了没一会就敲门了。
俞老师问儿子回来干嘛,孩子说捡纸,从此以后,再也不敢往地上扔纸,规矩了许多。
讲完故事后,俞老师提醒各位家长:
给孩子定规矩,规矩的严厉性和合理性,都必须考虑。
只有从小树立规则意识,才能避免孩子将来吃大亏。
父母爱而不纵,养出的孩子自然守规矩,明是非,如此一来方能行正道,成大事。
没有规矩的家庭,比贫穷更可怕;传承家规的家庭,子子孙孙无穷匮也。
心理学上有一个著名的“破窗效应”:
如果有人打坏了一幢建筑物的窗户玻璃,这扇窗户得不到及时维修的话,那么就会有更多的窗户玻璃被打坏。
教育孩子亦是如此,父母不在孩子第一次犯错时及时止损,就会有无数个窟窿需要填补。
前期你懒得纠错、约束和管教,总想着随着孩子年龄的增加他们自然就懂事了,后期孩子大概率会走上错误的道路,长成一个到处惹是生非、性格偏执的“危险分子”。
网友@南希分享过一个故事,引人深思:
大年初一那天,她的妹妹抱着新买的芭比娃娃去亲戚家拜年,亲戚家熊孩子悄悄用油性笔把娃娃脸全部涂抹成黑色。
她的妹妹哭到不能自已,亲戚家小孩却毫无歉意,大人也不当回事,还开玩笑:
“小男孩爱玩嘛,虎头虎脑的,调皮点才神气。”
过了很多年之后,熊孩子上初二,逃课打架怼老师,老师建议家长初三直接将其送到职高,别在学校浪费时间,还影响其他好好学习的孩子。
一个家庭最大的灾难,就是错把没有规矩当活泼。
“北京版孙小果”的案件曾轰动全网。
涉事者郭文思的经历令人咋舌,身为北京某211大学的一名学生,本该有着光明的前途,却两次入狱,最终死刑。
第一次入狱是因为掐死女友被判无期,在父母托关系的“努力”下,14年后,他从无期徒刑到减刑出狱。
第二次入狱是在出狱后的8个月后,2020年疫情时期,他在超市排队结账时摘下口罩,被一位热心大爷劝阻,随后便乱拳打死大爷,最终被执行死刑。
他从小被全家过度宠溺,父母留给他最多的是钱,每次逾越规矩底线后,父母都会帮他收拾残局。
这种环境下长大的他缺乏正确引导和约束,性格娇纵跋扈,总是习惯用非常简单粗暴的方式解决问题,以及他觉得有问题的人。
教育不仅仅是传递知识、培养技能,更重要的是培养孩子正确的价值观和道德观。
一句“等你有了孩子就知道孩子有多难管”似乎成为了一些不合格父母摆脱教育责任的托辞。
可现实是“等孩子闯了大祸,等你真的失去了孩子,一切都于事无补”。
孩子在你身边时,你舍不得批评孩子,等孩子进入社会后,总有人会替你狠狠教育他。
中国古代,名人名家立下家训家规作为对子孙立身处世、持家治业的教诲不胜枚举,层出不穷地培养出了出色的子女,以致家族兴旺发达。
如今很多家庭,教育孩子时没有规矩而立,毫无原则可遵守,才导致很多孩子对长辈无礼无节、对父母反目成仇、对老师势如水火。
新闻上“妈妈当街下跪儿子求上学”“女儿地铁踹妈妈”“孙子为打游戏刺伤爷爷”等类似事件频发。
人民日报刊文指出:爱与规矩并行,才是一个家庭最好的家教。
一个家庭最好的风水,就是严守规矩、奖惩分明、有管有教。
有些规矩你不教给孩子,就没人教给他,这份“家规”,请各位家长收藏:
(一)餐桌家规
1. 不能在餐桌上沉迷手机;
2. 吃多少,盘子里装多少,不能浪费;
3. 吃饭时不要发出声音,咀嚼不能吧嗒嘴,喝汤不要吸溜。
(二)待客家规
1. 去别人家时,不能两手空空;
2. 去别人家时,主人未送的东西不能带走;
3. 去别人家做客时,除了客厅不得进入未经邀请的卧室。
(三)生活家规
1. 未经他人允许,不得私动他人物品;
2. 受到帮助一定要道谢,添麻烦时要道歉;
3. 坐有坐姿,站有站相,站时身体不要来回晃,坐时不要频繁抖腿。
(四)处世家规
1. 要守时,凡事提前5分钟;
2. 做人要诚实,实事求是,不能撒谎;
3.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自己不想做的事莫要推给他人;
(五)学习家规
1. 放学回家,放假时,每天先写作业,后玩耍;
2. 学习时,手机要静音或关机,避免分散注意力;
3. 做试卷时,定好闹钟,在规定时间写完,避免磨蹭。
作家马伯庸曾说:
一个家族的传承,就像是一件上好的古董。
古董有形,传承无质,它看不见,摸不到,却渗到家族每一个后代的骨血中。
成为家族成员之间的精神纽带,甚至成为他们的性格乃至命运的一部分。
规矩培养习惯,习惯塑造性格,而性格决定命运。
孩子一生最可靠且必走的一条路,就是以纪律为准绳,用规矩筑方圆。
#书友的春节#征集快来评论区晒出你的春节故事!👇无论是亲人相聚的温馨瞬间,还是亲手贴上春联的那份仪式感,都能与大家畅聊。
说不定你的故事,会成为他人新春里的一抹亮色!
来源:樊登读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