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叔叔,身体恢复不错,继续服药巩固一下,过段时间就能出院。”近日,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中医医院住院部,刘赓在与一名年长的男性患者亲切沟通时说。
“叔叔,身体恢复不错,继续服药巩固一下,过段时间就能出院。”近日,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中医医院住院部,刘赓在与一名年长的男性患者亲切沟通时说。
刘赓是北京中医医院消化科副主任医师。从医以来,他一直致力于消化系统疾病的中医药防治工作,始终坚持以患者为中心,站在患者角度想问题、出方案,用心用情为患者提供帮助。
做有大爱的好医生
刚查完房,刘赓手机响起,一位“老病号”前来咨询用药问题。挂了电话,他立刻赶到门诊楼4层。
“刘医生,您看看我这药还要不要吃。”刘赓把老人引进诊室,坐下来,把脉、看舌苔……
刘赓认真听老人讲述病情,仔细查看病历记录。经过研判,刘赓建议老人调整用药剂量,随后又耐心叮嘱日常生活中的注意事项。
“刘医生就像我的老朋友,帮我调理身体、治疗胃病。在他的帮助下,我现在恢复得很好。”走出诊室前,老人笑着和《民生周刊》记者说。
这是刘赓工作的日常。他每次出诊都要看四五十名患者。有些外地患者会直接到诊室要求加号,他几乎是“有求必应”。有时,为了让外地患者能够当日返回,他还会安排提前开诊。此外,他的门诊“拖堂”是常有的事。
“有的患者千里迢迢过来看病,不容易,所以能帮就尽力帮。哪怕早点上班、晚点下班,也要让他们看上病看好病,不能白来一趟。”刘赓说。
为了拉近医患距离,刘赓会主动跟患者打招呼,帮助他们缓解紧张焦虑的情绪。遇到行动不便的老人,他会主动上前搀扶,帮助落座、推门。
刘赓会用通俗易懂的语言把复杂的医学知识讲给患者听,并根据患者病症制定个体化诊疗方案,用细心、耐心、责任心换取患者的舒心、放心、安心。因此,刘赓获得众多患者的认可和信任。
一名患者评价:“刘医生讲治疗方案透彻、明白,每次都能讲到我的心坎上。”
在刘赓看来,医生要懂得换位思考,“把患者当近邻、当挚友,患者才会信任你、配合你。做个有温度、有医术、有爱心的好医生,是我一直奋斗的目标”。
踏上消化系统疾病中医药防治研究之路
1978年,刘赓出生在辽宁沈阳一个普通家庭,从小就热爱传统文化。
“中医药学是我国古代科学的瑰宝,也是打开中华传统文化宝库的钥匙。中医药学凝聚了几千年的健康养生理念和临床实践经验,直到现在依然影响着我们的衣食住行。”刘赓说。
在父母的建议下,刘赓报考了辽宁中医药大学。大学毕业后,他考入中国中医科学院,于2009年获得中医内科学脾胃病专业博士学位,同年入职北京中医医院从事临床工作至今。
求学道路上,刘赓先后师从中国中医科学院学部委员、首席研究员唐旭东,中华中医药学会脾胃病分会创始人之一、首任主任委员李乾构。
2017年,刘赓成为李乾构的第六批全国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工作继承人。
在两位老师的指引下,刘赓一步步踏上消化系统疾病的中医药防治研究的探索之路。
中医学习之路漫长而艰辛。但每当看到受病痛折磨的患者,带着对健康的渴望和生活的热爱前来就医,刘赓便更加坚定把做好人、行好医当作自己为之奋斗一生的使命和责任。
这些年,刘赓通过不断学习、不断总结,将两位老师的学术思想和临床经验逐渐应用到医疗实践,不断提升诊疗、科研能力。
近年来,在临床上,刘赓把重心放在中医药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伴发的胃癌前病变的研究方向,同时参与多项国家级、省部级科研项目,主持科研项目3项,参与编写专业论著3部。
传播健康知识,帮助大家正确认知疾病的预防、治疗和康复
从学生到医生,从学医到行医,培养一名优秀的中医从业者,平均至少需要10多年时间。
刘赓常对学生说:“学习中医,没有强大的信念和坚强的毅力是坚持不下来的。刻苦努力固然重要,但即使付出努力,没有悟性也学不好。然而,就算学到了本领,没有医德,行医之路更是走不远的。”
他告诫学生,临床是复杂多样的,患者不会照着医书生病,要把医书学通学透,只有经过理论与实践的多次交集,才能做到学以致用。问诊时,要用好“望闻问切”四诊法,以中医基础理论为根本,在整体观念和辨证论治思想指导下,结合临床经验,认真细致,抽丝剥茧,明确病因,对症治疗。
作为中医传承人,刘赓体会到,要坚持守正创新,发挥好“承前启后、代代相传”作用,一方面传承名老中医临床经验和学术思想;另一方面传承中医精华,培养新一代中医人才,不断推动中医药事业薪火相传,生生不息。
近年来,除了临床和带教,刘赓还积极参加健康科普宣传活动,为公众宣传防病治病的中医知识。
如今,胃癌作为全球范围内常见的癌症之一,其发病率和死亡率仍然较高。在我国,胃癌患者人数众多,年轻化趋势明显,发现时大多是中晚期。
刘赓建议,日常生活中要注意饮食卫生,定期检查幽门螺杆菌,少吃油腻、生冷、辛辣等刺激性食物,避免暴饮暴食、过度饥饿,注重合理膳食、规律进餐、保持健康心态。此外,还要坚持适量运动,注意劳逸结合。
“希望通过传播健康知识,帮助大家正确认知疾病的预防、治疗和康复。让更多人感受到中医药文化魅力,助力提升全民健康素养,形成正确的健康观念和行为,尽量少得病、不得病。”刘赓说。
原文刊载于2025年第2期、1月20日出版的《民生周刊》杂志
《民生周刊》全媒体记者 贾伟
本文来自【人民日报中央厨房-民生无小事工作室】,仅代表作者观点。全国党媒信息公共平台提供信息发布传播服务。
ID:jrtt
来源:全国党媒信息公共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