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G六载十问 | 留给5G商业变现的时间不多了

B站影视 日本电影 2025-06-06 22:24 6

摘要:六载春秋,443.9万个基站织就“数字天网”,75.9%用户拥抱“极速5G时代”,2.18亿户叩开“千兆大门”,5G从“高速网络”淬炼成“经济底座”,重塑行业格局,驱动发展引擎。

5G“六载十问

六载春秋,443.9万个基站织就“数字天网”,75.9%用户拥抱“极速5G时代”,2.18亿户叩开“千兆大门”,5G从“高速网络”淬炼成“经济底座”,重塑行业格局,驱动发展引擎。2024年,5G-A商用元年启幕新篇:国内31省测试网络密布,千万级用户套餐上线,全球多地技术验证突破,它以“5G向6G跃迁的桥梁”之姿,架起未来通信新高度。

值此5G发牌六周年、5G-A商用一周年之际,工信智媒体中心(通信世界)特推出“5G六载十问”系列报道

,聚焦5G、5G-A落地千行百业实践,探寻技术路径,为5G-A深化与6G预研锚定方向。

自2019年5G发牌,至今已过去整整6年。这6年,5G从技术概念迅速落地,实现了全球范围内大规模的网络建设与用户普及。然而,本该成为数字经济新引擎的5G,却在商业变现的道路上举步维艰,一直深陷“增量不增收”的泥沼。如今,5G-A重点面向C端市场开拓,虽带来了新希望,但留给5G破局的时间已十分紧迫。

从网络建设成果来看,5G的发展堪称亮眼。截至2025年4月末,我国5G基站总数达443.9万个,占全球比重超60%;5G移动电话用户达10.81亿户,占移动电话用户比例近六成。在全球范围内,95个国家(地区)的256家网络运营商提供商用5G服务,5G人口覆盖率约30.6%。可在商业变现方面,现实却很残酷。国内三大运营商5G套餐的ARPU值仅比4G高出约10%,部分用户通过低价套餐或功能费升级使用5G服务,并未给运营商带来显著收入提升。在全球,5G流量增长也未能有效转化为收入,运营商依旧面临“管道化”的困境。

5G商业变现难,原因是多方面的。在技术层面,5G与4G、Wi-Fi技术的同质化竞争严重,网络运营复杂度却因须满足多样化业务需求而大幅提升。5G网络建设和运维成本高昂,但其独特优势在日常应用中难以充分体现,用户感知不强,自然缺乏为其付费的意愿。在应用层面,“杀手级”应用的缺失是致命伤。面向个人消费市场,5G虽具备高速率、低时延特性,但多数日常应用4G网络已能满足,VR/AR等被视为适配5G领域的产业仍处于发展初期,未形成规模效应;面向行业应用,5G在工业互联网、自动驾驶等领域虽有诸多设想和试点,却因技术成熟度、成本、标准碎片化等问题,离大规模商用还有很长距离。

好在5G-A的出现为5G发展带来了转机,且重点面向C端市场开拓。5G-A增强了低时延、大带宽、超高可靠和广泛连接等性能,为C端市场的新兴应用提供了有力支撑。在大带宽和低时延技术优势下,XR、8K超高清视频和元宇宙等应用有望迎来爆发。可5G-A要在C端市场成功破局,时间并不充裕。一方面,消费者对新技术的耐心有限,若5G-A不能在短期内展现出明显优于4G和5G的体验,很难吸引用户持续买单;另一方面,6G已在加速研发,按照业界规划,2030年前后6G将正式商用,5G-A必须在此之前建立起成熟的商业生态,并实现盈利。

5G和5G-A要实现商业变现,还需要多方共同努力。设备商应持续优化技术方案,降低部署和运维成本;运营商须加快转型,从单纯的网络提供者转变为综合服务提供商,通过创新套餐设计、提供差异化服务,挖掘用户潜在需求;行业各方更要构建开放共赢的产业生态,吸引更多开发者基于5G和5G-A开发应用,不断丰富应用场景。

5G发展6年来,商业变现困局始终未解,5G-A面向C端市场开拓虽有潜力,但前路荆棘密布。留给5G破局的时间不多了,若不能在接下来的几年内实现商业变现的突破,不仅会影响运营商的投资信心和积极性,5G也终究会错失引领数字经济发展的最佳时机,沦为过渡性技术。

*本文刊载于《通信世界》

总第969期 2025年6月10日 第11期

END

断供升级,中国EDA产业是“危”还是“机”?

美对华EDA禁令落地,华为、华大九天等我国企业如何破局?

广西广电“切掉”广电业务,官宣转战智慧交通?

作者:刘启诚

责编/版式:王禹蓉

审校:王 涛 梅雅鑫

监制:刘启诚

【通信世界新媒体矩阵】

新浪看点 | 雪球号 | 抖音 | 快手 | 爱奇艺 | 知乎 | 哔哩哔哩 | 咪咕视频 | CSDN | 36氪

【新媒体团队】

监制|刘启诚

审校|王涛 梅雅鑫

编辑|王禹蓉

视频制作|盖贝贝 黄杨洋 卢瑞旭 蒋雅丽

运营|林嵩

来源:通信世界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