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州队解散、中足联成立,中国足球刮骨重建|共同体

B站影视 2025-01-23 22:28 2

摘要:《共同体》是中国之声决胜时刻联合体育大生意推出的体育商业主题对话节目,以“求同存异,聊聊大家共同关心的体育热点话题”为口号,每周一期,逢周五晚上10:00于中国之声《决胜时刻》栏目期间播出。

距离《足改方案》推出已经十年,中足联的成立未为晚矣。

《共同体》是中国之声决胜时刻联合体育大生意推出的体育商业主题对话节目,以“求同存异,聊聊大家共同关心的体育热点话题”为口号,每周一期,逢周五晚上10:00于中国之声《决胜时刻》栏目期间播出。

中超“八冠王”广州队未获2025赛季的职业联赛准入,而全新的中国职业足球俱乐部联合会于2025年1月23日正式成立。广州队的解散和中足联的成立,分别被部分舆论声音视为“金元足球”结束和职业联赛实质性“管办分离”的标志。1月17日,第182期节目讨论中国职业足球如何。参与的“闲话者”是中国之声记者张闻,体育评论员郝冲,体育大生意营销副总裁罗冉峰。

本文为本期节目精华内容摘录。

金元时代是职业足球发展的特定阶段

张闻:中国足球行业近来发生了几件事件,看上去彼此之间没什么关系,但好像又被一些脉络联动在一起。第一是上海海港球员奥斯卡宣布离队,不再在中超征战了;第二是中超“八冠王”广州队未获新赛季职业联赛准入后宣布解散;第三是备受期待的中国职业足球俱乐部联合会已经获批。这三件事似乎都是中国足球挤掉此前狂奔时代的泡沫、趋向理性化、职业化的标志。今天我们来聊聊,究竟以上是中国足球的积极信号,还是只是另一个循环的开始。

冉峰,先从离你比较近的广州队说起。如果要复盘近十多年的中国足球,广州队肯定跳不过。它是所谓“金元足球”的开创者,从2010年中甲开始一路狂奔,直到2025年初宣布解散。有人说它的解散,是中国足球“金元时代”彻底结束的象征。

罗冉峰:广州队自身早就洗脱了“金元时代”的形象了,这几年处于连准入资格都很难获得的状态。广州队的解散,只是证明金元足球失败的一个代表性场景,但它谈不上象征彻底结束。因为十多年的中国俱乐部烧钱模式之前就已经宣告失败。近几年的中国俱乐部转会费投入,与金元时代相比戏剧性地下降,这才是金元时代结束的表现。

张闻:统计发现,五年前2020赛季的16支中超球队里面,到2025年只剩下6支。我们甚至可以说金元足球制造的泡沫被挤走得七七八八。郝老师怎样看经历金元时代后的中国职业联赛?

郝冲:将时间线拉长一点,其实广州足球或者广东足球在球队建设大力投入方面,并不仅仅是从2010年开始。广东作为改革开放之后中国经济发展的排头兵,很多方面都创造了风气之先。中国足球职业化之前,广东足球就已经出现了职业化、商业化的萌芽,例如1985年广东省足球俱乐部更名为广东万宝足球俱乐部,就是在冠名开发方面的尝试。当时还有发行相关的足球彩票。职业化改革之后,广东万宝变成广东宏远,可能比较多人忘记这个往事了。广东足球开了先河之后,20世纪80年代末也出现了其他企业与俱乐部结合的例子,例如天津海鸥,湖北活力28等等。

广州队始终有一批忠实支持者

职业化之后,广东也有属于那个时代的“烧钱”例子。例如广东宏远引入黎兵、马明宇,在当时也是天价。广州队的前身广州太阳神,有职业联赛首位最佳射手胡志军、中场核心彭伟国的球星。所以所谓的金元足球,是广州足球、广东足球在职业化过程中加大投入的其中一个阶段。从长时间线来看,广东足球其实多次创造过中国足球投入和商业化的先河。

张闻:就像互联网术语那样,有“1.0”“2.0”“2.0”时代。按您刚才归纳的发展沿革,金元时代的广州队算是职业化的“3.0阶段”了。当时它的前身广药医药因为假球风波降级,然后被地产商收购,最终有了我们印象中烧钱的广州队。回顾这段历史给了我们很大警醒。大家常说刮骨疗毒,但是我们有时候只做到刮骨、而没做好疗毒。我们以为把上一个时代的东西抛弃,轻装上阵,一切就会好起来。但经营职业足球从来都不轻盈。金元时代的俱乐部们,靠母公司输血,外援买了、成绩做好看了就行,这是一种轻盈的、不需要顾及太多真正运营平衡的模式。但看看最后几年的广州队,与母公司保持距离后,经营状态十分沉重,想很多方法开源节流、竭力支撑。这种沉重才是职业俱乐部的常态,而不是轻轻巧巧地等待母公司输血。

郝冲:确实。这十多年来的教训,就是足球俱乐部本身应该是一个独立的实体,而不是投资方、企业的一个下属。因为我们无法保证企业永远告诉发展,一旦它的发展出问题,俱乐部就会随时因为企业的起伏而遭遇命运的转折。总的来说,我觉得广州队解散等等案例,应该理解成俱乐部作为企业附属的危险性的体现,而不要单纯理解为金元足球造成的问题。

管办分离并非足协完全退出

张闻:金元足球时代也有一批俱乐部喊出“建设百年俱乐部”的口号。要实现这个口号,俱乐部成绩是其中一种因素,郝老师所说的独立实体或者独立法人的这个身份也很重要。像有的俱乐部,简直就像某家大企业的一个部门,很多决策变成是从企业层面上来考虑而不是俱乐部自身的独立发展来考虑的。而现在,关于独立发展可能有了新的机遇,因为经营俱乐部有可能带来效益了。

这个机遇就是“管办分离”。2015年《中国足球改革发展总体方案》就提出管办分离,但是十年后才终于“靴子落地”,中足联正式成立。所谓“管办分离”,究竟谁来管、谁来办、管什么、办什么?郝老师怎么看呢?

郝冲:十年落地中足联,听上去时间很长,但其实也是一个自然发展的过程。如果说中国足球俱乐部争取经营权利的话,那么2004年中超元年的时候就已经有相关标志性事件。那时候提管办分离,最终催生了中超公司的成立。

2015年的《足改方案》提出了一系列改革措施,所谓的管办分离或者中足联是其中一项。从客观规律来说,它的落地跟其他措施肯定存在先后之分。尤其是从这些年来,中足联成立的阻力,其实不完全来自足协本身,而是来自俱乐部的职业化程度。你自己都不是真正意义上的职业俱乐部,怎样组成职业俱乐部联盟?

举个例子,假如《足改方案》推出后三年就成立职业联盟,那究竟是广州队、江苏队、天津队的联盟,还是恒大、苏宁、权健的联盟?中足联获得联赛经营权了,钱究竟是分到俱乐部手中还是流入到企业的口袋里?总而言之,中足联的成立其实取决于俱乐部的意愿,俱乐部有关于自身发展的需求,才会呼吁自己管理联赛,就像欧洲四大联赛的成立初衷都是俱乐部要提升自身经济效益。而在我个人看来,中足联的成立并不是俱乐部觉得收益受限制了,反而有点像足协推着大家成立的意思。

江苏队更早成为职业足球的过眼云烟

张闻:中足联其实一直在筹备,甚至在之前某个时间点接近成立了。但没有成立的原因涉及到管理方面的原因,谁来当主席或者实质上的管理者?各方意见分歧很大。有的人不愿意担任这个角色,有的愿意担任这个角色的又不能获得一致通过。可见成立中足联并不是外界想象那样,只要足协有意愿就能最快速度落地。

郝冲:中足联核心要做的说起来就一件事:做好职业联赛的营销,给俱乐部开拓财路。

张闻:它和中超公司的区别在哪儿?

郝冲:中超公司由中国足协牵头成立,中国足协拥有36%的股份,因此中超公司各种版权、商务收益的大头,是归属于足协。中足联成立后,足协就算是真正退出职业联赛运营了。另外中足联管理的部分还包括中甲中乙,足协同样也要退出这些联赛的运营。不过中国足协退出职业联赛,不是说足协与中足联、中超没有关系了。中国足协在国际足联唯一代表中国大陆的会员单位,联赛的实质性组织肯定有足协的参与,包括对赛事的监督,包括裁判员必须是中国足协认证的裁判员。不少行外人说俱乐部可以脱离中国足协自己弄联赛,可以弄,但是弄出来了不会被国际足联承认,然后也无法加入到整个现代足球的运作体系。

所以我们讨论中足联的未来,一定不要将它与足协完全割裂。英超联盟也受英足总监督,英足总对英超联盟的关键决策还有否决权,英超联盟的收入也有一部分要划归给英足总,由英足总使用在整个英格兰足球发展的各种事务。同理,未来中足联的收入也要将一部分划给中国足协。只是它不是像中超公司那样以股份形式提成。

真正职业化需要挖掘球迷消费模式

张闻:无论中足联具体如何运作,大家对中国足球的未来还是有信心的。因为它本身就代表中国足球还要继续往前发展,尝试不同的可能性。两位认为未来中国职业足球最大的挑战是什么?经过一轮“刮骨”后,究竟应该如何“疗毒”、重建?

罗冉峰:过去在《共同体》的交流里,主持人多次提到,不盲目依赖母公司的俱乐部,现在更加重视经营了。现在我想进一步说,加强经营的两种意义。第一种是当下直接获得新的发展契机,例如收入来源扩充了,或者品牌的传播加强了,这是当下的意义。第二种是长远的意义:经营可以把球迷“第十二人”的功能更淋漓尽致地发挥。

过去我们经常把重视球迷、球迷是衣食父母等话术挂在嘴边。但是中国职业足球发展这么多年,球迷真正成为过我们的衣食父母吗?球迷究竟有没有给俱乐部带来足够的消费?这个问题我感觉非常有趣。足球俱乐部的五大收入板块,门票、赞助、版权、衍生品、转会,门票和衍生品其实都是球迷消费的范畴。但是我们看到,似乎这几年有俱乐部面临生死关头时,才看到真正努力去互动球迷的实践,例如像陕西长安竞技卖会员,或者之前广州队的大拍卖。

在商言商,俱乐部本来就应该问球迷“要钱”。皇马、巴萨的会员制究竟俱乐部问皇马巴萨球迷要钱,然后做好俱乐部。而中国俱乐部这一方面多年来做得不太好,导致收入前景受到限制,与球迷的互动和对话也受到限制。不是球迷不想花这个钱,是俱乐部没有想办法让球迷花钱。所谓我对中国职业足球的未来预期,就是进一步广开财路,刺激更大的球迷小飞鱼。尤其现在国家政策推动新消费,其中体育消费备受重视。但是中超作为一个大家认为全国最顶级、最有商业价值的职业联赛,球迷花的钱为什么比不上大家在马拉松买装备参赛花的钱?比不上电子竞技买皮肤看赛事的钱?大家可以进一步再思考。

巴塞罗那电子会员卡

郝冲:2015年《足改方案》推出的背景,跟加快发展体育产业有关。整个体育产业的很多板块,都需要一定时间发展。刚才冉峰提到球迷消费需要俱乐部去开发,我感觉媒体消费、尤其是版权消费,也需要时间培养。那么在培养的过程中,期间俱乐部怎样应对一系列的挑战呢?当地政府的支持还是比较重要。1994年中国足球职业化至今,北京、上海、山东是仅有没降过级的俱乐部。无论具体是什么原因,现在的结果就是这三支球队分别成为当地最响亮的地方名片之一。这对各地政府发展体育产业乃至发展城市形象、城市经济,是很有意义的。

政府支持往往还能带动更多社会各界的支持。就像我们羡慕日本足球,但日本J联赛在20世纪末的时候经历过金融危机等因素导致的俱乐部生存危机。这时候日本各界都在支持,包括当地媒体积极购买赛事版权,让俱乐部获得救命钱。当时日本电视台甚至宁愿放弃部分欧洲联赛版权,都要为J联赛版权投入资金。

张闻:综合两位的意见,中国俱乐部的未来还是需要主体性。当你具有主体性,就会逐渐形成品牌,继而得到政府、企业和其他社会各界的支持。如果自身没有主体性,只是依附于某些别的东西身上,那么当你遇到困难的时候别人对你的价值不够认可,得不到最终关键的支持。作为中国足球的从业者,我们希望中足联是一个激活中国俱乐部走向独立的契机。

注:本文所用图片来自Osports全体育、PIXABAY、巴塞罗那

来源:体育大生意

相关推荐